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突破350万

时间:2023-03-17 15:33:41 科技观察

我国数字人民币试点进展如何?问题找到了答案。易纲表示,目前电子支付工具主要由民间提供,可能存在市场分割、隐私泄露等风险。CBDC(中央银行数字货币)使中央银行能够在数字经济时代持续为公众提供可信、安全的支付手段,在提高支付效率的同时保持支付系统的稳定性。易纲表示,对于中国来说,CBDC的研发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零售支付的需求,提高普惠金融发展水平,提高货币和支付体系的效率。对于试点进程,易纲透露:截至今年10月8日,数字人民币试点场景已超过350万个,累计开通个人钱包1.23亿个,交易金额约560亿元。零一研究院院长余百成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目前,数字人民币还在稳步试点过程中,下半年会有明显提速。”从试点现场看,从今年6月底的132万人扩大到10月8日,人数突破350万人。此外,参与的非定点经营机构也有所扩大,城乡不少商业银行加入生态,这些都是可喜的进展。会上,易纲还强调要妥善处理隐私保护与预防犯罪的关系,目前国际社会的基本共识是CBDC不能完全匿名,否则会增加非法交易等风险。作为洗钱和恐怖融资,损害公共利益。不过,也有人质疑央行数字货币是否会导致央行控制过多信息。对此,易纲澄清,央行高度重视数字人民币对个人信息保护采取了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技术设计。收集个人信息时的“最低限度和必要”,以及信息量收集的信息少于现有的电子支付工具。同时,严格控制个人信息的存储和使用。除法律另有明确规定外,中国人民银行不得向任何第三方或政府机构提供有关信息。近期,中国还颁布了《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多项法律,从立法层面加强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针对数字人民币后续计划,易纲表示,央行数字货币的使用和推广要遵循市场化原则。“也就是说,老百姓需要兑换多少,我们就发多少。中国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地区发展差异很大,这些因素和居民的支付习惯决定了现金将继续存在“在可预见的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只要没有现金需求,中国人民银行就不会停止现金供应,也不会以行政命令取而代之。”易纲说。此外,易纲还指出,数字人民币的设计和使用主要是为了满足国内零售支付需求。跨境和国际使用相对复杂,涉及反洗钱、客户尽职调查等法律问题,国际上正在深入讨论。鉴于跨境使用的复杂性,数字人民币目前主要满足国内零售需求。易纲表示,下一步央行将根据试点情况,有针对性地完善数字人民币的设计和使用。一是借鉴现金和银行账户管理思路,建立适合数字人民币的管理模式;二是持续完善结算效率、隐私保护、防伪等功能;方便统一;四是完善数字人民币生态体系建设,提高数字人民币的普惠性和可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