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Allhandsmeeting(全体员工大会),我都不知道软件园里有这么多甲骨文研发人员。”5月7日上午,陶杰更新了自己的LinkedIn动态。6日晚下班前,陶杰收到一封邮件形式的会议邀请,通知第二天上午召开股东大会。“收到邮件的时候,我就猜到可能会裁员。”陶杰解释说,早在4月份,就有自媒体发布消息称,甲骨文中国将裁员约1600人,甚至明确表示“官宣”时间为7月5日至7日。“当时,我觉得传闻不可信,主要是规模太大,感觉不切实际。很快,靴子落地,甲骨文中国裁员的“传言”变成了现实。在全体员工大会上,甲骨文亚太区人力资源负责人称,甲骨文正在进行全球业务重组,导致部分人员离职。据多家媒体报道,甲骨文将取消中国研发中心(CDC)。整个CDC大约有1600名员工。首批确认裁员约900人,其中500多人来自北京研发中心。目前,销售等岗位仍保留,但不排除。下一步继续裁员是可能的。据悉,第二批裁员将于7月进行。作为云计算团队的一名技术人员,陶杰一度认为自己足够安全。但直到接受HR面谈时,陶杰才意识到自己一直忽略的一个事实:不分青红皂白的裁员,谁也不能幸免。5月12日,甲骨文大楼外新增告示。熊大志/陶杰摄“等着下岗”的意识是甲骨文有“光环”。作为全球TOP2软件公司,甲骨文为145个国家的用户提供数据库、工具、应用软件及相关的咨询、支持和培训服务。公司于1989年正式进入中国市场,2002年公司在深圳设立研发中心,随后相继在北京、上海、苏州、南京设立研发中心。2013年,甲骨文超越IBM成为仅次于微软的全球第二大软件公司。目前,甲骨文在中国拥有14个分支机构和5个研发中心,员工近5000人。研发中心负责云开发、Linux、OracleSpatial、虚拟化技术、服务器技术和应用开发等。从某种程度上说,甲骨文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政府行为的支持。2004年版《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正式将外资研发中心列为鼓励类项目(第十二条、第十一条)。各地大力支持跨国公司在当地设立研发中心,并在土地、基础设施建设、税收、金融支持等方面提供各种优惠条件。与此同时,微软、IBM、惠普等公司相继在中国设立研发中心。2017年11月,陶杰搬进了后场村,在民营企业码字7年之后,在甲骨文大楼得到了一个新的小隔间。陶杰所从事的云计算业务,不仅是甲骨文转型的新方向,也代表着整个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进入甲骨文后,陶杰一度认为自己迎来了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变化发生在2018年,10月,甲骨文创始人拉里·埃里森(LarryEllison)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公开发表了一些对中国不友好的言论”。铺天盖地的消息让陶杰和同事们恍然大悟,“他根本不关心中国市场”。陶杰心中有些担忧。事实上,在营收方面,中国的营收占甲骨文总营收的比例非常小,在亚洲地区甚至无法与日本相提并论。在研发分工上,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不负责核心和基础业务,更多的是应用本地化,相对边缘化。4月初,“甲骨文中国研发中心将全面关闭”的消息开始在TheLayoff上流传,甚至给出了具体的“官宣时间”。TheLayoff是一个美国论坛,主要分享公司裁员信息。“应该涉及的范围很小,或者还没有开始。”陶杰在与同事的交流中说。“在外企每个人都有一个意识,就是等着被裁员。”在陶杰看来,企业裁员其实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某项业务前景不明朗或高层负责人离职,可能导致整个业务线被裁掉。有的部门半年没有新任务,明显要下岗。据外媒CRN报道,加州监管文件披露,甲骨文将在该州裁员352人。裁员将于5月21日开始,包括255名甲骨文红木城(RedwoodCity)总部员工和97名圣克拉拉(SantaClara)员工。克拉拉)办公室工作人员。