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大数据等新技术助推互联网从“人”到“物”的链接

时间:2023-03-15 21:53:56 科技观察

当前,我国互联网产业展现出强大的发展活力和韧性,成为我国迎接新挑战、建设新时代的重要力量。新经济。专家表示,未来借助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随着互联网普及率的进一步提高,互联网连接的重心将从“人”转向“物”。在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呈现在我们面前。2020年8月,国家博物馆收到三件特藏品:三行防疫密码。这也是国家博物馆首次将密码作为藏品收藏,标志着中国现代互联网产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6个《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9.4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67.0%。2020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暴发蔓延,给全球经济社会带来巨大冲击。互联网在复工复产、经济复苏、社会运行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数字经济已成为对冲疫情影响、重塑经济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力量。“2020年,我国将全面推进互联网创新发展,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将继续加快,5G网络、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将快速发展。“中国网络空间研究院副院长李玉晓表示,2020年,我国网络信息技术自主可控能力逐步增强,5G技术、操作系统等技术取得突破。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规模不断扩大,数字经济总量和增速位居世界前列。信息惠民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互联网扶贫成效显着。健康码、通信大数据行程卡等政务服务助力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展望2021年,数字技术将继续在抗击疫情和经济复苏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网信办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邹晓祥表示,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从精准高效的疫情监测分析、病毒溯源、社区管理,到加快病毒检测诊断、基因测序、疫苗新药研发等,信息技术在防疫物资供需精准匹配、高效生产、统筹调配和回收管理等各个场景发挥重要支撑作用加快企业复工复产,保持学校正常办公和教学。经过这次疫情,全社会对数字化进一步达成共识,养成了数字化的习惯,数字技术日益成为服务全社会的基础设施。业内人士表示,可以预见,未来数字化将发挥更重要的作用。社会公共政策改变了原有的输配方式,通过数字化和技术支持,可以直接触及每一个社会要素。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方兴未艾。互联网迎来更强劲的发展势头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未来五年,数字经济在供需对接、资源配置、产业升级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必将进一步叠加。”红杉资本全球执行合伙人沉南鹏表示。可以预见,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器网络、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推动下,人工智能将呈现深度学习、跨界融合、人机协同、群体智能等新技术。开放和自主控制。科技将重构全球各行各业,并将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全球治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姜晓娟认为,5G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将不断催生出百亿、千亿级别的多种新型消费。数十亿。数字消费生态将跨越国界,提供智能家居、智能出行、智能学习、智能娱乐、智能健康健身等一站式网络和数字化服务。依托工业互联网,消费者、企业、各种生产要素相互连接,不断挖掘用户需求图谱,同步迭代,实时交互,动态满足用户需求。前景十分广阔。中国工程院院士吴鹤权表示,互联网不仅给信息技术产业带来强劲发展动力,也推动工业、农业、政府治理、智慧城市等各个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升级,从消费者应用到面向行业的应用。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未来,互联网将从面向人的连接向面向对象的连接转变,互联网形成的新模式、新业态、新应用将激发更多潜力。”吴鹤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