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数字人民币推广全面提速

时间:2023-03-18 13:39:33 科技观察

近日,在比斯特苏州商城,消费者正在使用数字人民币购物。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电商大促期间,建行和京东向北京、上海、深圳、大连、西安、成都等10多个城市的消费者发放了一批数字人民币红包。数字人民币的新用户在“双十一”期间尝试了早期的数字人民币支付。现在,走进上海“网红”镇宁菜市场,打开数字人民币APP“扫一扫”,就可以用数字人民币买菜了。在苏州,年轻人爱“打卡”的比斯特购物村也支持数字人民币支付。在北京,自今年6月底以来,消费者已经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方便地乘坐地铁出行……今年数字人民币的推广全面提速,覆盖城市、应用场景、钱包数量等打开。数字人民币离全面推广又近了一步。使用场景更加多样化。上海镇宁菜市场是当地知名的“智慧菜市场”。进入这里,在入口处滚动的智能大屏上,就可以看到当日菜品的价格、交易量、交易金额等信息。现在,数字人民币也成为了这个“智慧菜市场”的标配。经济日报记者体验了一把:将挑选好的果蔬放在展台前的智能电子秤上,显示屏会弹出价格和支付码,然后打开数字人民币APP,“扫一扫””以方便地完成它。“这是上海第一家可以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的菜市场。”银联商务客户经理顾佳介绍,该市场由银联商务和淘财猫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智能构建。意味着对传统农贸市场进行智能化升级。今年4月,银联商务在原有电子秤聚合支付系统的基础上,为该菜市场新增了数字人民币支付功能。在推广数字人民币的过程中,优惠活动焕然一新,吸引了众多消费者前来试用。上海老年人经常光顾的虹桥社区一家人工智能食堂,也是一家全自动“无人”科技食堂。店内的机器人“大厨”正在用机械臂做饭、煮面、做饭。前来就餐的消费者选好菜品,放在收银台前。系统可以自动识别并在屏幕上显示菜品价格,然后使用数字人民币APP扫码支付。虹桥社区AI食堂负责人范艳平表示,近期不少老人积极使用数字人民币支付,银行推出数字人民币“满减”优惠活动,吸引了众多老人前来吃饭要用数字人民币支付。据介绍,作为首批签约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的受理机构之一,银联商务已在全国各试点地区落地近5.5万家数字人民币受理商户,打造包括交通、政府支付、景区、公园、养老等十大特色场景。在线下场景越来越丰富的同时,数字人民币交易场景也在线上落地,形成了“线上+线下”并行推进的格局.现在,数字人民币可以在京东、美团、滴滴等多个线上场景使用。截至10月22日,已有155万商户支持数字人民币钱包,涵盖公共事业、餐饮服务、交通、购物、政务等领域。个人钱包开放速度加快据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近四个月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开放速度明显加快。据《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个人钱包累计开通超过2087万个。最新数据显示,截至10月22日,已开通数字人民币个人钱包1.4亿个。此外,新开通的公共钱包数量大幅增加,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量大幅增加。截至6月30日,公共钱包数量超过351万个;到10月22日,公共钱包已达到1000万个。数字人民币累计交易笔数从6月30日的7075万多笔、345亿元快速增长到10月22日的1.5亿笔、620亿元。可见,随着数字人民币场景的不断丰富,交易规模迅速扩大。“目前,数字人民币在小零售场景的拓展计划已经比较成熟。”Analysys易观高级分析师苏小蕊表示,对于后续试点,她建议关注数字人民币生态系统各方的信息安全维护能力和用户信息保护水平。近期,数字人民币隐私保护问题也备受关注。“目前电子支付工具主要由民间提供,可能存在市场分割、隐私泄露等风险。”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表示,央行数字货币(CBDC)将使央行能够在数字经济时代继续为公众提供可靠的金融服务。值得信赖的安全支付手段,维护支付系统的稳定性,同时提高支付效率。那么,数字人民币如何平衡隐私保护与预防犯罪的关系呢?易纲认为,国际社会的一个基本共识是,CBDC不能完全匿名,否则会增加洗钱、恐怖融资等非法交易风险,损害公共利益。因此,数字人民币具有可控匿名的特点。“我们非常重视数字人民币对个人信息的保护,并采取了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技术设计。”易纲介绍,数字人民币在匿名方面采用“小额匿名,大额合法溯源”的原则。收集个人信息遵循“最少、必要”的原则,收集的信息量少于现有电子支付工具。同时,严格控制个人信息的存储和使用。除法律另有明确规定外,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或政府机构提供有关信息。此外,我国近期颁布的数据安全法和个人信息保护法也从立法层面加强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全面推出仍有挑战。数字人民币何时从试点走向全面铺开,是人们关注的焦点。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全面上线仍面临诸多挑战。苏小蕊认为,数字人民币从试点走向大规模普及,还需要解决一系列问题,比如全面铺开后如何保持系统在高并发交易中的可靠性;以及如何吸引用户使用它。她建议,接下来,数字人民币覆盖的场景也应该从大型连锁店扩大到更多、更广泛的中小商户。此外,我们还应该思考如何调动老用户使用数字人民币的积极性,培养用户习惯。对于数字人民币正式推出面临的挑战,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穆长春表示,仍需重点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受理终端建设。目前试点运行较为顺利,但验收环境建设仍在推进中。一方面,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智能和定制钱包选项以及广泛的用例来寻求改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要对所有商户的受理系统进行改造升级。二是健全安全风险管理机制。央行数字货币很容易成为黑客攻击的目标,因此安全是系统开发的重中之重。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将持续完善操作系统在数字人民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管理,包括加密算法、金融信息安全、数据安全、业务连续性等,确保系统安全稳定。三是清晰的监管框架。新发布的《中国人民银行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加入了数字人民币的内容,明确“人民币包括实物和数字两种形式”。在更新原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数字人民币还需要建立单独的监管措施和管理办法来完善和补充。记者陈国靖来源:经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