“与我交谈的大多数人都在等待他们的遣散费,因为我们都知道它会到来,我们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在TheLayoff上,一名Oracle员工这样说。“我们不一样,我们推出了很多新业务,而且我们是最繁忙的部门。陶杰一度对即将到来的裁员充满信心。5月10日,在中关村软件园甲骨文专场招聘会上,招聘团队打出了“接受团队整体翻译”的口号。图片来自网络《高端产业回流欧美,低端产业回流》全体员工大会结束后,陶杰终于迎来了HR一对一面试的邀请。他用两个字来形容描述谈话:震惊。我们都认为我们会坚持下去。在陶杰的设想中,“每个人都认为我们可以坚持到12月。”“当时主要讨论的是薪酬。5月工资全额计算,剩下的是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以上。有媒体报道,HR表示,离职协议是在5月22日之前签订的,补偿金为N+6(N为工作年限);5月22日前为N+1;工作结束之日。“不协商,只通知。”《劳动合同法》规定N的计算标准为最近12个月的平均月工资,不得超过当地平均月工资的三倍。每月计算。看似大手笔的N+6,背后其实暗藏着不少小心思。2017年,北京市职工月平均工资8467元,翻三倍才2.5万元。有猎头采访《中国经营报》表示,这对于外籍员工来说,薪水不算高。“我之前接触的微软大概3年(工作经验)大概是(年薪)25(万元)到30(万元)。一些小外企,2到3年给的薪水大概是15万元到25万元。”《企查》发布的甲骨文中国招聘统计数据显示,甲骨文中国员工的平均月薪为48959元,约60%的中国员工工作经验集中在5至10年。同时,根据公司文件显示,员工持有的股票期权一般在6月到期,但5月31日的离职时间无疑迫使员工放弃了这部分收入。关于甲骨文取消在华研发中心的原因,《财经》报道称,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中心建设受到中国市场、人才和政策红利的影响,但2012年以来,外资科技公司的数量和规模中国的研发中心已经出现下滑迹象。记者表示,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国外IT企业将研发转移到印度等国家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德勤《2016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的报告,自2005年以来,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上涨了五倍,现已超过印度。而且,印度软件产业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上升,规模效应越来越明显。2017年1月,甲骨文中国在北京研发中心的Solaris操作系统和存储系统两条业务线裁员至少170人,其中约1/4来自存储系统业务线。而且,本次裁员并不完全是人员的减少。仓储线人员裁减后,部分岗位将调整回美国和印度。“高端产业回流欧美,低端产业流向东南亚。”陶杰说,IT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话:“是的,这就是现实。”陶杰有些绝望。5月10日,中关村软件园甲骨文专场招聘会举行。图片来自网络“生活工作平衡”裁员信息发布后,一些不满的员工在甲骨文大楼楼下拉起横幅,要求“保留在中国的工作机会”“只要中国人反对甲骨文”不需要市场。”也有一些员工迅速开始寻找新工作。BOSS直聘提供的数据显示,5月7日网站上,“甲骨文”和“甲骨文”两个关键词的搜索量激增,其中来自招聘人员的搜索量达到近10万次。职场点评网站“赞准”提供的信息提到,裁员消息发布后,甲骨文公司网站访问量激增数十倍。据BOSS直聘,目前有超过300名前甲骨文工程师在该平台积极求职。在过去的一周里,近万名招聘人员主动与他们进行了沟通。同时,甲骨文中国还有100多个职位在招聘,很多技术岗位都与云计算相关;5月7日,求职者搜索“甲骨文”和“甲骨文”的次数也比前一天增加了约30%。另一家招聘网站拉勾网也在首页推出了甲骨文下岗员工招聘门户。提供的职位基本都是各大科技公司的工程师。针对招聘人员,拉勾网还推出了“甲骨文人才专场”,聚合甲骨文中国区员工简历。5月8日晚上,陶杰离开办公室,准备下班回家。