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共创高品质生活,欢迎收看《每周质量报告》。上网现在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看新闻、看视频、网购、玩游戏、刷微博,网络服务越来越丰富多样。随着网络服务的不断丰富,人们对网络速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往往会花更多的钱在更快的宽带网络服务上。然而,很多网民在支付高价购买宽带服务后,发现网速并没有明显提升,甚至有人觉得网速变慢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北京的苏女士因为嫌4M宽带速度慢,今年3月9日花2100元购买了6M宽带包月服务。可是,钱花到现在已经半年多了,网速依旧没有任何提升。苏女士:基本上是很卡的。一般来说,我看一个东西,我要缓冲5到10分钟,然后我可以看5到10分钟,然后缓冲,再看。调查中,记者注意到,像苏女士一样怀疑宽带网速有问题的用户不在少数。来自北京的郭先生甚至觉得,家里6M宽带的速度与之前安装的3M宽带相差无几。郭先生:网速这么慢,比如看视频的时候很慢,会很影响心情,心情很不好。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宽带用户怀疑自己购买的包月宽带有问题。然而,宽带网络服务供应商通常会另当别论。名为“澳洲宽带”的网络服务商强调,苏女士等用户购买的宽带是专属的,不会受到其他宽带用户上网的影响。可以保证6兆,宽带带宽越大,网速越快。英联宽带公司销售人员:这个速度一定要够,因为我们的账号是绑定宽带的,而且是独享的。宽带服务商也建议,怀疑网速有问题的用户可以使用网上发布的一些测速软件来测试网速。用户测试后发现,虽然宽带用起来很慢,但测试显示网速并不低。宽带公司承诺独享宽带,再加上网上公测网速软件测得网速不低,并不能完全打消用户对网速慢的疑虑。据全国消费者协会受理的投诉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包括宽带服务在内的互联网服务投诉占投诉总数的比重继续上升,从去年的32.9%上升至2011年同期为34.5%。今年8月,仅北京市工商局和北京市消费者协会的12315和96315两条热线电话共接到156起涉及宽带入网的投诉,较7月份增加了一半以上。而且,投诉的主要问题是宽带网速慢,经常断网,实际网速与合同不符。为了解用户使用宽带的真实技术参数,清华大学网络中心专家先后对北京、四川、天津、河北、深圳等地部分用户使用宽带的质量进行了测试。专家告诉记者,比如用6M宽带下载一首普通的MP3歌曲,通常只需要6秒左右就可以完成下载。宽带越大,下载速度越快。那么,苏女士家购买的6M宽带实际带宽是多少呢?一般小区的宽带,白天是上网的淡峰期。6月30日中午,专业技术人员对苏女士家中的宽带进行了第一次专业测试,发现实际带宽与购买的带宽相差很大。远的。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工程师许伟林:我们一共做了3次测速,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服务商提供的带宽其实是3兆左右。专业技术人员进一步测试了用户在晚上八九点上网高峰时段使用的宽带,发现实际网速更慢。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工程师许伟林:首先我们使用iperf工具测试上传带宽,结果只有0.5MB,丢包率为12%。然后,我们使用FTP协议来测试下载带宽。最后的结果显示下载带宽只有0.29MB。也就是说,用户在上网高峰期实际拥有的带宽还不到购买宽带带宽的5%。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副教授诸葛建伟:他上网速度很慢的原因是宽带服务商没有给他提供足够的网络带宽资源。技术人员随后对宽带测试结果进一步分析发现,用户在上网高峰期发送的数据文件在本次宽带传输过程中丢包率高达12%,体现了用户的宽带网速极不稳定。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工程师徐伟林:所谓丢包率,是指丢失的数据包数量占发送数据包数量的百分比。通俗地说,发送100个数据包,如果丢了12个,那么丢包率为12%,这是一个很高的数字,说明宽带网速不仅很慢,而且不稳定。此前,北京“澳洲宽带”的网络服务商明确告诉记者,他们向用户承诺的是独享带宽,也就是说,用户购买6兆宽带,实际享受的应该是6兆。带宽。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工程师许伟林:6-8月,我们在互联网的高峰期和非高峰期不定期进行测试,发现带宽最高只有3兆,最低为零.几兆字节。这充分说明了一个问题,用户使用的带宽不是独享带宽,一定是共享带宽。共享带宽的一个显着特点是随着互联网用户数量的增加,其带宽不稳定。用户越多,大家共享的网速就越慢。记者跟随清华大学网络技术专家,对北京、四川、天津、深圳、河北、山东等地的英联宽带、中华宽带、同创宽带等网络服务商为用户提供的宽带进行了测试调研。但是,这种宽带带宽短、网速严重慢的现象并不少见。中国互联网专业调查机构和数据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今年年初发布的一个《中国宽带用户调查》数据也显示,我国绝大多数网民使用的宽带实际下载速度为低于宽带运营商提供的标称宽带费率。超过一半的用户使用的宽带实际平均上网速度达不到标定上网速度。数据显示,大部分用户处理的固网宽带带宽为2M或4M。4M宽带理论上应该有512KB/s的网速;上网速度仅为142.2KB/s,4M带宽下平均速度仅为232.7KB/s,与标称速度相差甚远。通过专家测试发现,宽带运营商提供给用户的带宽明显小于标称带宽。不过,在调查过程中,记者注意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但是,测试结果往往显示用户的宽带网速完全可以达到合同约定的带宽,那么这是怎么回事呢??