2022年新年伊始,又一场“天灾”爆发,引发全球高度关注。14、15日,南太平洋岛国汤加一座海底火山猛烈喷发,引发大规模海啸。新西兰、日本、斐济、萨摩亚等国均发布海啸警报。16日凌晨,我国近海也探测到海啸波浪。其中,浙江石浦站海啸波幅最大约20厘米,其他验潮站海啸波幅均小于15厘米。我国没有受到这场灾难的影响。同时,16日,中国驻汤加使馆初步核实,暂无中国公民伤亡报告。据相关报道,此次火山喷发规模数十年来罕见,释放的能量相当于1000颗广岛原子弹。15日,火山喷发监测形成的蘑菇云直径达到400-500公里。公里以上的天空。“炸开”的海浪迅速蔓延,巨浪迅速冲走房屋、道路等基础设施。更重要的是,火山和海啸的破坏力导致汤加全国通讯中断,具体伤亡人数官方暂无统计数据。《新西兰先驱报》据报道,新西兰总理阿德恩表示,正在与汤加保持联系,但仍处于“失联”状态。专家预测,此轮火山喷发可能持续数周甚至数月。几千年来,面对火山爆发、海啸、地震、飓风等自然灾害,人类往往因为自身力量太小,无法与大自然的力量抗衡而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但这些灾难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尤其是任何生命在灾难面前都应该得到同情和救助。作为物联网领域的从业者,我们也在思考,在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面对灾难,技术能做些什么?灾难可以提前预知吗?在自然灾害频发的今天,利用科技力量帮助解决自然灾害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研究课题。众所周知,以现在的科技水平,在自然灾害发生的时候,想要与自然力量抗衡,还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然而,技术虽然不能直接解决自然灾害问题,但可以提前预测灾害发生的概率,起到应急安全疏散的作用。物联网的核心是万物互联,它收集了几乎所有可以收集的数据,并通过信息传递产生应用价值。早期,美国海军在太平洋海底部署了覆盖数千个传感器的物联网,收集敌方的活动,然后反馈给卫星系统进行分析处理。1991年后,该系统从军事领域扩展到环境监测领域。后来经过改造升级,增加了各类虚幻探测浮标,可以准确感知太平洋海底的地震和火山活动。实时数据感知、收集和传输活动。目前,已经形成了集海洋传感器浮标和卫星感知为一体的三维海洋监测系统。另外,其实这两年我们听到最多或者看到最多的物联网防灾预警,就是震前的提醒。2018年5月9日,成都高新区联合成都高新减灾研究院通过成都高新区60个社区启动地震预警“大喇叭”。它可以提前预测,为人民群众赢得宝贵的时间。去年11月18日银川市灵武市发生4.0级地震时,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也因小米手机支持地震预警功能而引起轰动。家人关心并开启地震预警功能。小米手机地震预警利用了地震发生后无线电波传播速度比地震波快的原理。一般可以提前几秒到几十秒发出预警和警报。当然,不要小看这几秒钟。在灾难面前,生与死只能算作对方。灾害损失能否降到最低?物联网通信技术不仅可以用于灾前预警,也可以在灾后救援和重建工作中大放异彩,以科技的力量减少灾害损失。例如,当发生重大灾害时,救援队到达现场后,随队通讯保障人员的核心任务应该是依靠随身携带的各种通讯技术设备,与外界建立稳定的信息通道。随身携带,做到及时、准确、顺畅。将为后续救援力量的组成、救援装备配置的确定、物资的调动和分配提供最可靠的决策依据。2020年6月下旬开始,宜昌市及夷陵区、雾峰、远安等周边县区连降特大暴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依托智慧城市整体架构,中国电信在宜昌市低洼地区安装NB-IoT智能窨井盖,自动检测水位并自动回传云端。在这个汛期,城管部门和各小区物业利用网站后台的数据,实时查看水位等关键信息,保障了各小区开展各项应急综合调度、指挥、协调配合,科学有序开展救援工作。可以说,NB-IoT智能井盖平台起到了移动指挥中心的作用。往前推,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后,通信不仅满足了提高援助效率、保障决策更加科学的需要,也实现了资源的合理配置。在这场“战疫”中,5G可谓是风头正劲。许多5G应用发挥了作用。5G远程医疗、5G红外测温、NB-IoT门磁等应用为抗击疫情做出了巨大贡献。完善的沟通保障体系是关键。然而,无论物联网的通信技术多么强大,一旦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就无计可施了。比如这次火山爆发及其引发的系列海啸,在短时间内彻底摧毁了地面基站、光缆等无线通信基础设施。最新消息称,此次汤加全国通讯中断正是因为“通讯电缆可能断了”。负责汤加通信系统的牙买加通信公司Digicel在一份声明中表示,由于海底光缆受损,汤加与外界的所有通信都受到了影响。目前正在与当局紧急合作,以减轻损失。在主要岛屿上可用。除了承载主要电话通信/互联网流量的光纤电缆外,直接连接卫星的地面站和昂贵的卫星电话可能在此期间提供紧急保护。这也让我们想起了如何构建一个完整的应用程序通信保障体系。一是通信设施抢修。事实上,经过多次应急救灾,电信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已经形成了一套应急抢修流程,并且近年来推出了很多创新工具,大大提高了通信基础设施在应急救援中的作用。和救灾过程。.例如,在去年河南特大洪水现场,国家应急管理部紧急出动搭载中国移动基站设备的翼龙-2H应急救灾无人机,从贵州安顺出发,前往巩义市弥河镇河南省郑州市阜外华中心血管医院、中牟县市承担应急通信网络保障任务。二是空天地海一体化通信保障。通信备份是自然灾害发生后保证通信畅通的又一有效手段。通过涵盖卫星通信、平流层通信、无人机通信、地面通信、船舶通信等立体多层次的通信技术,可为灾区用户提供多一种备份选择,同时,将是一个生存的机会。例如,2016年4月24日,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发生泥石流,多处发生山体滑坡。与福贡县相邻的贡山县输电电缆整条重要路段断裂,通信一度中断。.中国移动云南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通信保障预案,紧急开通位于贡山烈士陵的超级基站,启用两个卫星基站,覆盖独龙江乡政府所在地和贡山至独龙江高速公路部分路段。贡山县与独龙江乡的通讯在两小时内恢复。其中,用于保障突发灾害时解决通信孤岛问题的“超级基站”,最大的特点是采用“光纤+卫星”双保险,可在非常规条件下自动传输如地面通信传输电缆中断。改用卫星通信方式,同时具备比当地设防强度高一级的土建标准,相关基站及配套设备满足工信部抗震试验标准。写在最后随着全球气候和环境的变化,自然灾害引发的突发事件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面对一些极端的自然灾害,我们无法避免所有损失,但我们可以利用技术进步,将影响降到最低。相信未来随着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会有越来越多的应用投入到防灾减灾中,为“地球人”的生存留下一线希望.来源链接:??http://mp.weixin.qq.com/s?__biz=MjM5MTM5ODQyMA==&mid=2651271950&idx=1&sn=e6b5efc61e361d5b6353319f2b052e5c&chksm=bd45bc758a3235633e2c83c77a0646a34f136f8cc86e601e3a367c8410b927c47add1e8c80e3&mpshare=1&scene=23&srcid=01171lX6QnRnDL61o9uAYYPF&sharer_sharetime=1642416899784&sharer_shareid=9603544ecd5d7f3dc66603ae089636f4#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