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台北展。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台北展不再只是一个仅限于计算机的世界性展览。
各类泛数字化、科技化、互联网化的产品将亮相展会。
展会百花齐放,那么今年智能硬件相关的发展有哪些呢?智能音箱进一步优化,语音交互产品爆发:去年以来,各家顶级互联网和科技公司纷纷布局自己的智能音箱,比如美国的亚马逊、谷歌,以及国内的阿里巴巴、百度、京东。
com等,旨在优先培养用户在自己家里进行语音交互的习惯,占领这个充满潜力的智能家居大入口。
但无论是哪家公司,目前都不支持上下文对话,或者仍然只支持比较弱的交互方式。
因此,我们很可能在台北世博会上看到他们的新一代产品,可能是新的硬件,也可能是具有深度学习能力的新的底层软件。
说起语音交互的升级版,就不得不提前几天微软和锤子发布的一体机新机。
这也是语音交互产品的一种形式。
还有教育机器人、陪伴机器人、便携式翻译机等产品,就不一一说了。
除此之外,随着算法和识别硬件的不断进步和更新,语音识别率将会越来越高,适合语音交互的产品也会蓬勃发展。
台北世博会可能会看到其他有趣的语音交互产品展示。
将会有很多人工智能(AI)、深度学习、自学习机器概念的参展商和产品,从上游的硬件工厂和算法工厂到下游的组装和应用工厂。
上游的显然是谷歌、英伟达、英特尔这样的超级公司。
他们拥有优秀的算法、超强的GPU、一流的软硬件能力。
前段时间,谷歌在I/O大会上宣布全押人工智能,TPU流片,将公司的方向完全押注在AI上; NVIDIA也大力推广自家的深度学习服务器DGX -2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所以这些产品依然会是他们在本次台北展上推广的重点。
上游厂商布局了生态系统之后,下游厂商可以依靠这些“工具”和“材料”将这些概念商业化,比如训练更智能的AI,更好地分析和处理人类的需求、人类的感受,这是多么令人惊讶的事情。
那么产品会出现吗?智能穿戴和VR的流行已经重新洗牌。
前几年,智能可穿戴设备的概念非常流行,但它只有提醒、计步、健康监测、打电话等少数功能,随后就进入了创新低迷期。
各家公司的升级版本只是续航、性能、屏幕等方面的指标升级,没有明显的功能更新。
但与手机相比,该产品的需求并不那么迫切,因此受欢迎程度有所下降。
不过,肯定还是会有小厂商在台北展上展示自己的智能手环和手表。
我们也希望他们能在这个缺乏创新的时期做出一些引人注目的东西,比如手表上的全息投影。
有事,科科。
虽然谷歌已经宣布放弃消费市场的智能眼镜产品,但实际上全球仍有不少活跃的智能眼镜公司,比如深圳创龙,据称其解决方案和性能都比谷歌更强。
体验比较好,这个值得期待。
猜猜智能可穿戴设备还需要多少年才能以眼镜的形式进入我们的生活?虽然VR已经不再流行,但肯定有相关的配件解决方案。
记得去年在台北展会的时候,VR还是一个非常流行的概念。
近1/5的展位都有VR相关的体验产品,而且很多都是独立的解决方案。
比如蛋椅、过山车等,但毕竟那些不是平台级的产品。
只有HTC VIVE和OCULUS RIFT有这样的潜力,所以一年过去了,国内很多临时融资炒概念、做出不良产品的投机公司都破产了,剩下的还是那些真正有潜力的。
因此,肯定会出现一些专门针对某些应用场景的 RIFT 和 VIVE 相关配件,比如模仿抓取功能的指套、模仿划船游戏的桨等。
如果你是 VR 玩家,那么这一款也是值得等待。
当然,除了上述产品之外,还会有很多智能家居产品,大部分都是在现有的家电功能上增加一些联网功能或者手机APP控制,以实现更精准的功能,但不太可能一个巨大的突破。
性,让人尖叫的东西~那么你期待在台北展上看到什么样的智能产品呢?您不妨在评论区留下您的想法,我们将成为您的“跑腿”和“眼睛”,为您展现现场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