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将中国人的社会生活划分为阶段,只能分为微信前和微信后。微信真的是中国人性格内向,害羞但又好表达的产物。当你一直用微信的时候,它其实已经堵住了你的嘴。放下手机,迎接阳光。只是在几年前,我们还害怕社交恐惧症,还害怕陌生人的社交焦虑。“如果不是为了有机会认识人,没有人愿意去参加鸡尾酒会。”在英国《经济学人》的一篇名为《U型生活轨迹》(TheU-bendoflife)的文章中,作者描述了人们对社交生活的厌倦。在中国,在微信出现之前,社交焦虑已经成为无法回避的心理问题。保守估计,每10人中就有1人存在一定程度的社会障碍。在这个强调彰显个性、表现自我的社会里,崇尚静言快行的中国人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危机。社交焦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继抑郁症和酗酒之后的第三大心理健康问题,而社会快速发展的中国可能受此影响更大。调查数据显示,社交焦虑症在13至24岁的性格形成期开始大量出现。在国际通用的利博维茨社交焦虑量表(LSAS)中,测试场景包括在观众面前表演或演讲、会面陌生人、在会议上发言、参加聚会、组织聚会等等。而这些看似平常的行为,对于很多人来说似乎越来越难了。“不敢去食堂吃饭、害怕、脸红、心慌”多达60.76%的人认为自己有一定程度的社交焦虑;对近700名网友的调查显示,超过半数的人在遇到熟人时偶尔会掩饰。捂住脸。而微信加剧了社交技能的退化——无所作为和简单的社交。微信的朋友圈功能和工具功能,成功实现了社交的回避。刚认识的朋友可以避免闲聊,开门见山。而且大部分的工作交流都可以在微信上实现,避免了见面的机会。由此,人与人之间面对面交流的真实感和社会感逐渐减弱。社交的仪式和加深理解的机会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当你一直用微信的时候,它其实已经堵住了你的嘴。这使你的“社交商数”很低。这在90后、95后中非常强烈。“我不知道如何与同事和领导相处,我不会说话,我不会阅读言行,我也不会自己做事。“我所在的杂志社招聘了一个24岁的小伙子,工作能力强,专业知识扎实,在同行中算得上优秀,但在单位工作的3个月里,他并没有说几句言辞生硬,评论五花八门,偶尔的交流以尴尬的聊天结束。但在他的微信世界里,他游刃有余。一百年来,人际交往方式中国社会经历了多次变迁。从中国传统的重视亲情、崇尚礼仪的交往,到“员工时代”“同志关系”“朋友关系”的平等交往,再到现在的“陌生人社会”那更复杂,方法更??多,更“工具理性”的人际交往。然而,当90后进入社会后,他们发现他们需要在寻找自我的时候展现自己。工作,职场升迁需要表现,升职需要演讲。“各种需要演讲的场合越来越多,如果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连工作都找不到,找不到对象,都到了这个地步。”社交是本来是人类最重要的活动之一,但随之而来的焦虑和恐惧占据了很多人的心灵,使他们无法走出灵魂深处的孤岛,甚至为此焦虑不安。而微信让这种焦虑加剧,人们面对面交流的会议越来越少。即使是吃饭,也得在微信里说“开饭了”;孩子和家长的交流也因为微信变得诡异和漫不经心。News报道中的溺水、被拐、车祸,都是因为“多看朋友圈”。我家孩子上五年级,班里自发建了一个微信群,没有老师和家长玩,留言群里一个接一个,他每天手机都从不离开,哪怕是深夜。但是,他们平时没有任何多余的话,一放学就回家。在微信里,熟人不需要在意对方的表情、眼神和动作。陌生人之间的交流不仅更容易,就连这种功利性的交流也能在不见面的情况下赚钱。赚钱养家糊口。这让更多人忽视了真正的交流。”线上聊天的投机性很强,线下之后与人沟通的问题往往更加突出。“作为群居动物,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是无法替代的。那么,你在微信上交过朋友吗?生活在安道尔的朋友们,打开朋友圈总能看到好几个朋友。