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科技巨头为何不肯放过“猪牛羊”?

时间:2023-03-18 09:53:06 科技观察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智能育种很低调,科技巨头却争先恐后。近日,中国移动产业研究院以人工智能算法驱动,结合视频控制系统,在邛崃市建设了智慧生猪养殖示范场;蒙牛和现代牧业还建立了云养牛技术,利用人工智能和遥感信息服务进行智能养牛……不仅如此,网易在2009年开始投资养猪业务,采用全自动液态粮进料系统;百度提供了一套可以利用“电子围栏”实时监控猪舍活动的解决方案;2018年,阿里推出ET农业大脑,利用视频图像分析、人脸识别、语音识别、物流算法等,实现智能养猪;京东紧随其后,发布了“神农大脑”,包括AI、IoT、SaaS三大板块的一整套智慧养殖方案,其中猪脸识别技术最为受关注;2020年,华为还将推出“南泥湾”养猪计划,实现智慧化管理等。直到现在,华为还在投资养殖业务,只是模式变了。华为智慧养猪解决方案不是亲自养猪,而是赋能企业,帮助养殖企业养好猪。为养殖企业提供智能养殖解决方案,也是目前大多数科技巨头正在努力的方向。而越来越多的科技公司也加入到畜牧养殖赛道。什么是智慧农业?为什么这个低调的市场如此有吸引力?改变传统养殖模式,物联网赋能智慧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各行各业都迎来了产业模式的变革,农牧业也伴随着数字技术发生了生产模式的变革。从传统人工到科技辅助智慧养殖,目前养殖业主要采用“公司+养殖户”、“公司+基地+养殖户”和专业自主经营三种模式。智慧养殖是指利用局域网无线通信、RFID标签、传感器、图像采集、智能计算等技术,集成生物个体系统识别、环境感知、数据采集传输、分析处理等,实现智能化管理,实时干预,精细化养殖。养殖养殖模式。动物耳标广泛应用于大型养殖场。耳标就像动物的标记,通常戴在动物的耳朵上。电子耳标采用RFID技术,内置芯片和天线,编码信息存储在芯片中,再结合平台管理,可识别每只动物的个体ID,方便大规模牲畜跟踪和管理。另一种是给动物植入标签,也是一种芯片式电子身份证,其用法与耳标类似。仅仅依靠一种技术是不可能完成对农场的高效管理的。根据不同的养殖对象,不同的养殖环境和场景有不同的技术方案,数据传输离不开通信技术,因此通信技术在养殖场备受关注。.养殖多是无线广域网,如ZigBee、LoRa、NB-IoT、WiFi等,结合传感器的使用,完成对动物和环境的监控。有的还利用了前面提到的遥感信息技术,也就是卫星物联网的一种。与这种定位传输技术相比,成本和功耗更高。随着越来越多的通信技术应用方案的出现,大家开始追求更低功耗、低成本的通信方式。普通技术养殖公司一般采用无线广域网。与此同时,运营商也在不断推陈出新,如5G+智慧养殖、蓝牙+定制养殖解决方案等。近年来,AI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结合视频、音频的泛技术应用而视频,也已经渗透到养殖领域。巨头们推出的解决方案,大多还包含了AI识别技术,可以监测动物的情况。近日,国际研究团队首次利用人工智能破译猪的情绪,为智慧农业提供更多参考技术。重农政策大力扶持工业发展。我国人口众多,也是公认的畜牧大国。早在“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发展规划就提出,在畜禽养殖、精准饲喂、发情监测、自动挤奶等方面,在规模化养殖场得到广泛应用。“十四五”规划也强调了提高智能化养殖水平的建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畜牧业生产平稳增长,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3.8个百分点。达到了53.9%。同时,2022年国家对养殖业的最新补贴政策也已出台。对养猪户,每头能繁母猪给予50元补贴,养殖业补贴由中央和各级政府承担。能育母猪的养殖业保险费为60元,其中80%由中央和各级政府承担,20%由养猪户承担。对因重大疫情被抓、杀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补偿。养殖业的保险项目一般都与政府、养殖户和保险公司直接接触。但为了准确监控和确认投保牲畜,保险公司会与科技公司合作,为投保牲畜配置耳标或芯片ID,可以在发生疟疾或事故后确认牲畜身份,农民可以准确管理,保险公司可以准确理赔,所以养殖业带动的市场不小。以生猪为例,在我国养猪产业链中,上游包括种猪养殖、饲料加工、动物保健及相应的设备供应商;中游以生产、养殖为主;下游主要是toC的屠宰、加工和销售,写在最后,整个水产养殖业目前的格局一直在变化。传统水产养殖的盈利空间变小,新的水产养殖方式蕴藏着新的机遇。同时,国家也加大了产业补贴支持和产业优惠政策。智能化是新方向,但降本增效一直是行业的技术难题。要想抢占万亿市场的先机,我们仍需做好打硬仗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