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架构师应该如何判断技术演进的方向?

时间:2023-03-17 10:17:32 科技观察

互联网的出现,不仅加速了科技圈的飞速发展,也改变了普通人的生活方式。细看过去10年的科技发展,可以说是目不暇接。大的方面包括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细分的领域包括NoSQL、NOde.js、Docker容器化技术等,对于技术人员来说,技术的快速发展当然是好事。毕竟,这些宝箱里的可选道具更多。此外,他们还可以通过学习行业先进技术来提高自己的技术实力。但对于架构师来说,除了这些好处之外,还有更多的“甜蜜烦恼”:面对层出不穷的新技术,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策略?架构师在进行技术选型时可能面临以下问题诱惑或挑战:Docker虚拟化技术非常流行,我们是否应该引入它?公有云计算这么火,我们的业务要不要上云?我们公司的技术水平和业内顶尖公司还有很大的差距,是不是应该投入一些人力去尝试一些新的技术框架?不然招人的时候一点影响都没有!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基本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典型派别:趋势派:趋势派的典型特征是对新技术的比较。热衷于紧跟技术潮流,渴望在新技术出现时将新技术应用到自己的项目或产品中。保守派:保守派的特点与潮人恰恰相反。他们对新技术非常警惕,稳定压倒一切,喜欢用一种技术闯天下。说白了,保守派就是想拿着一把锤子解决一切问题。追随者:追随者不同于趋势。追随者不是追随技术趋势,而是追随竞争对手。简单地说,我们将使用我们的竞争对手使用的任何技术,如果我们的竞争对手不使用它,我们将拭目以待。让我们来看看不同派系可能存在的问题。1、潮流派首先,新技术需要时间成熟。如果一出来就用,此时新技术还不是很成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遇到各种“pitch”,成为实验品。其次,新技术需要学习,掌握需要一定的时间,也是比较大的成本;如果掌握技术后发现不适用,那将是对人力的极大浪费。2.保守派保守派的主要问题是他们无法享受到新技术带来的好处,因为很多新技术都是为了解决以前技术的内在缺陷而设计的。就像汽车代替马车,不是量变而是质变,带来的收益不是线性变化,而是爆发式变化。如果忽略科技的发展,形象就是有了拖拉机,还得用牛车。3.追随者许多人可能认为追随者是与“潮流派”和“保守派”相比最有效的策略。他们既不会承担“潮流派”的风险,也不会遭受“保守派”的折磨。损失小,消耗的资源少,简直就是一只鸟多。看起来不错,但是跟风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趋势可跟的时候怎么办。如果你是领导者,而其他人都准备跟随你怎么办?另一种情况是竞争对手的信息不是那么容易获得的。即便得到了一些信息,大部分也不全面。小心点,在邯郸你可能会变成蹒跚学步的孩子。即使有风可循,其实也有问题。有时候适用于竞争对手的技术不一定适用于自己,盲目模仿也可能带来适得其反的效果。既然趋势、保守和追随者都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那么架构师如何判断技术演进的方向呢?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技术演进的驱动力问题之所以让人困惑,关键在于无论是新潮的、保守的还是追随者,都是从技术本身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真正的面目,只因在这山中。”因此,要想一睹“庐山真面目”,就得跳出技术范畴,从更广阔、更高的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这个角度就是企业的业务发展。无论是代表新兴技术的互联网公司,还是代表传统技术的制造业;无论是通信行业还是金融行业的发展,归根结底是业务发展。影响企业业务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三个:市场、技术和管理。这三者构成了支撑业务发展的铁三角。缺少任何一个因素都可能导致企业的业务停滞不前。在这个铁三角中,业务处于三角形的中心。毫不夸张地说,市场、技术、管理都是支撑企业业务发展的。我们可以简单地将企业的业务分为两类:一类是产品类,一类是服务类。产品类别:360的杀毒软件、苹果的iPhone、UC的浏览器等都属于这一类。这些产品在本质上与传统制造产品相似,都具有一定的“功能”。或者免费使用这些产品完成与自己相关的某些任务,用户专享这些产品。服务类:百度的搜索、淘宝的购物、新浪的微博、腾讯的IM等都属于这一类。大量用户使用这些服务来完成需要与其他人交互的任务。单个用户“使用”但不“独占”某项服务。事实上,服务的用户越多,服务的价值就越大。服务业务符合互联网的特点和本质:“互联网”+“网络”。