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国家人工智能试验区增至8个,为何选择这5个城市?

时间:2023-03-16 10:43:12 科技观察

牛年首个工作周,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数量扩大。工信部近日印发通知,支持北京、天津(滨海新区)、杭州、广州、成都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以下简称“试验区”)。这是继上海(浦东新区)、深圳、济青三个试验区之后,工信部发布的第二批试验区。至此,国家人工智能试点地区增至8个。上海市新兴信息通信技术应用研究院首席专家、副院长何仁龙在接受第一财经记者采访时表示,AI(人工智能)试验区更侧重于应用,中国最有优势在工业体量上,如我国制造业占全球的28%,位居世界第一。因此,人工智能深入实体经济,实现了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也可以服务于实体经济的转型升级。“从首批3个试验区到第二批扩大到8个,地域上已经覆盖了长三角、京津冀、粤港澳、成都四大战略区域——重庆。”《中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于去年10月发布,表明我国人工智能区域发展与国家区域战略高度协调、相互促进,区域要素集聚加速人工智能产业引领。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已成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三大区域引擎。人工智能企业总数占全国的83%。区域活力显现,产业集聚区区域引领和协同效应开始显现。应用创新加速产业落地,层次分明。人工智能主要分为三层:基础层、技术层和应用层。欧美起步早,基础层投入大,而中国在应用层和技术层涌现出很多公司。当前,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也正在成为我国加快产业化落地和技术迭代的重要途径。2019年,多地推进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征集工作。北京冬奥会、大兴机场、杭州大脑等具有代表性的综合应用场景,以及各领域丰富的行业场景,为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和快速商业化创造了广阔的土壤和有利条件。环境。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人工智能技术加速与交通、医疗、教育、应急等领域深度融合,助力疫情防控取得显著成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发布的《全球人工智能战略与政策观察(2020)》表明,从产业生态看,全球人工智能产业基础日趋坚实,技术局部突破,应用产品逐步丰富。应用领域正逐步从第三产业向第一、第二产业扩展。同时,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也拥有良好的政策环境。“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推动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在去年底举行的2020中国人工智能高峰论坛上,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表示,人工智能与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目前,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已超过1000亿元,企业数量已超过2600家。该行业继续增长。从产业规模来看,据IDC预测,2020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将达到1565亿美元,同比增长12.3%。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研究中心测算,2020年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为3031亿元,同比增长15.1%。为什么选择这5个地方?此次新增的5个试点地区在产业领域各有侧重。例如,北京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要结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总体部署,充分发挥技术原创性、产业生态、人才基础、发展环境等多重优势。加快核心算法、基础软硬件等技术研发。智能基础设施建设将打造世界领先的人工智能创新源泉。具体来说,要围绕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智慧城市、“科技冬奥会”等重点领域,加快人工智能深度应用场景建设和开放,优化治理环境,持续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超大型智慧城市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和改革先行区。北京作为中国科技基础最强、创新资源最集中、创新主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拥有1000多家科研院所和近3万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发明专利在人工智能领域位居世界第一。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北京先行区的定位是结合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总体部署。在1月20日国新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科技部副部长李萌表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将聚焦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区块链、生命和健康等新技术革命和产业转型前沿领域,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北京“十四五”规划建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坚持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不断提升“北京智造”和“北京服务”竞争力。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汽车、医药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格式和新模型。天津(滨海新区)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面向产业智能化转型、政务服务升级、民生质量提升等现实需求,充分发挥发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优势,推动智能制造、智慧港口、智慧社区等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杭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是充分发挥城市数字化治理和先进制造基础优势,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管理、智能制造、智能金融等领域的应用。近年来,杭州把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作为建设“数字经济第一城”、“数字治理第一城”的重要内容。数据显示,杭州现有规模以上人工智能制造企业和典型企业523??家。人工智能计算能力和专利数量分别位居全国第一和第二,产业竞争力位居全国首位。据《杭州日报》报道,杭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杭州将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充分发挥城市数字化治理和先进制造的基础优势,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技术在城市管理、智能制造、智能金融等领域的应用。通过改革创新举措,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人工智能治理模式和路径,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安全可靠推广,努力打造数字治理解决方案输出城市、智能制造能力供给城市,并开创了数据使用规则。根据杭州制定的目标,到2023年,杭州人工智能总体发展水平达到全国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全市数字化治理模式创新成效显着,智能制造赋能能力显着提升。数据“采集-交易-使用”流程得到有效规范,公共服务平台基础支撑能力更加强大。以杭州都市圈为核心辐射,长三角乃至全国的人工智能产业跃升。产业融合应用引领的人工智能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加速贡献。为推进先行区落地,杭州将着力深化城市智能治理、赋能制造业转型、数据规范使用等方面的探索与实践,为人工智能创新应用提供“杭州样本”全国各地。从空间布局上,以杭州西部科创走廊和杭州高新区(滨江)为重点,推进中国(杭州)人工智能小镇、萧山信息港小镇、萧山机器人小镇、浙大科技科技园、产业园。互联网小镇、大创小镇等六大园区协同发展。广州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要紧扣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要求,重点发展智能关键设备、智能软件、智能装备等核心智能产业,聚焦计算机视觉等关键技术方向和工商业等关键应用方向。领域,不断探索人工智能的深度应用场景。不仅仅是建设试验区。根据2021年广州市政府工作报告,今年广州的工作重点之一是实施产业链供应链提升工程,其中包括加快建设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试验区。在做强做优制造业方面,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建设超高清视频和智能家电、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智能设备。实施“智慧出行”工程,统筹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加快广汽智能网联产业园建设,推进国家车联网先行区建设等。何仁龙告诉记者,广州,作为千年商贸之都和重要的工业基地,是粤港澳的中心城市。也是辐射东南亚、承载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际产业链的枢纽。先行区将带动整个区域,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国际化协同起到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成都目前是西部地区首个人工智能先行先试区。工信部发文称,成都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试验区要立足“一带一路”重要枢纽和战略支撑点的区位优势,把握机遇为双城双城双城经济圈建设,着力人工智能赋能中小企业。牵手,聚焦医疗、金融等优势行业,发布应用场景清单,推动科技产业迭代发展。要结合西部地区特点,积极探索实践政策机制和模式创新,打造充满活力的产业生态圈和功能区,辐射带动区域人工智能融合发展。成都市经信局数据显示,2020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企业将超过550家,产业规模达到200亿元,分别比2019年增长83%和67%。成都规划,到2022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将超过500亿元,带动相关产业规模超过50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