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国内外未成年人网络安全状况分析

时间:2023-03-18 01:49:16 科技观察

近年来,网络犯罪蔓延迅速,网络犯罪案件逐年大幅增加。据最高人民检察院通报,疫情防控期间,诈骗犯罪案件数量最多、比例最高的多起案件均通过网络进行。严厉打击网络犯罪,筑牢风险防控屏障,已成为维护网络安全的长远战略。与成年人相比,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意识最为薄弱。如何让孩子对互联网有正确的认识,是成年人尤其需要关注的问题。那么,孩子的上网安全知识你知道多少呢?网络世界是孩子们学习、放松和娱乐的最重要平台。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互联网带来的好处,让他们远离互联网的阴暗角落?风险如何?我们总结了国内外常见的儿童上网安全隐患,针对这些隐患向家长提出建议。《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表明互联网在低龄化人群中的渗透率不断提高,32.9%的小学生网民在上学前就已经开始使用互联网。这一趋势对家庭互联网技能教育、互联网内容监督管理、互联网企业针对性保护机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新冠疫情之下,国内外儿童的娱乐活动主要集中在网络上。2020年底,卡巴斯基的安全分析师对圣诞节期间(2020年12月20日至2021年1月10日)西方最流行的网站和搜索查询进行了分析和分类,以了解儿童在虚拟网络世界中的行为方式。寒假期间。统计分析卡巴斯基的保护会扫描儿童试图访问的网页内容,如果该网站属于14个被禁类别之一,该产品就会向卡巴斯基安全网络发送警报。这样统计的时候就不会泄露孩子的隐私。注:信息是从运行Windows和macOS的计算机上获取的,来自移动设备的信息尚未计算在内。14个被禁止的类别是:在线交流(社交网络、信使、聊天、论坛);成人内容;酒精、烟草、药物;暴力;武器、炸药、烟花;亵渎;赌博,彩票,彩票;视频游戏;电子商务(商店、银行、支付系统);软件、音频、视频;招聘;宗教、宗教团体;新闻媒体;匿名访问工具;儿童的搜索活动最能描述他们的兴趣,卡巴斯基安全儿童保护解决方案可以在五个搜索引擎(Bing、Google、Mail.ru、Yahoo!、Yandex)以及YouTube上过滤有关儿童的查询。过滤六个潜在危险主题的内容:成人内容、酒精、毒品、烟草、种族主义和亵渎。研究人员将上述搜索引擎和YouTube收集到的前1000条搜索查询作为所有参考信息,分别计算了视频平台的前1000条搜索查询。排名基于输入查询的次数,不按地区或语言分类,主题的受欢迎程度取决于相关查询的搜索份额。研究人员将2020年12月20日至2021年1月10日收集的搜索查询分为以下主题类别:YouTube游戏翻译交流音乐视频平台教育购物动漫漫画其他主题因为YouTube上的查询占了近50%,因此被列出分别地。据分析,儿童最常访问有视频和音频内容的网站(40.36%),排在第二位的是在线交流(25.8%)。与2019年相比,WhatsApp和Telegram、Facebook、Instagram等访问此类网站的比例也有所上升。排在第三位的是视频游戏(16.19%),孩子们对视频游戏的兴趣也略有增加。孩子们的搜索活动也从侧面表现出他们对网络活动的兴趣。根据跟踪分析,YouTube(20.84%)是前1000名中搜索次数最多的。与游戏相关的查询排在第二位(15.47%)。这一统计与中国的情况相似。《2019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基于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4661名小学、初中、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抽样调查,互联网接入环境、互联网使用情况、网络素养教育、网络安全与防护等,展示了当前我国未成年人的互联网使用特点和网络生活状况。调查发现,未成年网民使用各类上网设备的比例依次为手机(93.9%)、电视(56.7%)、台式电脑(45.0%)、笔记本电脑(31.5%)、平板电脑(28.9%)。未成年网民中,74.0%拥有自己的上网设备,63.6%拥有上网手机。学习、听音乐和玩游戏是前三名的在线活动。调查发现,在未成年网民经常上网的各项活动中,排在前三位的是在线学习(89.6%)、听音乐(65.9%)和玩游戏(61.0%)。