甲骨文大楼外的围栏上贴满了新贴的A4纸。除了公司印制的告示外,“甲骨文园区门禁系统已启动!非甲骨文员工不得进入!”其他公司的招聘启事比较多。5月10日,由中关村软件园和海淀园区工会工作委员会主办,中关村软件园人力资源联盟承办的甲骨文特色人才推介会在中关村软件园召开。联想、华为、网易、新浪、360、京东物流、阿里巴巴菜鸟、知乎、美团等知名企业纷纷提供招聘需求,部分企业甚至直接打出“接受团队整体翻译”的口号”。据AI财经社报道,在招聘会上,BAT子公司的HR也表示,甲骨文的员工年龄段比较高。微软、IBM等比较稳定的国外大公司,很多人都在这里工作了十几年。全国各地差异很大。甚至有人上前问道:“你是996吗?”“说实话,如果你关心生活和工作之间的平衡,其实你是与社会脱节的。大家应该很清楚中国互联网公司的节奏。如果你关注互联网行业,关注这个社会,你不应该想这些事情。”上述HR表示,与中国企业崇尚“狼性文化”不同,国外企业大多追求“Lifeworkbalance”,甲骨文也是如此。在甲骨文工作一年,每周在家工作的时间会增加一天,“也就是说,只要你做得好,你不用在甲骨文呆5年。”来公司上班。”有甲骨文员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很多在甲骨文中国工作了十几年的老员工,即使没有年薪调整或晋升,也愿意留在甲骨文,因为这里“没有“用生命换金钱,不强制加班。产品上线前的几个关键节点需要加班,后面还有机会请假。”“我见过一些外国公司的员工。他们的工作时间是早上九点和早上六点。他们有更好的生活。国内互联网公司是996或者007。”一位猎头告诉记者。在这样的情况下,外企的员工很难适应国内互联网公司的工作节奏。5月10日,甲骨文专场招聘会在中关村软件园成立。图片来自网络《国内互联网公司对30岁以上的程序员不太友好》《如此大量的人员短时间内流入国内招聘市场会造成多大的影响?面对如此多的竞争者20天,你能找到满意的工作吗?”面对现实,陶杰颇为悲观。虽然看似发布了很多职位,但要找到真正匹配的工作还是很难的。“国内互联网公司对30岁以上的程序员不太友好,在企业面前处于绝对劣势。”据统计,甲骨文下岗员工的平均年龄在37岁左右。与此同时,毕业季临近,大量新鲜血液将涌入就业市场。一些被裁掉的基层员工将与这群新人面对面。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关于程序员的“年龄歧视”从来都不是新鲜话题。2018年9月,三名前IBM员工在曼哈顿联邦法院对他们的老雇主提起集体诉讼,指控公司在解雇他们时对他们存在年龄歧视。“在过去的几年里,IBM一直在系统地淘汰年长的员工,以创造一支更年轻的员工队伍,”三名前员工在投诉中称。该投诉大量借鉴了ProPublica的报道。该报告于3月发布,称IBM在过去六年中解雇了20,000多名40岁以上的员工。同样是IT从业者的林波也表示,IT行业存在对老年人的恐惧。“最可怕的是30岁。”林波说,他刚毕业的时候,每个人的工资都是3000元起步,他觉得自己每年都在学习新的知识,工资也会相应增加。“这个阶段大家都很自信,这个时候不努力就会有这种感觉。”30岁,身体条件和家庭原因会越来越难以集中注意力,而且公司有很多比自己更努力的年轻一代。“30岁,心神不安,却无力挣扎;35岁以后,我觉得你完全是咸鱼状态。”林波有些无奈:“三十岁以后,就变成你让我打,我也打,你别动了。”曾在某公司做软件开发的蒋伟也说,他招人的时候,连30岁以上的简历都不看。我不需要这么老,有很多年轻人。《年龄的增长是必然的,30岁真的是程序员无法过的一道坎吗?》职场写手、职业咨询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赵小丽给出了自己的建议:第一,多关注万能技能,不要盯着眼前的一亩三分地;其次,多开阔视野,不要总是把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程序员都是高智商的人,专注让他们过去可以爬到顶峰,但是专注也是一把双刃剑,如果不有意识地拓展,很容易走到死胡同,你会面对变化容易被动。”赵小丽说。5月11日,陶杰选择拥抱变化,参加了某国有银行2019年金融科技社招考试。最后,陶杰感叹道:“希望这次能有好运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