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le和Facebook的数据隐私大战,让大家更加关注数据隐私。一个普通的应用程序有六个第三方跟踪器收集和共享在线数据,这些数据被拼凑在一起,共享并聚合成一个每年2270亿美元的行业。这是一个数字经济时代。IDC预测,到2022年,全球数字经济占比将达到60%,中国将达到65%。到2023年,全球数字化转型支出将达到2.3万亿美元,占所有ICT支出的一半以上。未来,数据的价值越来越高,保护数据隐私也越来越迫切。数据隐私关系到每个人,与国家无关。随着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物联网、边缘等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数据正在快速产生,随之而来的是数据隐私泄露等问题。政府、企业和个人的数据保护意识日益增强,相关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完善。目前,消费者越来越清楚自己数据应用的去向,企业也在不断努力加强数据透明度,以打消消费者顾虑,提升品牌忠诚度。国内外科技公司都在不断加强数据隐私保护。例如,Salesforce拥有自己的客户360隐私中心,视频协作提供商Pexip已承诺仅使用用户数据来改进其产品,绝不会将数据出售给第三方来源以获取额外收入。腾讯有自己的隐私保护平台。日前,支付宝公开了“隐私数据泄露风险评估”等相关专利。也有一些新的初创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数据显示,专注于帮助企业客户处理隐私问题的初创公司数量在过去三年里增长了五倍,目前已接近300家。事实上,越来越多的隐私问题已经浮出水面,相关法律法规也提供了法律保障。GDPR于2018年5月开始实施,《加利福尼亚州消费者隐私保护法案》(CCPA)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中国的正在制定中,对企业造成了冲击,增加了合规成本。企业向软件提供“隐私即服务”可能是有意义的,它提供的真正价值不仅仅是防止损失。根据思科的2021年数据隐私基准研究报告,93%的组织求助于他们的隐私团队来帮助指导他们的大流行应对。拥有更成熟隐私实践的组织会获得高于平均水平的商业利益,并且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全球不断变化的隐私法规。根据思科2021年数据隐私基准研究报告,企业正在实现数据隐私投资的真正回报,包括减少销售延迟、增加创新、提高效率以及提高整体品牌对消费者的“吸引力”。还有更明显的好处:减轻损失、增加信任度等。有专家指出,未来数据隐私的发展希望更加注重透明度,让消费者可以掌控自己的数据。消费者越了解他们的数据被使用的方式、地点和原因,他们就会越信任企业。在数据隐私保护方面,政府、企业和个人各有责任、义务和权利。作为个人消费者,他们相对脆弱。通过共同努力,以利益驱动的数据黑产将受到应有的惩罚,一些黑匣子将变得更加透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