对于产品业务来说,答案似乎显而易见:技术创新驱动业务发展!例如:苹果研发智能手机,将诺基亚推下宝座,成为全球智能手机行业的新王者。2G时代,UC浏览器独创的云架构解决了上网慢的问题;在智能手机时代,UC浏览器自主研发了全新的U3内核,兼顾了高速、安全、智能和可扩展性。这些技术创新是UC浏览器成为全球第一大第三方手机浏览器的最强大推动力。为什么技术创新可以促进产品业务的业务发展?答案是,用户选择产品的根本驱动力是产品的功能是否能更好地帮助他们完成任务。用户自然会选择功能更强大、性能更先进、体验更流畅、外观更漂亮的产品,而功能、性能、体验、外观都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持。比如iPhone的多点触控操作,UC浏览器的U3内核等。对于“服务”业务,答案恰好与产品业务相反:业务发展推动技术发展!为什么会有截然相反的差异?主要原因是用户选择服务和选择产品的根本驱动力不同。用户选择产品的根本驱动力是它的“功能”,而用户选择服务的根本驱动力不是功能,而是“规模”。比如选择UC浏览器还是QQ浏览器,更多人是根据个人喜好和体验来决定;而选择微信还是Whatsapp,并不是看它们之间的功能差异,而是看它们的规模。选择。当“规模”成为业务的决定性因素时,服务模式的创新成为业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产品只是提供给用户完成服务的载体。以淘宝为例。淘宝网提供的“网上购物”是一项新的服务。这项业务与传统的实体店购物完全不同。为了完成这项业务,需要“淘宝”和“支付宝”。一淘”和“菜鸟物流”等产品。如果任何一家软件公司仅仅通过模仿就能开发出类似的产品,只要他们愿意投入,半年时间就可以开发出所有这些产品。但这样做没有意义,因为用户选择的是淘宝的全套网购服务,而这项服务已经达到了一定的规模,其他公司没有能力提供同等规模的服务。即使开发出相同的产品,用户也不会选择新的同类产品,因为产品功能更强大。以微信为例,也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如果我们进行技术创新,开发出一款耗电量仅为微信1/10,用户体验比微信好10倍的产品,你认为现在的微信用户会放弃微信转而使用我们的产品吗?我相信大多数人不会,因为微信不是互联网产品,而是互联网服务。你单独切换到其他微信产品是没有意义的。因此,服务品类的业务发展路径为:提出创新的服务模式→吸引一批用户→业务发展→吸引更多用户→不断完善和创新服务模式→吸引越来越多的用户,等等.在这条发展道路上,技术并没有成为业务发展的驱动力。相反,由于用户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业务的不断创新和完善,对技术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因此,业务驱动技术发展。.其实回到产品业务,如果从更长的时间来看,即使是产品业务,技术创新创造出新业务后,后续的业务发展也会逆向技术的发展。例如,第一代iPhone不支持3G,只能通过Web发布应用程序。第二代iPhone开始支持3G并内置GPS;随着UC浏览器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原有的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业务发展的需要,需要更新浏览器的架构。经历了UC浏览器7.0、8.0、9.0等多个技术差异较大的版本。基于这些分析,除非新技术的创造能够促进或创造新的业务,否则在其他情况下,业务的发展会促进技术的发展。2、技术演进的模式在明确了技术发展的主要驱动力是业务发展之后,我们来看看业务发展是如何驱动技术发展的。商业模式有数千种,包括互联网业务(淘宝、微信等)、金融业务(平安、招行等)、传统企业业务(各种ERP对应的业务)等,但不管是什么商业模式,如果业务的发展需要技术同步发展的支撑,无一例外,因为业务“复杂度”的增加,原有的技术已经无法支撑。按照复杂性的分类,复杂性要么来自于功能的不断叠加,要么来自于规模的扩大,对性能和可用性有更高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准确确定复杂性发生了什么变化至关重要。是否需要随时兼顾功能复杂度和规模复杂度?或者有时考虑功能复杂性,有时考虑规模复杂性?或者只是随机选择一个复杂性问题并解决它?所以,对于架构师来说,判断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业务的主要复杂度是什么是非常关键的。不准确的判断会导致投入大量的人力和时间去做对业务没有影响的事情。准确的判断将使技术能够促进业务更快的发展。建筑师应该用什么标准来判断?答案是根据业务发展的阶段来判断,这也是为什么架构师必须要有懂业务的能力。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业务发展路径、轨迹和模式。架构师必须能够根据行业发展和公司自身情况做出准确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