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俄罗斯总统普京放生的老虎“库贾”和“乌斯汀”来华访问,俄罗斯西伯利亚虎专家清楚地知道它们的行踪。
《绿野仙踪》中研究人员追逐野生动物用了什么招数? “对一个地区野生动物的研究分为不同的层次和深度。
”世界自然基金会北京代表处科学与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范志勇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第一层次是生物多样性调查。
也就是知道这个区域有哪些物种;第二个层次是物种密度调查,即了解物种的数量;第三个层次是识别单个物种并研究该动物的行为,例如其迁徙路线和活动。
范围等,这就涉及到跟踪跟踪的问题。
可穿戴设备无线电项圈:从手动信号采集到卫星定位 据俄通社-塔斯社报道,来中国“造访”的老虎之一——“Kuja”近日一直在黑龙江沿岸徘徊。
暴露Kuja行踪的,是它脖子上安装的GPS定位项圈。
2019年11月10日凌晨,在黑龙江省萝北县太平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的老虎,经专家鉴定为从俄罗斯进口的东北虎“库贾”。
范志勇介绍,无线电项圈技术已经存在了几十年。
早期的无线电项圈数据主要依靠人工采集。
例如,如果研究人员在固定区域收集某种物种的活动数据,他们会在最高的山上选择三到五个点安装无线电接收器。
每个项圈都有固定的频率,不同的频率对应不同的个体。
动物在佩戴项圈时不断移动,信号的方向和位置不断变化。
通过两点对准的原理,可以粗略判断每个个体的位置和运动路径。
此外,还可以对野生动物进行移动追踪,比如人背上信号接收器,或者在马或车辆上安装信号接收器。
如今,无线电项圈数据的收集工作更多地交给了卫星,效率大大提高。
据报道,去年内蒙古杭锦旗的15只藏羚羊佩戴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九院研制的“北斗定位项圈”。
一年来,项圈传回了大量实时信息,动物学家据此掌握了藏羚羊的知识。
羚羊迁徙的起点、精确路线以及藏羚羊的大致活动范围。
“无线电项圈越来越接近可穿戴设备。
”范志勇表示,随着技术的升级,他们不仅可以判断动物的运动路线和方位,还可以判断动物的行为和状态。
不仅如此,新技术还可以设置时间段并自动解锁。
研究完成后减少无线电项圈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或伤害“动物面部识别”红外相机:2019年11月11日,拍摄的动物必须具有明显的特征。
一些未融化的雪地上可以看到“老虎的脚印”。
2018年11月9日远红外相机拍摄的“库贾”照片。
无论是谁放生,西伯利亚虎作为珍稀野生动物,无论走到哪里都应该受到礼貌对待。
问题是,中国野生动物保护专家如何知道它们的行踪?据媒体报道,“酷家”确实在黑龙江省萝北县受到了宾至如归的待遇。
其中的礼遇之一是太平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红外摄像机数量从原来的60个增加到了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使用自动摄影系统记录动物活动。
随着技术的进步,带有红外传感器的自动监控摄像机已广泛应用于野生动物研究中。
它将采取无人自动射击:可以以固定的时间间隔或由目标动物触发。
前者适用于目标动物出现频繁的情况,后者适用于目标动物出现频率较低且难以预测的情况。
简介:在获得野生动物的图像数据后,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分析动物的外观和图案特征来识别个体。
如果一个人经常在这个区域移动,他们可以通过分析照片上的位置来大致掌握它。
红外摄像机个体识别技术的活动路线要求动物必须具有易于识别的特征。
老虎更适合用红外相机进行个体识别,因为每只老虎的斑纹都不同,野生动物研究人员可以利用它们。
对此,可以选择照片的固定部分进行比较,并可以识别不同的个体。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红外相机可以直接获取野生动物的图像数据,为研究人员提供有关这些动物的行为和生活习性的信息。