记者调查发现,宽带用户按照宽带运营商的说法,使用一些测试软件测试宽带网速,部分测试结果远高于用户购买的宽带标称网速。成都市龙泉驿区的李先生原来买了3Mbps的宽带。用360安全卫士提供的在线免费网速测试软件测试后,发现显示的宽带网速达到了10Mbps。宽带用户李先生:一开始我用的是360(测速)的测速,结果显示我的宽带速度接近10兆。它的速度用火箭般的速度来形容是夸张的,但是,我在互联网上跑的宽带只有3兆。记者拨通了360安全卫士网速测试软件的客服电话。360保安客服人员记者:360?对记者:你好,请问一下,你们保安带的测速软件会不会有问题?不会有问题的。记者:会不会不准确?不允许。记者:会不会有偏差?不会有偏差。记者:那么绝对?正确的。那么,真相是什么,360内置的测速工具和其他测速软件测试的宽带速度从何而来?清华大学网络研究专家经过仔细研究发现,这类测速软件本身存在明显的设计缺陷。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副教授诸葛建伟:其P2SP测速方式存在设计缺陷。这种P2SP测速方式会选择其他一些也安装了该软件的连接节点进行测速。只要其中有一个节点在用户同一小区宽带的子网内,其链路质量非常好,网速很快,所以其测得的网速可能超过运营商提供的带宽水平。专家进一步研究后还发现,在线安全卫士自带的测速工具和一些在线测速仪等免费的网速测试软件几乎不可靠,测试结果很容易受到各种方法的干扰。本来不到10兆的宽带,一旦测试,甚至会变成高达数百兆的宽带。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副教授诸葛建伟:我们发现有很多方法会干扰测速软件的测试结果,比如DNAT、DNS污染。这些作弊手段可以让测速软件随意测出任何网速。现在这个360安全卫士软件,它提供的排行榜功能,就成了骗人的道具。用户高价购买的宽带网速达不到宽带运营商承诺的标准,一些网速测试软件测试的结果往往明显偏高。那么,这些测试软件隐藏真实网速的秘诀是什么?北京天通苑小区一栋公寓楼外,宽带服务商的广告格外醒目,提供的宽带没有一条低于4Mbps。而且,带宽值越大,用户需要支付的包月费用也就越多。4兆宽带,用户需支付1960元包1年;6兆宽带套餐,1年套餐1年,用户需要支付2100元,相当于1050元一年包月。宽带公司业务员:每天可以装20、30户。我只是告诉你,几个月前是我们破万户的。用户数量为10,000。如果平均每月订阅购买6兆带宽,这家名为ActisBroadband的运营商仅在这个社区每年的业务收入就达到1050万元。专家告诉记者,如果宽带公司兑现承诺让用户使用专属6M宽带,公司将入不敷出。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副教授诸葛建伟:即使这些宽带公司能从一线运营商那里拿到这个带宽30%的优惠,也必须保证10000个享受独享带宽的用户能享受到。等到6M带宽的接入,他们仅交给一线运营商的成本就将达到2700万元以上,而这些宽带企业早已破产倒闭。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目前,除了我国联通和电信等一线宽带运营商,还有不少大大小小的二三线宽带运营商,以及社区宽带运营商。他们从上级宽带运营商那里集中购买一定数量的宽带,然后转售给宽带用户以获取利润。由于宽带用户很少同时上网,对于宽带运营商和宽带公司来说,需要以最低的成本获取宽带资源,然后尽可能最大化地利用这些资源,即出售给许多宽带用户可以大大摊薄宽带公司的运营成本。因此,大量的宽带用户挤在有限的宽带资源上,难免会出现上网高峰期、网络拥堵、网速急剧下降等情况。宽带行业人士:比如你打包了100兆,或者10兆,打包完成后,他会分出来。比如10万亿,可以分给10个人;如果每个人有1万亿,现在分给100个人,然后每个人也是1万亿,所以共享。如果这100个人只有10个人在线,可以保证它的质量,但是如果100个人都在线,那么这个速度就达不到了。这家宽带公司的业务员最终向记者承认,他们为苏女士等宽带用户提供的宽带速度没有达到承诺的标准。并且他还向记者透露,宽带带宽不足是行业普遍现象。某宽带公司销售人员:到了上网高峰期,他的网速肯定达不到理想和预期的效果。记者:高峰期和晚上会比6兆低多少兆?4万亿。记者:那4兆呢,不会比高峰期低多少兆?它不会低于2.5兆字节。记者:那为什么还不到一半呢?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所有的宽带都是这样。截至目前,记者调查发现,我国部分宽带网络服务商在以最低成本获取宽带资源后,往往不顾消费者利益,背弃在营销宽带时做出的专享宽带、保证网速的承诺。给用户,将有限的宽带资源出售给尽可能多的用户,以摊薄运营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同时,一些在互联网上免费开放使用的网速测试软件,由于设计上的缺陷,可能会出现虚高的数据。网速测试的结果无形中帮助了宽带网络服务商,让用户很难对宽带网络的速度产生怀疑。这样一来,受害的始终是宽带用户。清华大学网络中心副教授诸葛建伟:经过我们的调查和计算,我们发现全国固网宽带用户实际达到的带宽只有标称带宽的55%。也就是说,这意味着这些固网宽带用户花在互联网上的钱有将近一半是冤枉钱。经过测试发现,很多用户花大价钱购买的高速宽带,实际上并不能满足互联网服务商规定的带宽。因此,一些用户觉得网速太慢,甚至觉得自己被骗了。我们的生活已经走向网络化,网络服务质量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也越来越密切。我国现在非常重视网络建设的投入和发展,甚至已经将宽带发展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然而,一些网络运营商和服务提供商在提供网络服务时,却以讹传讹,忽悠用户。希望有关部门切实加强对这种不合理现象的监管和打击,切实提高网速,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感谢收看《每周质量报告》,下周同一时间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