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折叠屏和5G只是手机厂商进入“科技期货”时代的标志

时间:2023-03-17 15:14:51 科技观察

七八年前,互联网品牌手机创造了“发布半年仍无法使用”的期货模式,而现在“出货量”是话题,每天都有高管在网上互撕,百看不厌。时隔多年,在新品还未量产、技术能否落地还未可知的情况下举行发布会已成为一种新时尚——为技术期货。MWC展厅里无数未联网的5G手机,隐藏在柜子里的华为、三星的折叠屏旗舰,恐怕是这股潮流唯一的注脚。人们对新技术趋之若鹜,但这也成为了阳光下的阴影。1、如何定义“技术期货”究竟什么是“技术期货”,其实很难界定:一项技术正式公布并量产多久后才算是期货;多少出货量才算是严格意义上的量产;量产机经验到什么程度,才能说技术成熟。在三者没有准确范围的情况下,将某项技术称为“期货”难免存疑。但5G和折叠屏不一样。比如三星GalaxyFold和MateX,这两款可能在今年四五月份上市的折叠屏手机,无论从哪个层面来看都很难称之为成品。例如三星GalaxyFold,折叠状态下厚度为14毫米,向内展开时屏幕尺寸为7.3英寸,电池容量为4380毫安时;华为MateX在折叠状态下的厚度为11毫米,向外展开时的屏幕尺寸为8英寸,电池容量为4500毫安时。封面中的“可折叠”作为参考。主流智能手机的机身厚度在8毫米左右,8英寸平板的电池容量在5500毫安时水平。屏幕距离达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折叠屏本身带来的结构变化影响更大。因为需要折叠,康宁玻璃不能再作为屏幕表面的保护材料(虽然柔性玻璃康宁正在研发中)。临时更换的塑料膜+表面涂层是否能满足日常使用的莫氏硬度,背书防滑表面和机身防摔,这些都不是厂家宣传“能换多少次”就可以更换的实际问题折叠”。折叠铰链和柔性屏的良品率是制约产品制造的重要一环。不止一篇报道指出,铰链作为一种外露、精密、反复使用的机构,成为当前折叠屏手机突破的难点;无论是三星、LG、京东方等知名折叠屏厂商,对屏幕的良率和供给都没有夸大的预期。以上,如果参考目前手机过万的成本,几乎可以得出折叠屏一年内不会普及的结论。结合多位分析师给出的报告,2019年该类型手机的全球出货量将在200万至300万部之间。5G方面,从国内三大运营商的规划来看,5G终端的试商用将在2019年Q3,更完善的平台体验也将在一年后。2、“期货”原因一:股市带来的压力回顾过去几年,“科技期货”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折叠屏和5G,但概念发布早于产品,甚至目前还没有成品落地。没有先例。联想去年概念性推出了一款拥有独立5G模块的手机,网络体验暂未落地;魅族推出Super。10倍混合光学变焦将于今年正式推出,量产机型要到4月份;vivo于2018年初推出概念机APEX,并于年底推出第二代APEX;这两款手机都没有量产,但vivo在同年推出的NEX系列搭载了一些新功能,堪称去年品牌转型的经典案例之一。如此一来,手机科技PPT会议在近几年成为常态,而造成这种局面的最直接压力就是市场空间的不断缩小。IDC数据显示,2017年春季以来,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0.1%至14.724亿部。是自2007年第一代iPhone发布以来智能手机出货量下降的拐点。2018年国内手机市场总出货量为4.14亿部,同比下降15.6%,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销量也在下滑。在手机存量市场,现在厂商公布的数据大多只谈占比,不谈总出货量,成为新趋势。雷军年初曾表示“生死看空,不服则行”。手机厂商高管在微博上擦枪走火,已经成为今年厂商现状的缩影。而“没出的先喊出来”也是一种赚钱的方式。3、多品牌战略和品牌溢价最终让“科技期货”初具雏形。在出货量无法自然增长的情况下,“一个厂商推出多个品牌来挖掘细分市场”成为2018-2019年的新趋势。而这种趋势,让“科技期货”有了新的存在理由。