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人脸识别“抓”错人,坐牢10天

时间:2023-03-17 15:04:32 科技观察

离谱。我什么都没做,就被警察无缘无故关了十天?!这是一个发生在美国新泽西州的真实故事。在一起酒店盗窃案中,嫌疑人驾车逃跑。警方没有检测指纹或DNA,仅依靠人脸识别系统锁定了“罪犯”——尼耶尔·帕克斯(Pax)。△来源:NJAdvanceMedia但尴尬的是,这个“罪犯”根本没去过那个地方,也不知道酒店在哪里。甚至,他根本不会开车,连驾照都没有。去派出所时,他的表哥开车送他,但他还是被关了10天。天上掉下真锅据NJAdvanceMedia报道,去年1月,新泽西州伍德布里奇的汉普顿酒店发生盗窃案。嫌疑人从酒店礼品店偷走了糖果和其他零食,并在酒店工作人员报警后逃到男洗手间。当警察到达时,这名男子交出了一张驾驶执照,证明自己是贾马尔欧文斯。民警通过巡逻车内的电脑查明,该驾驶证已作废,可能是嫌疑人伪造的。就在警察准备逮捕时,这名男子从酒店门口逃跑,跳上了一辆道奇挑战者。△可能是这个型号NJAdvanceMedia援引法庭文件称,嫌疑人还撞上了他们的巡逻车。一名警官跟踪了这辆车,后来发现它被遗弃在停车场。所以,魔术在第二天开始了。纽约州和新泽西州两个州的调查人员使用面部识别软件扫描驾照文件,将其与警察局和联邦调查局数据库中存档的嫌疑人照片进行比对,找到了一个与照片“高度匹配”的人。这种主要依赖数十亿社交媒体照片来识别犯罪嫌疑人的软件受到了批评。出于某种原因,NJAdvanceMedia没有具体说明。目前,新泽西州已禁止使用该软件。两个州的警察随后告诉伍德布里奇的同事:我们有嫌疑人!嫌疑人被确认为帕克斯,并以他的名义签发了逮捕令,指控他入店行窃、伪造政府文件、拒捕、使用加重武器袭击以及离开事故现场。警方随后检查了几个地址,试图逮捕帕克斯,但未能找到他。帕克斯通过祖母得知了这件事,当即让表弟开车送他去警局澄清误认。结果,他一到派出所门口,就被七八个民警同时戴上手铐审讯。在里面,警察向他展示了损坏的道奇挑战者的照片,并不停地问,“你知道你做了什么吗?”帕克斯透露他在被保释前在那里呆了10天。△帕克斯被捕后合影当时,监狱检察官提醒他,如果他乖乖认罪,作为交换,他将服刑6年,服完85%的刑期后可以提前释放。年假释。但帕克斯认为,如果他出庭受审,检察官会根据他以前的犯罪记录寻求判处20年或更长时间的刑期。他因贩毒被定罪6年,但出狱后,他决定改过自新,找了一份文员的工作,与未婚妻过上了安定的生活。但这个“人脸识别”案打破了他的平静。于是,他也开始了长达一年多的诉讼之旅。Pax的律师Leighton对该镇、警察局和包括市长JohnMcCormack在内的公职人员提起诉讼,指控调查人员依赖面部识别软件侵犯了他委托人的权利。市长发言人表示,镇政府没有看到民事投诉,因此无法发表评论。一名高级法院法官已开始向检察官办公室施压,要求其在案件中提供更多证据,而不仅仅是面部识别软件。不管怎么说,事情似乎还没有结束。抓罪犯,人脸识别算不算?巧合的是,这并不是美国第一次出现面部识别抓错人的情况。帕克斯的被捕并不是同类事件中最严重的。2014年,一位名叫史蒂夫·塔利(SteveTally)的财务顾问被诬告两次抢劫银行。第一次是当年5月14日,第二次是9月5日,也就是他被捕前10天,第二次抢劫时被控袭警。在警方公开9月抢劫案的监控画面后,三名认识塔利的熟人拨打了警方热线,指出塔利的外貌与劫匪有相似之处。就连塔利的前妻在看到警方提供的照片后也以为是他。但塔利有很强的不在场证明:他当时在一家公司工作。警察不予理会,将塔利关押了两个月,期间他还受了伤。直到两个月后,塔利的辩护人拿出了他在公司工作的监控录像,塔利才被释放。人脸识别能否作为对人不利的确凿证据?美国国家科学院2009年的一篇论文指出,除了DNA测试之外,没有其他法医证据方法能够可靠且一致地“证明证据与特定个人或来源之间的联系”。从技术上讲,人们无法通过人脸识别来确定嫌疑人的唯一性。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法医音频、视频和图像分析部门也知道,人脸比对的结论最终会以个人观点为主。那么机器的算法一定靠谱吗?早在2008年,一份FBI报告就建议影像部门研究量化面部特征的频率。然而人类已经努力了100多年,至今没有定论。面部识别的另一个问题是监控摄像头会压缩视频图像,导致用于区分嫌疑人的皮肤、静脉和痣等图案被移除、损坏或扭曲。9月的一段监控录像显示,塔利是因为劫匪脸上有颗痣而被捕的。事实上,由于拍摄视频的光照条件不同,一些伪影可能会被误认为是痣。虽然当年是通过人比对抓拍Tally,但时至今日,精度更高的AI人脸识别依然问题重重。算法可以在几秒钟内搜索数百万张人脸,许多人脸识别系统在具有规则照明和标准化姿势的图像方面的准确性优于人类。但是目前还没有算法可以保证100%的准确率。在专业性方面,AI算法的可解释性较差,人脸识别缺乏实证数据支持取证意见。错误率和隐私都令人担忧。说到人脸识别抓罪犯,不知道大家会不会想起几年前张学友演唱会上的“五连杀”。当时,警方依靠人脸识别,连续抓获5名逃犯。但相比之下,英国警方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在2017年的欧冠比赛中,英国警方使用了人脸识别系统。结果一共发出了2470次警报,相当于每三秒提示一次嫌疑人,错误率高达92%。在日常生活中,人脸识别的隐私问题比错误率问题更令人担忧。浙江理工大学副教授郭兵担心自己的隐私被采集者泄露,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的杭州野生动物世界告上法庭,成为国内“人脸识别第一案”。最终,动物世界删除了郭兵申请年卡时提交的五官信息。△来源:杭州人脸识别网人脸信息属于个人敏感信息,一旦泄露,将对个人的人身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危害。正因为如此,人们对人脸识别越来越谨慎。去年5月,旧金山出于安全和隐私方面的考虑,禁止政府使用人脸识别技术,成为全球第一个禁止人脸识别的城市。近年来,科技公司对人脸识别的态度越来越谨慎。IBM退出了这项技术的研究,微软也删除了用于研究的大规模人脸识别数据集MSCeleb。人脸识别作为AI最初的“杀手级”应用,成就了众多AI明星企业,但时至今日,人脸识别也走到了十字路口。一方面,它的便利性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另一方面,随之而来的隐私争议和错误率问题也不断以新事件登上热搜。你用人脸识别吗?人脸识别用在什么地方?如何使用人脸识别?正在成为新时代的难题。另外听说很多社区都改人脸识别了?参考链接:https://www.nj.com/middlesex/2020/12/he-spent-10-days-in-jail-after-facial-recognition-software-led-to-the-arrest-of-the-wrong-man-lawsuit-says.htmlhttps://theintercept.com/2016/10/13/how-a-facial-recognition-mismatch-can-ruin-your-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