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智能手机一样,可穿戴设备也是一个巨大的流量入口。
谷歌眼镜虽然“英年早逝”,但却带来了巨大的市场,也成为了其他人的巨大市场。
成功路上的垫脚石,真是成功之眼,失败之眼。
谷歌眼镜一度成为智能眼镜的代名词。
随着第一代谷歌眼镜项目的失败,整个科技行业对智能眼镜的应用前景产生了怀疑。
一时间,智能眼镜被边缘化,智能手表成为“网红”。
不过,根据美国科技新闻网站VentureBeat的报道和分析,“死亡”的实际上只是第一代谷歌眼镜和消费类智能眼镜。
在企业行业,智能眼镜发挥了作用,多家研发厂商和从事户外工作的企业培育了健康的智能眼镜市场。
谷歌眼镜是由“谷歌”公司开发的,但据媒体报道,谷歌眼镜研发时间过长,推迟了向消费者发布成品,在实际使用中引起了很大争议。
最终,谷歌宣布首款——一代智能眼镜项目失败了,谷歌将眼镜项目从X实验室转移到负责智能家居的子公司Nest,并交给“iPod之父”Fadel重新开始,再次研发失败。
第一代Google Glass的推出对于探索智能眼镜消费市场的企业来说是一个打击,不过除了Google之外,还有Vuzix、“Recon Instruments”等厂商持续在企业智能眼镜市场投入资源。
智能眼镜在企业市场的使用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在制造业、户外野外作业、医疗保健、油气田开发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
、核工业、汽车工业、安防、物流、交通等领域,企业对智能眼镜等可穿戴技术有需求。
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大约有 10,000 名美国人在需要可穿戴设备帮助的行业工作。
到今年,这个数字将增长到10,000。
面对企业智能眼镜市场,除了部分硬件厂商外,其他第三方软件开发商也开始行动,一个应用生态系统开始出现。
例如,APX Labs、Augmate、“Wearable Intelligence”、Pristine、Augmedix等公司都在开发智能眼镜的企业应用解决方案。
许多开发商已经与特斯拉汽车公司、波音飞机公司和埃克森美孚等客户合作开发智能眼镜应用,取得了成功。
以波音为例。
最近,一些工程师已经开始放弃一些制造操作中所需的传统指导手册。
他们只需要佩戴智能眼镜即可快速获取手册内容。
在其他工作场景中,员工可以通过语音控制智能眼镜或使用面部识别功能,从而无需用手即可控制眼镜,提高了工作效率并改善了人体工程学。
企业用户关心什么?对于智能眼镜软件开发商来说,企业市场提供了巨大的商机。
但向企业销售产品和解决方案仍然是一个挑战。
在消费市场,谷歌眼镜曾引发随意拍摄、侵犯他人隐私等争议。
在企业市场,也存在与隐私和数据安全相关的担忧。
然而,随着企业开始向云计算市场转型,企业可以更好地应对此类担忧和危险。
在大众消费市场,外观设计、成本和价格对于智能眼镜厂商来说非常关键。
在企业市场,外观是否时尚并不是很重要。
企业更加关注采购成本。
谷歌早期的“探索者版”谷歌眼镜售价高达1美元。
如此高的价格对于企业大量采购来说会造成相当大的负担。
美媒指出,如果包括谷歌在内的厂商能够将智能眼镜的成本降低到与苹果iPad平板电脑类似的水平,那么在企业市场的大规模普及和采购将更加现实。
例如,两家智能眼镜制造商Recon和Vuzix分别以美元和美元定价其产品。
价格明显低于谷歌,但仍高于普通企业购买的移动设备和工具。
竞争带来创新。
近日,微软基于激光全息技术的增强现实头盔HoloLens引起了公众的高度关注。
微软的设备也将为智能眼镜市场带来新的活力。
与 Google、Vuzix 和 Recon 不同,HoloLens 提供交互式、沉浸式体验。
根据微软的产品定位,在企业场景中,HoloLens头盔可以改变人们的工作方式,将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协作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HoloLens等产品将把增强现实甚至虚拟现实带入企业场景。
一些设计师、建筑师、商业地产项目经理有望成为HoloLens的第一批企业用户。
该媒体指出,未来可穿戴设备对消费者的作用或价值仍不清楚。
然而,根据过去智能手机时代和个人电脑时代的经验,可穿戴设备市场最重要的技术进步(包括软件和硬件)将来自企业市场。
智能手机时代,黑莓商务手机已经出现在每一位企业高管的手中。
在可穿戴设备时代,智能眼镜将出现在制造工厂、医院、户外高风险环境中工作的员工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