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机地互联分析:如何在万米高空上网

时间:2023-03-16 23:32:10 科技观察

中国IDC7月17日报道:长途旅行总是很无聊,但在飞机上上网终于成真了。7月3日,在北京飞往成都的国航CA4108航班上,旅客终于体验到了万米高空的无线上网。他们可以上网发微博,查股票。本机采用空地互联技术实现上网。下面我来详细介绍一下这项技术。飞机上上网难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使用移动智能设备上网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事情。然而,在飞机上使用通信网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目前,手机通信以3G/4G通信技术为基础,采用宏蜂窝网络结构。通信和上网需要地面基站中继。显然,指望移动运营商到处(尤其是海上)建设地面基站是不现实的,而且由于功率限制,如果终端高度超过6000米,手机就无法接收到基站的信号。也就是说,飞机上网并不容易。空地互联解决大难题普通移动基站无法覆盖高海拔地区如何提供上网服务?从多家航空公司发布的信息可以看出,目前空地互联互通有两种方式,即卫星空地通信和地面宽带通信直联。星基空地通信国航采用通过海上卫星通信系统组网的方式,卫星主要承担数据中转的作用。具体来说,就是在机舱内安装WiFi天线,发射WiFi无线信号,让乘客的无线终端接入。用户收发的数据通过飞机顶部流线型天线罩的天线传送到海上卫星通信系统。卫星接收到飞机的信号后,会与地面站通信,然后连接到互联网。这种基于卫星的空地互连方式的优点是卫星覆盖范围广,不需要频率切换,可以覆盖除南北极以外的所有区域航线。但是安装和使用成本高,而且带宽比较窄。例如,国航就是采用这种方式通过海事卫星通信系统接入网络。它提供的带宽只有864Kbps,只能支持刷微博等少数操作。另一种是地面基站直接与飞行器通信的方式,就像在飞行器上安装了一张“巨大的3G/4G网卡”,直接接收地面基站的信号(飞行器还是WiFi共享)。基于地面基站的连接方式具有建设成本低、飞机改装成本低、信号传输稳定可靠、带宽大等特点。可提供30Mbps~60Mbps的宽带,充分满足船上上网和及时通讯的需要,但不能跨洋使用,飞行器不能脱离基站覆盖范围。好消息是,除了国航,东航和海航也在进行空地互采样相关测试。据内地民航业界消息,2014年或2015年前后,内地将分三个阶段逐步实施《航线运行管制卫星通信实施方案》。到2016年底,所有飞机都能完成改造计划,届时“空地实时联网”将成为常态。价格和速度是机上上网的两大障碍。有了机上上网功能,旅客似乎可以拥有全新的飞行体验。收发邮件、聊天、刷微博,甚至在线看视频,在高空享受与陆地一样的互联网体验。听起来不错,但要完全实现这样的旅程,你仍然无法完全实现,即使你付出了一定的代价。您必须付费才能在飞机上使用互联网。国航提供的机上上网服务暂时免费,但从开通机上上网的航空公司来看,高价在所难免。例如,美国各航空公司的收费标准主要分为三种:按小时计费、按航次计费和按月计费:以笔记本为例,按小时计费为每15分钟1.95美元;价格从4.95美元、9.95美元和12.95美元不等;每月订阅价格为每月39.95美元。价格高的原因主要是成本。最早的机上互联网接入是波音公司开发的Connexion系统。用Connexion系统改装一架飞机的成本超过一百万美元。还有通过卫星传输数据的成本,这就更贵了。当然,再贵的东西,也会有人消费,有没有用才是关键。有限的带宽是“好用”的最大障碍。以国航目前在空客A330-300上的无线上网系统为例。卫星组网模式下带宽仅为864Kbps。为保证机舱内所有人都能上网,只能满足基本的上网需求。查看新闻、股票和电子邮件,但您还不能在淘宝上购物,也不能看在线视频。可以说离好用还有相当大的差距,离机上WiFi的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