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人工智能不再高大上、贴近生活

时间:2023-03-17 14:31:55 科技观察

进入2020年,人工智能在行业的发展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技术创新和突破范畴,而是朝着产品与行业的融合方向发展,从而体现出人工智能的价值。商业回报。由此,人工智能的商业化程度越来越成为衡量一家科技巨头在技术战略、产品规划、生态建设等方面综合实力的关键指标。雷锋网(公众号:雷锋网)注:图片来自lifelearners在此背景下,《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近日在其《人工智能专项调研报告》(以下简称《报告》)中评选出全球AI企业前五名,即谷歌、苹果、微软、百度和亚马逊。全球5大AI公司榜单:各有千秋Amongthefivegiants,Googlewaselectedfirst,notsurprisingly.的确,无论是从AI本身和开源生态的技术进步,还是AI在具体产品中的应用,谷歌都是AI领域独树一帜的巨头,也是领头羊。体现在产品上,谷歌的AI涵盖了操作系统、应用APP、AI芯片等各个方面;事实上,谷歌AI的布局可以说是非常全面,涵盖了底层硬件+操作系统+核心算法+上层应用,并且在自动驾驶、医疗、企业服务等领域都有落地,而在开发者生态方面也是首屈一指的——谷歌AI位列第一,可以说是当之无愧。与谷歌在AI上的多线布局和开放相比,苹果在AI上的表现其实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最终的产品上——这种打法让业界很难看清苹果的整体AI战略,但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感知,它可以表现出具体而可感的效果。这是苹果自身的封闭性所决定的,再加上苹果产品在全球的火爆程度,其实苹果在AI商业落地层面已经表现的非常出色。与苹果相比,微软的AI可以说是以Azure云计算为载体,构建全栈AI布局。正如《报告》所说,微软的AI更像是一个AI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在技??术层面与谷歌有一定相似之处,但在具体应用场景上,微软瞄准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大机遇,针对B端推出了“混合云”、“智能云”的完整解决方案。包括公有云Azure、混合云AzureStack、物联网AzureIoT和AzureSphere。整体来看,与谷歌和苹果相比,微软的AI表现出了浓厚的ToB色彩。雷锋注:图片来自《哈佛商业评论》。在谷歌、苹果和微软之后,中国互联网公司百度排名第四,使百度成为唯一进入前五名的中国公司。百度在中国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最早,布局全面,成果涵盖软件、硬件、算法等多个层面。它与谷歌有一些相似之处,是典型的平台型AI公司。在AI落地层面,百度顺应中国智能工业化的大趋势,通过云计算将AI应用到金融、客服、城市、医疗、自动驾驶等领域。除了这四家,亚马逊还成功入选全球人工智能公司前五名,这也不难理解。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云计算厂商,占据了全球40%的云计算市场份额,也是最先看到云计算未来发展趋势的厂商。2006年推出云服务功能,因此亚马逊在AI方面的布局主要面向企业。但与此同时,基于智能音箱与人工智能助手Alexa的产品组合,亚马逊也成功实现了面向消费者的AI商业化,打造了庞大的消费者硬件接入平台和语音技能开发平台。之所以在近两年的CES上如此出彩。在基础技术上,中国还有差距。据《报告》了解,上述五家公司之所以入选,是因为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引领了这一波人工智能技术的商业落地、发展和转型。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企业转型。当人工智能技术参与到企业管理和生产过程中,企业数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部分企业已经实现了相对成熟的智能化应用;第二个层次是产业变革。人工智能技术带来的变化,使传统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第三层是人力的转变。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应用将提高信息利用效率,将人类从简单重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更具创造性的工作。当然,除了这五家入选的巨头之外,其实还有Facebook、阿里巴巴、IBM、腾讯、华为等全球巨头也在AI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相对来说,AI是一个极具竞争力的领域。行业。领域之中,强者如虎,损失这些巨头也不是不能接受。从排名前五的企业可以看出,虽然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与美国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正如《报告》所说,全球排名前五的公司只有一家是中国公司。基础技术能力不同。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企业在基础技术研发能力上普遍不如美国。不过,《报告》认为,包括上述前五名的AI公司,甚至阿里巴巴、腾讯等国内巨头,在AI商业化的道路上都会有一些共性。例如:一是通过开放平台控制入口。利用自身技术和资源优势,搭建基础平台,与中小企业实现共赢。后者有利于前者的生态繁荣,前者节省了后者在基础技术上的投入,专注于应用。第二,公司基因决定AI发展方向。Google拥有更全面的技术优势,注重通用化,适应全行业;亚马逊主打电商+云,紧紧围绕产品思维;Facebook在开放的新一代互联网环境中成长。坚持对外开源研究代码、数据集和工具;百度基于自身的技术积累和中国在产品应用生态方面的优势,在开源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苹果自己的商业模式是“软+硬”的相对组合。封闭系统,AI路径围绕产品化,比较封闭。进入2020年,商业化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核心关键词。中国某大型平台公司的资深技术经理在接受搜总采访时表示,2019年,各家公司都将把重点放在AI的精细化和场景化上。大家有很多新的落地场景,但都没有在核心技术上有明显的突破,“更快、更强、更好用,但核心技术与前两年基本持平。”这并不奇怪,毕竟不管技术本身如何发展,最终都是为社会和人服务,核心的方法就是商业化。AI未来发展方向及落地场景然而,在强调AI商业化的同时,并不代表AI技术不会继续发展;在《报告》中也谈到了人工智能技术未来的几个发展方向,例如:有研究机构认为人工智能将从感知智能的1.0时代向认知智能的2.0时代演进。如何在保持大数据智能优势的同时,赋予机器常识和因果逻辑推理能力,实现认知智能。计算存储一体化趋势有望突破AI算力瓶颈,利用AI技术保护数据隐私正成为新的技术热点。IBM预测,人工智能理解能力的提升将扩大应用范围。明年,更多的人工智能系统将开始依赖结合学习和逻辑的“神经符号”技术。另一个不容忽视的是5G对AI发展的影响——5G不仅可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而且是其商业化的积极变量。按照《报告》的说法,5G本质上是更强的数据传输能力,物联网设备也会收集更多的数据。借助5G,传输到边缘端和云端供AI学习,AI将拥有更多的原材料,即“数据”。随着2020年5G的全面商用,人工智能的发展将进一步加速。同时,5G具备低时延、高带宽、大容量三大特性,为智能家居、自动驾驶、可穿戴、VR/AR等AI相关应用创造网络条件,将为AI创造更多落地场景.边缘计算、云协同和分布式计算将拥有更好的网络基础,为人工智能打造完整的底层计算基础。另外,《报告》经过研究,认为下一阶段人工智能最有潜力的场景有三个,即医疗、手机和互联网,因为这三个场景天然具有数据属性,是最先落地的通过人工智能业内最好的之一。此外,金融证券、工业、消费和政府等行业也是目前巨头们发力较多、落地前景看好的领域。这些行业具有三个共同特点:一是数据基础好;二是需求旺盛,技术可复制性强;第三,相对容易找到可以落地的丰富场景。总体而言,人工智能的商业化还有很大的拓展空间。2020年,AI如何实现商业化,不仅是巨头们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一大波AI创业公司面临的生死攸关的问题——但在雷锋网看来,对于AI本身来说,毕竟它是深入到人们的生活场景和社会发展的行业场景,让它不再看起来那么高大上,越来越成为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毕竟,技术永远是为人服务的。本文转载自雷锋网。如需转载,请在雷锋网官网申请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