以小米为例:红米自主主打中低端,黑鲨主打游戏,美图主打女性市场;vivo去年成功拓展了新技术旗舰NEX,今年又推出了主打互联网用户的iQOO;OPPO将在4月用10倍光变探索全新旗舰产品线,有传言称印度的Realme将于今年回归中国;至于华为、华为nova、荣耀,三者的产品思路都比较清晰。游戏、互联网、摄影、年轻用户、性价比,从去年到今年一起出现的产品线,都集中在这些关键词之中。这波运营的意义在于明确了过去模糊的定位,把过去没有拿下的用户带进来。反之,母品牌退出这种大环境,开始塑造新的品牌形象。当然,最大的问题还是要解决安卓阵营自成立以来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品牌溢价。回顾五年前的安卓旗舰,“开源、碎片化、缺乏硬件、系统间深度融合”的现象依然存在。以至于如今,在一定价位的机型上,“安卓手机和糟糕的体验仍然可以划等号”。同时,由于Android手机厂商在国内外都经历了“低价配低端产品,杀红眼求性价比”的阶段,Android阵营始终与利润空间脱节.在历年全球手机利润数据中,苹果一度占据90%以上。在过去的两年里,这个数据正在发生变化。“期货大会”发挥了一定作用。根据数据公司Counterpoint的报告,2018Q3季度,苹果手机利润占全球总利润的62%,中国手机品牌排名依次为华为(8%)、OPPO(5%)、vivo(4%)和小米(3%)。%)。从利润增长来看,小米(747%)、华为(107%)、vivo(24%)和OPPO(23%)是2018年第二季度利润增长最快的智能手机品牌。近两年的手机材料,给了安卓阵营统一涨价的好机会;但基于黑科技和研发投入的“科技期货”或品牌转型也是本轮溢价的原因。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华为推出的P20系列和Mate20系列合计出货量达到2000万台,两者国内起售价均为4000元;去年vivo刚刚推出的NEX,起步价也是4000元级别,年底出货量突破200万台;OPPO私下表示,去年由于毛利增加,整体表现不错。其中,主打弹出式设计的FindX也功不可没。“在科技产品领域,消费者会为真正的科技买单”是不变的道理。国内安卓厂商终于可以在旗舰领域有好价钱和好出货了。因此,技术,甚至是期货技术,成为了品牌转型的钢铁需求。4、科技期货的两面性观点从这个时间点来看,不能说“科技期货”是坏事。相比之前同样依赖ODM的旗舰机,在一个“机身打磨工艺”可以谈半场发布会的时代,投入技术研发自然是一件好事。对于企业来说,一方面,研发投入证明了自身的资金实力和技术实力;另一方面,也是长远发展的基础;对于用户来说,厂家更积极的研发和宣传也能带来更多的好产品。再者,科技期货本身也是一个“研发”的过程。因为这项技术是提出、改造和商业化的,而不是简单地闭门造车。宣传、用户教育、技术反馈都需要时间和成本。而这个市场往往是不等人的。以解锁为例,从苹果面部结构光的引入,到三星超声波屏下指纹技术的推出,主推国内的国产光学屏下指纹,彻底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此前,关于“人脸解锁还是屏下指纹”的讨论已久。作为这项技术的主要推动者,vivo先后与多家屏下指纹技术方进行了交流。当时大家对“屏外路由靠谱不靠谱”没有答案。最终,汇顶和vivo投入了巨大的人力成本、研发资金,并采取了风险共担的模式,才有了现在的迭代版本。直到现在,即使没有面部识别或超声波技术,你仍然认为全面屏解锁并不难。其中,技术的迭代反馈和消费者对新功能在市场层面的接受度都需要时间。如果期货的初衷是为了更好的产品落地,那一切都值得肯定。异形全面屏、打孔屏、光学屏下指纹、弹出式机身结构、TOF传感器、多重光学变焦、50W快充、27W无线快充,在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它的构成以上是手机行业的新技术发展。这大概是对“技术期货”的浪漫诠释吧。但还是要说,从时间和成熟度的角度,折叠屏和5G可能说得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