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孔君:规范人工智能军事应用,中国在行动

时间:2023-03-16 21:14:24 科技观察

孔俊:规范人工智能军事应用,中国在行动最小的孩子才4岁各界的声讨还未平息,美国军火商高调展示了一款可以携带自动步枪的机器狗,称其“具有独立判断和锁定潜在威胁的能力。“人工智能的军事应用问题再次成为讨论的焦点。在新一轮科技革命背景下,人工智能技术正加速向军事和安全领域渗透。此类技术的军事应用虽然在作战方式、打击精度、反应速度等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也存在安全和人道主义风险。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拉塞尔曾在联合国会议上模拟演示微型机器人如何瞬间完成一场校园屠杀。血腥的一幕,震惊了在场的所有人。针对智能武器系统带来的人道主义挑战,国际社会的研究和讨论不断深入。联合国《特定常规武器公约》成立了政府专家组,“国际机器人军备控制委员会”“禁止杀人机器人运动”等多个参与者也应运而生。2014年以来,各国专家就“杀伤性自主武器系统”展开多年讨论,但成果一直乏善可陈。究其原因,在于一些大国缺乏政治意愿。美国等西方国家在会上不止一次强调,现有国际人道法和其他相关国际法足以解决此类系统引发的人道关切,反对任何限制措施。这句话的实质无非就是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获得了随意杀戮的力量,说一套做一套。从实际情况看,北约国家不止一次打着“反恐”的旗号推翻他国政府,而且往往嘴上挂着仁义道德,却对人的性命做出漫不经心的事。近年来,美国和西方国家从外太空、数据安全到人工智能,不断抛出各种版本的“负责任”口号,却一次次被军事行动暴露。据有关机构统计,2010年至2020年,仅在阿富汗境内,美军就发动无人机袭击13072次,造成大量平民伤亡。其中一个真实的爆料触目惊心,让世界看到了美国和西方的丑恶嘴脸。布兰登曾是美军无人机操作员,参与过多次对阿富汗等国的无人机袭击。他曾对媒体表示,上级交给他的工作是“杀”和“毁”。他曾亲眼目睹一名阿富汗儿童闯入目标区域,但观察员却告诉他,要把孩子当成“狗”。由此可见,美国和西方提出的所谓“负责任”使用人工智能,实际上是打着“责任”的旗号“推卸责任”。试问,如果真如其宣称的那样“负责任”,为什么近年来美军无人机空袭造成的平民伤亡数字如此触目惊心?每当发生误炸、误伤甚至滥杀事件时,为什么很少有责任人受到处罚?人类控制的无人机仍然如此。如果未来真的有“自主”的杀手机器人乱杀,美国真的敢承担责任吗?与西方国家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国政府在人工智能领域真正负责任的态度。2017年以来,我国连续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发展负责任的人工智能》《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等文件,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保障可控可信、强化责任、促进公平正义等具体要求,规范和规范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立法、执法和审查。指导。在日前举行的《特定常规武器公约》六次审议大会上,中国政府正式提出《关于规范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立场文件》,再次彰显了真正的大国意义。文件从战略安全、军事政策、法律伦理、技术安全、研发运营、风险管控、规则制定、国际合作等八个方面提出倡议,呼吁各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和应用。军事领域本着审慎、负责任的态度,敦促各国研制、部署和使用相关武器系统应遵循人类共同价值观,确保新型武器及其作战手段符合国际人道主义法等适用的国际法,避免滥杀滥伤。文件提出,应帮助发展中国家提高人工智能治理水平,避免损害各国技术进步和和平利用的权利,反对任何划定意识形态、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人为制造的做法。技术壁垒。该文件的发布不仅是中国政府围绕新兴技术领域安全治理提出的重要倡议,也是对国际社会的又一重要贡献。与美国和西方的虚伪相反,中国人一向言出必行,雷厉风行。因此,上述文件一经提出,就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和普遍欢迎。面对人工智能军事应用的潜在风险,中国既没有刻意忽视,也没有简单要求“一禁”,而是选择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推动各国携手发展兼顾当前和长远,统筹发展与发展的战略。《安全新路》为国际社会探讨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现在是构建人工智能国际安全规范的关键窗口期。面对全人类共同治理问题,我们希望美国和西方认清国际大势,拿出政治意愿,与爱好和平的国家积极开展对话交流,促进理解与合作,致力于推动形成具有广泛共识的人工智能治理框架和标准,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真正造福人类。毕竟善战必死,善则远矣。(作者为国际问题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