一个努力上进的人是努力在朋友圈里演绎着看似有意义的生活,这些人的勤奋,让我等着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人,如坐针毡。而我,在充满焦虑的同时,边说边刷屏,默默点赞朋友圈里的歌舞片断。2014年4月,微信发布4.0版本,“朋友圈”从这一刻诞生。从这一刻开始,一个前所未有的动作诞生了:“刷屏”。微信用户数也从当时的1亿猛增到如今的10亿月活跃用户。从2000年出现的博客,到2009年的人人社交和微博,再到2014年的微信朋友圈,微信迅速让一些热门社交平台没落。根据最近的一项研究,中国人平均每天花几个小时查看微信。在朋友圈里,只见过一面的陌生人也被贴上了“朋友”的标签,朋友的数量更是铺天盖地。面对满屏的微信语音,只会让人瞬间崩溃。有了微信,就分不清什么是工作什么是下班了。朋友圈里,大家乐呵呵的。从图片到视频,朋友圈越来越精彩。有人说,因为朋友圈的出现,中国人出国旅游、吃大餐、消费奢侈品的人数翻了好几倍。在朋友圈里,我们提前进入了发达国家。有了朋友圈,国人的“平均颜值”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顺便说一句,各种美颜修图工具也开始流行起来。有了朋友圈,“刷屏”成了一种追求,一种目标。而“一帮月薪过万的人,往往会被几毛钱的红包所激动”。二维码已经诞生了20多年。代码的普及。二维码作为一个媒介入口,将用户的很多“输入搜索”行为简化为“扫一扫”或长按识别等获取信息、实现连接和服务的行为。所以我们变得懒惰。遗憾的是,朋友圈越来越大,微信却失去了原有的功能——朋友圈已经是一个陌生的地方,微信的社交功能正在消亡。交往是一个流动的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彼此的心里都会留下一定的情感积淀。在星巴克创始人霍华德·舒尔茨撰写的《将心注入》中,他认为一款能够承载社交功能的产品应该具备这样的特性:温暖、品味、惊喜。如果用这三个维度去衡量微信,你会发现它的温度变得冷漠,味道变得商业化,至于惊喜,越来越少。英国《金融时报》曾评价:“从系统设计来看,微信不适合社交,更适合交流而不是参与,更适合发帖而不是讨论。同时,阅读与社交的融合,让转发成为一种前所未有的欲望。阅读的结束不再是文章的最后一个句号,而是转发,即传播。转发会对内容产生深远的影响。越是表面的东西越容易被转发。因此,微信很容易演变为营销平台,而营销几乎可以说是社交的天敌。它会吞噬沉积在微信上的情绪,让社交功能退出。”“在微信早期,朋友圈有一个明显强关系的社交圈。.但在朋友圈迅速扩大的今天,已经无法有效区分关系的强弱。对于一个人来说,熟人的数量基本是固定的,朋友圈的扩大往往意味着陌生人越来越多。在陌生人和熟人交织的朋友圈里,朋友的定义变得很尴尬。因此,人们会越来越疏远这个陌生的朋友圈,越来越少使用他的社交功能。“朋友圈本来就是一种私人行为,可以说说心情,可以吐槽,可以装小资。”但是中国式的社交让你的朋友充满了领导、下属、同事和工作伙伴。有的只是点头之交,在某个场合相遇,出于礼貌加了微信。寒暄过后,就没有任何交流,成为僵尸好友列表。“朋友圈里那些孜孜不倦的,多半是功利驱使,”孩子的才艺表演满足了家长们的虚荣心。”“发朋友圈只需要一分钟,但面对几千人的好友,我该向谁展示修饰好的自己呢?她们轻蔑地笑了?”“小美女跑满上海看画展,不是在炫耀莫奈的睡莲,就是炫耀提香的壁画。即使是彩色玻璃也不能让她在那里停留超过五分钟。”“说自己成天研究《纯粹理性批判》、《弗洛伊德及其后继者》的小陈,其实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赵四和亚历山大广坤之间谁能打败刘能。”说自己每天只吃清淡食物的,牛油果和番石榴、罗勒和羽衣甘蓝,还有用奇亚籽调味的Angela,啃着盒马深夜送来的羊肉串,嘴巴都是满油。”现在,很多人把微信里的地区设置为安道尔,一个位于西班牙和法国交界处的袖珍小国。它以中国的微信而闻名。至于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把地区设置为安道尔,微信安道尔是你自己设置显示区域的第一位。