其他包括:在线聊天(58.0%)、看(46.2%)、搜索信息(44.9%)、看视频(37.5%)、看动画或漫画(33.2%)、使用社交网站(32.0%))等待。本次调查还对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互联网使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与全国中小学生的平均水平进行了比较。目前,我国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互联网普及率分别为77.7%和83.6%。存在网络使用技能不高、偏爱手游明显、容易受到不法侵害等问题。要进一步做好网络素养教育,加强社会关怀帮扶,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西瓜视频、哔哩哔哩、A站、梨视频等14个短视频平台,以及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PP视频等4个在线视频平台。到场前,“青春防沉迷系统”统一上线。YouTube是目前国外最受欢迎的网站之一。根据卡巴斯基的分析,前1000个查询中有46%发生在YouTube上,而全球最受欢迎的搜索引擎查询也是“youtube”。为查明真相,卡巴斯基研究人员决定了解孩子们究竟在YouTube上寻找什么。为此,他们收集了2020年12月20日至2021年1月10日期间儿童在平台上搜索的前1000个查询主题。外国儿童最常搜索的是游戏内容(37%),其次是博主或一般渠道(20.94%)。YouTube上搜索次数第三多的主题是音乐(17.13%)。视频游戏类别在全球儿童访问的网站数量中排名第三。最有可能访问游戏网站的是亚洲儿童(25.10%)。游戏是搜索查询中仅次于YouTube的第二大热门话题。在卡巴斯基的统计分析中,教育(5.34%)仍然是最热门的搜索,例如,英语地区的孩子最常搜索“GoogleClassroom”。中国未成年人在线学习与学校课堂教育深度融合。调查发现,未成年人在线学习的顺序为:做作业(45.5%)、复习所学知识(44.4%)、在线答题(40.7%)、背单词(39.1%)、学习课外知识(33.4%))、在线教育辅导(18.3%)。在网络学习领域,成人主要是搜索和获取信息,而未成年人更多是课堂教育的延伸。儿童网络安全隐患及防护一、网络成瘾网络成瘾是一种因过度使用网络而导致社会功能明显退化和心理健康受损的病态现象。其主要表现是:无节制地花费大量时间上网,必须不断上网才能获得满足感。当一个人不能上网时,就会出现异常的情绪反应,导致学习成绩下降或现实生活中人际关系恶化,甚至沉迷于网络而不顾其他社会规范。儿童已成为网络成瘾者的主要群体。很多孩子已经从盯着平板电脑、手机逐渐演变成网瘾,厌倦了学习,成绩也慢慢下滑。建议家长从良好的亲子关系入手,逐渐缩短上网时间。2、网络欺凌网络欺凌是指利用计算机、手机等电子设备等网络手段实施欺凌行为,从而对他人造成心理、社会甚至身体伤害的行为。网络欺凌可以有多种形式,例如通过社交媒体侮辱和攻击他人,曝光他人隐私,制作和传播与他人有关的侮辱性内容,排斥他人等等。儿童可能是网络欺凌的受害者、肇事者或忽视和助长欺凌行为的旁观者。家长可以教育孩子理清网上交友的良好观。3.个人信息泄露现在儿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家庭的消费决策。孩子本身也是消费者,不仅是现在的消费者,也是未来的消费者。这使得儿童的个人信息和数据成为宝贵的“资源”。因此,家长在做好安装网络安全软件的同时,告诉孩子,未经家长同意,不要在网上公开姓名、年龄、学校或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等个人信息。4、网络不良信息建议家长和孩子筛选适合自己年龄和身心发展的网络内容;如果您在互联网上看到有害信息,请立即离开本网站并告诉您的父母;不要浏览“不适合儿童”的网站或栏目,如果不慎进入此类网站,请立即离开。5.交友软件的使用在使用交友软件时,如有必要,家长必须确认并进入。如果您在聊天室发现不当言论,应及时离开,不要散布无根据或不负责任的言论。6.防止钓鱼攻击。如果您收到来历不明的邮件,如以“中奖”或“问候”为主题,请立即删除,不要点击进入。如有疑问,立即询问家长如何处理。本文翻译自:https://securelist.com/how-kids-coped-with-covid-hit-winter-holidays/1004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