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疫情下的非接触经济引爆点,物联网的危与机博弈

时间:2023-03-17 16:59:46 科技观察

2月20日上午,国家卫健委通报新冠肺炎疫情最新情况.2月19日0时至24时,湖北以外地区新增确诊病例45例,确诊病例连续第16天下降。与此同时,湖北新增病例也在下降。2月19日,新增确诊病例22天来首次跌至三位数,仅为349例,连续第三天下降。全国疫情终于走向可控水平。方向和拐点不断向前发展。雷神山医院院长王兴焕此前表示,疫情真正的拐点已经到来。钟南山院士也预测,高峰将在2月中旬出现,可能在3、4月底前结束。这些专家给了我们更多的信心。同时,我们也在思考疫情对社会和经济的影响。我们物联网企业的危机和机遇是什么?疫情结束了我们该怎么办。思维决定命运,策略决定成败,没有不可逾越的冬天,没有不来的春天,当春暖花开之时,你决定做什么?面对疫情,非接触经济如何引发新一轮疫情爆发点?一开始,物联网企业反应迅速。为抗击疫情,企业纷纷捐款捐物。在捐出35万元后,深圳市物联网行业协会携手各理事单位和会员单位继续捐助。不少企业也纷纷转战一线,不断更新疫情防控物联网解决方案,参与疫情防控。进入综合防疫阶段,对如此大规模人群和集中爆发的疫情进行有效管控,必须依赖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如热成像体温检测解决方案、人脸识别等物联网门禁、基于NB-IoT技术的智能门磁、视频监控、定位器、利用无人机、机器人监控重点疫区和运输货物等,这些物联网产品和解决方案得到了广泛普及。虽然这是防疫期间的临时市场,但将为物联网行业的爆发奠定基础。在看到物联网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感的同时,我们也发现,这些物联网解决方案从落地到落地,不仅没有阻碍实际应用,未来还会更加广泛,并且这也是由于非接触式经济的强劲崛起。无接触经济离我们并不遥远。2003年“非典”期间,非接触经济开始在社会学和经济学领域进行讨论。不与人、人、物接触而达到目的的经济活动或方法。表现形式包括视频会议、电子商务平台、电子政务等。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电子商务平台和电话会议平台更倾向于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桥梁,更像是一种“网络经济”。从贴近非接触经济的定义来看,不仅要解决人与人的关系,还要解决人与物的关系,甚至是物与物的关系。经济”是唯一的载体。10天建成的火神山医院无人商店、分布在各大城市的无人售货机、医院的RFID温敏标签、VR/AR在工厂智能制造和无人物流中的运用等等,这些物联网所承载的非接触式经济表现形式在疫情爆发之前就已经出现在公众视野中,因此,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在疫情的影响下,物联网行业虽然受到冲击,未来将承担非接触经济赋予的时代使命,火神山医院的物联网技术将在智能制造、智慧农业、物流溯源、城市管理、智慧医疗、未来的智慧交通、智慧零售,正在潜移默化地掀起第二波“非接触经济”浪潮。在第一波“非接触生态”nomy”在互联网时代,国内的移动互联网和移动支付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那么在物联网时代的第二波浪潮中,国内物联网企业和从业者如何看待疫情对物联网的影响?深圳市中科致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新勇认为,如果疫情稳定下来,下半年行业发展会非常好。这次疫情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包括医疗体系和医疗用品。现在有很多医疗用品是不受RFID监控的。我觉得疫情过后,国家会更加重视对医疗物资的防护等方面的要求,利用RFID技术来完善。该公司过去曾在医疗用品上做过标签,包括手术袋等,但使用量不大,很多都是国外客户使用的。这次疫情过后,可以参考日本的使用方法。物流也将有发展。标签应用于项目,而不是人。疫情过后,人们对卫生和人员接触都会有些疏远,物品尽量不要与人接触。深圳汉德堂科技总经理李明军表示:RFID的应用已经不再是某个行业的问题,它是大物联网的一个概念,我们不能只专注于某个行业。