非常好的资源。
不久前,四川安子河自然保护区部署的红外相机拍摄到了一组野生大熊猫妈妈和她的宝宝的照片。
熊猫宝宝似乎想留在镜头前,熊猫妈妈把它抱了起来,躲进了箭竹丛里。
在后面。
如果没有红外相机,这张有趣的照片将会遗憾地错过。
DNA提取用于基因鉴定:样本污染是核心问题。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使得 DNA 技术在追踪野生动物足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DNA技术最大的优势是可以识别个体。
”范志勇介绍,野生动物的毛发、血液甚至粪便中都可以提取DNA。
不过,毛发和血液的采样一般需要动物被麻醉,而粪便则不容易找到。
野生动物学家发现,更简单的方法——今年9月,研究人员首次从北极熊在雪地上留下的脚印中提取DNA,与上述方法相比,从脚印中提取DNA有明显的优点:一是对人体无害。
二是比较容易获得,据介绍,由于雪有一定的硬度,北极熊在雪地上行走时,脚底的细胞会因摩擦而脱落,将北极熊的足迹连起来。
收集附近的几条踪迹,确保雪水融化后,可以从中提取北极熊的DNA,通过大量样本的基因型确认,获得有关北极熊的信息。
可以获得熊的种群数量、个体之间的差异等。
血缘关系、种群结构等。
这种方法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地区或其他物种?范志勇表示,获取DNA的核心问题是北极的物种比较单一,而且雪地污染较少,对细胞有害。
分离和萃取非常有利。
然而,温带或热带地区物种丰富,土壤本身含有多种生物,难以分离和清洁细胞。
“能否推广需要实践检验。
” 追踪原则必须尽量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伤害。
范志勇告诉记者,研究人员会根据不同的物种、不同的研究目的,采取不同的方法。
必须考虑技术的准确性、成本和可用性。
因素。
“存在多种踪迹追踪技术,但很少有完全通用的。
”然而,有一个概念被广泛认可——尽量减少对野生动物的伤害。
范志勇介绍,早期博物学家对野生动物的研究依赖于标本,这意味着伤害甚至杀害。
后来麻醉技术被广泛应用,但麻醉仍然带有一定的风险。
“随着国际社会保护野生动物的呼声日益强烈,非侵入性研究正在成为趋势。
”范志勇说。
新闻重播“Kuja”可能在中国越冬。
大约两年前,俄罗斯原始森林中发现了5只体弱的虎崽,其中2只雄性老虎和3只雌性老虎,随后它们被被送往老虎康复中心。
今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视察阿穆尔州自然保护区,并与科学家合作释放了在此饲养的三只西伯利亚虎,分别命名为“博利亚”、“伊洛娜”和“库贾”。
科学家给老虎戴上GPS项圈来监控它们的行踪。
10月2日卫星定位显示,东北虎“库贾”游经黑龙江进入中国。
作为今年第一只从俄罗斯放归进入我国的西伯利亚虎,“库贾”一进入中国就受到广泛关注。
11月9日零时,太平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太平河里,远红外摄像机拍摄到了东北虎的视频。
11月9日17时05分、11月10日8时18分,太平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头道沟的远红外相机拍摄到了东北虎的照片。
经国家林业局猫科动物研究中心相关专家鉴定,认为是从俄罗斯进口的东北虎“库贾”。
西伯利亚虎又称西伯利亚虎,主要分布于俄罗斯远东地区、中国东北等地。
是世界十大濒危野生动物之一。
目前全球野生东北虎数量不足10只,中国黑龙江、吉林两省有20余只。
追踪信息显示,俄罗斯总统普京放生的东北虎“库贾”越过国境进入中国,然后继续向南行走,离俄罗斯越来越远。
无国界河流联盟协调员西蒙表示,根据俄罗斯专家提供的信息,“库贾”可能会在中国越冬。
西蒙希望不要喂养 Kuja 家禽,以免削弱其在野外的生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