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观察

守护安全生产,机器人、物联网等提供技术防御支持

时间:2023-03-15 20:26:35 科技观察

近年来,在全球工业化进程加快的背景下,工伤和死亡人数不断增加,尤其是制造业、建筑业、化工业和其他行业。其中,工作人员因意外或疾病伤亡的人数也不小。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全球几乎每10分钟就会发生一起工业事故,人们的生产安全和健康时刻受到严重威胁。在此背景下,自2001年起,国际劳工组织将4月28日定为“世界安全与健康日”,以纪念死伤工人,引导各国加大对安全生产的重视。以及工人的医疗保健和保护。它认为,工伤事故和疾病是可以预防的,关键在于国家和企业采取积极行动。那么,作为当前的制造大国之一,我国应该如何做到安全生产,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呢?长期以来,我国采取的是人防加物防的形式。通过不断增强企业安全生产意识,借助人力和设备进行监控和预防。这种方法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在保护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方面还存在不足。基于此,随着各种智能技术的不断兴起,我国未来可能需要加强技术防御措施。2019年1月22日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应急管理部副部长孙华山表示,我国安全生产仍处于脆弱期、爬坡期和坎坷期,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监管,同时推进机械化、自动化,更换井下矿山、危化品生产等危险岗位人员。其中,孙副部长强调,“地下煤矿、非煤矿山、??危化品生产等高危岗位要使用机器人”。也就是说,机器换人将是我国实现安全生产和科技防范的重要手段之一。未来,在一些高危行业和岗位,机器人将成为主要的生产力量。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机器人规模化发展日趋成熟,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商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我国确实具备强大的机器换人能力。与此同时,机器换人的范围也在不断加快,从工业领域向服务领域迈进。对于安全生产的保障和工人健康的保障,机器人可以说是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因为它不仅可以通过更换人员来避免工作事故或疾病的威胁;而且其自动化、智能化的生产还可以减少工人的失误,保证高效、顺畅、安全的生产。不过,这种技防方式唯一的缺点可能就是会对劳动者的就业和生存造成一定的影响。物联网对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物联网可以连接人与物、物与物。凭借其在数据信息采集、传输、连接等方面的优势,可以成为生产过程中的预警装置和监管者。总之,物联网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监控和预防各种生产事故和问题。具体原理是通过智能传感器采集工业生产的相关数据,如容器温度、容器压力、天气状况等,然后通过物联网系统对数据进行分析,驱动相关程序自动或半自动运行-自动调整到最合适的条件,确保生产安全。近年来,物联网在工业生产和智慧城市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多。尤其是工业互联网,我国从今年起将其列入“新基建”,强调其未来发展。同时,随着5G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预见未来物联网的价值将得到进一步释放。在此基础上,不仅在安防和安全生产领域,未来物联网的开发和应用也将不断壮大。人工智能人工智能在安全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预测预警和监测感知两个方面。首先,人工智能依托机器学习、深度学习等技术,可以实现对大量数据的学习,并对数据进行自动分析、建模和预测。将该技术应用于化工、制造等生产行业,可有效承担安全监管、研发、工业控制、质量预测等任务,保障生产安全。此外,利用图像处理、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等技术,配合智能传感器或机器人等载体,还可以对工业生产过程中的生产活动进行监控和感知,辅助安全生产。例如,监控危险品状态、识别和评估危险源、观察生产过程、观察人员行为等。综上所述,人工智能对安全生产的辅助作用巨大。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在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不在少数,包括阿里云,它正在利用人工智能算法关联制造过程数据,以提高生产安全性。在此基础上,我们期待人工智能成为人们生产的真正守护者。目前,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不断加强人工智能的技术突破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