这次疫情对服装应用产生了影响。商品要流通,万物要有身份,就必须有身份。该标识由RFID提供。除非有新的技术出来推翻现有的模式,否则目前没有其他选择。今年灾后,国家或将加大对物联网产业的投入,配合5G概念拉动内需。芯翼信息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市场总监陈正磊:疫情发生后,非接触式智能远程监管的需求变得清晰而迫切。物联网就是用来解决这些问题的,所以这一波疫情从中长期来看,将是对物联网行业的一次强力推动和推动的浪潮。疫情结束后,将在生态层面推进远程、无接触的智能化公共管理和安全管理。运营商将加快蜂窝网络的部署和开通。众多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创新产品将在此次疫情中得到成功应用。疫情结束后,许多成熟的产品将满足商业需求。郑州威盛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永军认为,从长远来看,疫情对我们所处的传感器物联网行业的影响是积极的:对传感器行业的影响将是未来更加积极,打造产业链和生态圈。从这次疫情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停产后,防疫物资的供给是以产业链的健全和生态系统的完善为代价的。单一企业难以有所作为;将进一步推动企业活力变革,这次疫情,远程办公,开辟了企业运作的新模式,如何调动员工在独立空间工作,与外界互动是未来研究的主要方向;将推动大数据建设进一步完善,本次疫情发展,个人出行信息、通讯漫游等数据已共享至基层社区,未来将进一步下沉和拓展;将推动物联网的进一步快速发展,如远程传输的智能仪表系统等。比如武汉未来肯定会取消上门抄表服务;智慧城市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互联互通将进入快速发展状态;将推动智能传感器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物联网行业的生产自动化将在经历疫情后面临员工返岗困难的压力,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将成为各企业的重点目标;它将促进医疗用传感器的快速发展,如生物传感器、气体传感器等。Semtech市场开发总监甘泉:机遇与挑战并存。这次疫情让大家意识到物联网技术的重要性,也只有物联网技术更适合解决当前的问题。比如物联网测温方案、人员管理方案、管控方案都需要物联网的加入。希望政府和同仁能从这起事件中找到预防性的解决办法,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上海顺舟智能科技有限公司SSIOT解决方案事业部总监王良元:疫情期间,线上办公、线上教学、线上买菜,还有很多红外测温、摄像头监控、无人机巡检、门磁监控、非接触检测等需求量很大;未来社会的发展必然是数据越来越集中在云端,所有的社会活动都以互联网为基础。第一阶段实现了一批淘宝,京东以零售为主。互联网公司。下一阶段是挖掘人类行为数据和企业生产数据。同时,物联网技术和手段将被大量采用,这对整个物联网行业来说是个好消息。郑州联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岩:疫情结束后,会总结很多经验教训,提高应急能力和储备能力,物联网产业可以作为应急响应方法,并应用于新的应急响应方法。例如,借助智能化减少人为操作的优势,以“人机交互”取代“人机交互”的物联网产业会更快发展,如智能机器人、智能物流等,并扩大到:无人机、(Video、雷达、GPS、UWB等)定位服务提供商、热成像检测、各种传感器、各种控制器行业等,这些可以减少人与人接触的物联网行业更能经受住像疫情这样的考验。深圳市一坛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东生:物联网发展的大趋势不会改变。疫情只会延缓物联网的爆发,但也会带来更多新的机遇。会让业界对产品和系统有新的思考,比如:在新的物联网架构中是否可以考虑应急响应,是否可以扩展数据流内容,产品和协议的可扩展性等等。个人认为,物联网终端厂商会迎来较快的复苏,尤其是靠近公用事业和民用领域。二是后端传感器供应商。这一次,红外温度检测、光学检测、气体检测、RF-ID等将会有一个渐进的发展。