更重要的是,大家不愿意透露个人真实信息,这说明微信的社交化程度已经下降,大家也不再愿意在朋友圈里表达自己的感受了。自媒体化损害了媒体的公平性。在微信自媒体出现之前,新闻还是说真话,大部分自媒体的内容还是高质量的。我们关注新闻,冷静地阅读一篇文章。当时,地铁里也有看书看报的行人。微信让每个人都变成了新闻发布者。谨言慎行的中国人不再是言辞上的谨小慎微,而是在行动上更加敏感,从不放过任何表现自我的机会——信息的碎片化铺天盖地,让人目不暇接,让人难以分辨好坏。糟糕的是,微信的转发功能让信息的传播达到了极致。对于微信自媒体用户来说,“个体再小,也有自己的品牌”。在经历了前几年的繁荣之后,开始逐渐走向没落。2017年以来,微信订阅号的开通率一直在下降,这是大多数自媒体明显感受到的趋势。一位拥有百万粉丝的自媒体表示,他的订阅号开通率基本只有4%-5%。”这意味着,对于一个百万粉丝的大号,一篇文章的阅读量可能只有几万。我2014年刚开始做公众号时,打开率超过20%。如今,微信不只打开阅读率的持续下降导致阅读量下降,订阅号的粉丝越来越难增加,朋友圈的打开率也在下降,用户的关注度和打开率也在下滑,这些对自媒体的打击是最致命的,当红利期消失后,自媒体的处境越来越艰难,陷入恐惧。过去,自媒体开始另辟蹊径,开始背离内容,互联网公司盈利的基本法则是“利润=流量*转化率*订单量”,换言之,流量为王。为了争夺流量ic,公众号少校会竭尽所能的。”碎片化、猎奇热点、低速庸俗,伤害原创精神。为了找到更简单的变现方式,他们不惜造谣、攻击、负面报道。微信用户数已经10亿,自媒体公众平台流量巨大。什么内容是进步的,什么内容是低俗的,什么新闻是真的,什么新闻是假的,等等。总之,各种推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见风就长,拼命想触碰你的手机屏幕。而我们的大众对于这些推送信息无疑是缺乏判断力的。至于负面报道、噱头报道、社会负面、企业负面,公众如见血染馒头一般兴奋。公众对这些绑架和完全不负责任的推销没有基本的判断和求证心理。长此以往,公众接受和传播错误知识和虚假消息,不仅自身的认知能力会逐渐下降,三者成虎,公众的认知也会受到损害,进而损害社会公德和社会公德,更有什者会引起社会大动荡。10月26日,国家扫黄打非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就微信公众号传播淫秽色情、低俗网络小说等问题约谈腾讯,责令其立即下架.网络小说,坚决清理传播淫秽色情等有害内容的微信公众号,切实履行企业责任。国家扫黄打非办、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有关部门负责人指出,一段时间以来,通过微信传播淫秽色情、低俗网络小说的问题公众号已经传播开来。通过“原文”、识别二维码等方式导流至其他公众号或网站的现象较为严重,严重干扰网络出版秩序,读者反响强烈。负责人强调,微信公众号作为网络服务平台,必须按照《网络出版服务管理规定》的法律法规运营,向社会公众提供网络文学作品;认真审查整改,坚决清理传播淫秽色情低俗等有害内容的微信公众号,下架低俗网络文学作品,关停问题严重的公众号,整治低俗内容引流现象,并在同时“举一反三”,不为传播违法低俗内容提供渠道。根据相关负责人要求,腾讯必须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要求,提高思想意识加强内容和资质审查,完善举报受理机制,切实承担主体责任,加强微信内容管理公众号。加强监管,加强微信公众号等内容提供者的真实性、安全性、合法性审查,完善黑名单制度。投诉举报入口畅通,公众举报严肃处理,有害信息及时处置。微信对国人的影响可以说是生态的、进化的。它改变了我们原有的对待人与人、人与物的态度,改变了中国人所倡导的社会规范。个人在微信上的言论和观点已经开始影响到群体。中国人从羞于表达到敢于乱表达的趋势在微信上表现得非常明显,这让中国人越来越浮躁和焦虑。在嘈杂的世界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