芯讯通无线技术(上海)有限公司市场部经理陈佳萌:首先,疫情对物联网行业的影响是有限的,短期内可能会受到影响,但长期来看只会加速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我比较看好智慧交通和智慧医疗产业,在这次疫情中起到了关键作用,后续国家也应该加大发展力度和投入。当然,智能储能也应该加大发展力度。这次疫情还有一个智慧零售行业,后期可能会更火,比如无人、共享行业。苏州芒众物联科技有限公司CEO薛明刚:疫情过后,物联网行业的春天来了。疫情期间,更多人体验到了物联网传感通信带来的优势。他们可以在家工作并进行远程监控。可以实时监控,越来越多的人会开始意识到环境的重要性。接下来,如何感知环境的参数,将这些信息转化为可视化,告诉人们我所处的环境是好是坏。工业设备监控生命周期、工厂环境、农业大棚、电力、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物联网无处不在。疫情之下,企业是向存量客户退却,还是主动扩张?疫情期间,可以看出社会除了关注疾病,更多的是关注国内的经济问题。事实上,对于很多消费类中小企业(如餐饮、旅游、线下娱乐等)来说,生死就在这几个月。从非典的历史经验来看,在这些企业试图从“病”坑里爬出来的时候,仍然有一些有远见的企业反其道而行之,主动出击。在不利的市场时期努力把握市场,打造品牌,是非常聪明的做法。因为在疫情期间,很多企业都采取了“答应不答应”的消极态度,表现得平静,死守着一些原有的客户。一些公司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投入宣传和客户拓展。他们遇到的竞争比以前小,效果更好,对企业品牌会有很大的曝光效果。疫情期间是提升公司品牌价值和知名度的绝佳机会。当疫情结束一段时间后,市场份额增加了很多。举个例子,2003年,分众传媒在创业的第一年就遭遇了非典。十年积累下来的五千万一次性投入。非典之初,有人提醒他要收缩,但他分析说,城市化是一个非常大的趋势和机会,他的电梯媒体是一个很好的顺应这个趋势的平台。相信一定会成功。于是他把5000万全部投了进去。彼时,分众公司每天灯火通明地奋斗到半夜,终于引起了与他们同楼挨家挨户的投资机构软银的注意。2003年5月,软银投资分众传媒。SARS过去后,分众传媒迎来了中国的黄金时代,一举覆盖了中国80%的优质建筑,成为中国第二大传媒集团。除了品牌效应,实际需求和订单是企业更关心的话题。据专家预测,疫情有望在3月底结束。在2月、3月、4月对客户自身的需求进行梳理和积累后,需要大量涌现,寻找产品、解决方案和供应商。也就是说,5月份经过疫情的刺激,市场对非接触经济的认可度提高了。物联网需求极有可能反弹甚至爆发。谁能抓住这个机会,谁就能弥补前几个月的损失。谁不抓住这个机会,谁就会真正落后于行业和市场,真正失去客户和品牌。为更好地助力物联网行业拓展市场,克服疫情带来的负面影响,IOTE2020苏州展拟将展期由3月24-26日调整至5月20-22日。物联网企业参展对接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数万家集成商和客户,希望能助力物联网行业做好供需对接平台。真正与行业客户一起做好物联网的产品和应用,真正推动非接触经济的落地,非接触生产生活的蓬勃兴起。IOTE作为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桥梁和纽带,已成为全球首个全面覆盖物联网产业链(感知层、传输层、计算与平台层、应用层)的综合性物联网展会)自2009年成立以来。成为产业发展的风向标。10多年来,IOTE一直与物联网行业一起成长。见证了物联网产业诞生、落地、普及、成长的全过程,也将继续助力物联网产业升级发展!2019年第十届IOTE首届展览面积52,500m2,参展企业726家,专业观众118,681人次,其中海外采购商3,956人次。据不完全统计,仅展会直接成交额就达到近20亿元,也促进了众多展商与采购商的战略合作。展商、展品、解决方案产业链完整、丰富、创新,国际化水平得到长足发展!IOTE不断得到业界同仁的认可,很多合作伙伴参展后表示物联网展选择了IOTEMedia!2003年5月非典结束后,阿里巴巴抓住电子商务经济的机遇,一举夺得国内电子商务平台第一的位置。2020年的今天,非接触经济再次成为商业模式变革的新起点和新爆发点。物联网接管了互联网,成为新时代的宠儿。未来十年二十年,谁将成为时代的王座?谁又抓住了这个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