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99元和699元智能手环对比!谁更值得购买?

时间:2024-05-22 19:32:59 科技赋能

第一代bong手环发布时售价为99元,但是到了第二代,价格直接降到了99元。

不过从宣传文字来看,第二代手环似乎具有改进的功能和性能。

不减,这激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想要看看这两代价格相差极大的产品之间的差异。

左为一代,右为二代外观对比:一代更加精致。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体验了很长时间的Bong一代手环。

虽然检测偶尔会不准确,但它可以自动检测坐着、睡觉和行走,无需按下按钮。

、锻炼等状态,还是让人感觉很高级的。

第二代Bong手环发布时最吸引我的是电池续航时间的提升,从第一代的一个月提高到一年。

至于功能和性能,我的想法是不会比第一代差。

于是,我在7月份刚预售的时候就下了第二代bong手环的订单,终于在9月底收到了。

坦白说,我抱着很高的期望打开了Bong二代手环的快递包装,但打开后却相当失望。

Bong二代手环的包装非常简单。

如果不是带有产品代码的贴纸,我什至都不会看到它。

我以为眼前展示的牛皮纸盒也是快递包装。

打开盒子后发现Bong二代手环被一个比较精致的小袋子包裹着,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盒带来的心理落差。

由于采用异形锂锰电池,第二代Bong手环的电池寿命为一年。

当然,是否真的能坚持一年,还是个未知数。

Bong二代手环的电池无法充电。

一旦电池耗尽,可以直接更换。

Bong官方还提供了电池更换套餐,售价9元。

无需充电电池的最大优点是无需充电配件。

Bong第一代手环的巨大充电器曾经让我很不爽。

第二代电池是可更换的,第一代手环的充电配件非常大。

与两代Bong手环相比,第一代手环明显更加精致。

无论是主体还是腕带都感觉比较贴心。

二代手环的主体还不错,但是腕带的质感感觉档次低。

一旦纹理中积累了灰尘,视觉效果就会更差。

腕带内部测试采用了波纹设计,考虑到了排水排汗功能,但忽略了外部设计。

不得不说是失败的。

左边是二代,右边是一代。

左边是二代,右边是一代。

功能对比:二代yes按钮想象空间大。

虽然第二代bong手环也可以自动检测运动状态,但它增加了一个yes按钮。

这个“是”按钮可以确认某些操作,例如更改手环设置、同步数据等。

它还具有报时和远程控制功能。

不幸的是,没有触摸反馈,也没有按下感觉舒适的物理按钮。

第二代腕带可拆卸。

如果您添加“是”按钮来同步数据或更改设置,则需要触摸“是”按钮来告知时间。

在我看来,是一个更(xian)更(de)更(dan)有趣(teng)的功能。

是灯有白色、红色和红白色三种状态。

白色代表1,红色代表5,红白代表10。

每次想要查看时间的时候,都需要仔细观察yes灯的变化,然后在心里默默计算。

对于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心算能力不强的用户来说,这个功能简直就是一种侮辱。

至于远程控制功能,由于它是通用协议,因此您可以使用“是”按钮来远程控制一些也具有联网功能的设备,例如灯泡、插座、路由器等。

但这需要第三方应用程序支持。

目前,Bong自己的应用程序不支持。

无论如何,这一功能为其在智能家居中的应用提供了想象空间,值得称赞。

  体育统计数据比较:没有一个是准确的。

第二代Bong手环最重要的功能是运动和睡眠监测。

因此,我们下一篇文章将重点关注两代手环在运动和监测方面的对比。

我不知道我是否不知道。

经过对比,我发现两代Bong手环的统计差异是如此之大。

无论哪个数据是准确的,另一个数据都具有很大的误导性。

左边是第一代,右边是第二代。

左边是第一代,右边是第二代。

我选取了10月10日至12日的数据进行比较。

对比时,我将两个手环戴在同一只手上,然后用两部手机分别连接到手环上读取数据。

之所以不需要用同一部手机进行操作,是因为Bong的app不支持多设备管理,一部手机只能连接一部手环。

从近三天的数据对比来看,第一代BONG手环计算的能耗明显多于第二代手环。

具体来说,在每个时间段,第一代手环统计的步数也明显多于第二代手环。

从10月10日上午的统计来看,由于前一天晚上上夜班,我晚上就没有睡觉。

凌晨4点多我才眯了一会儿。

第一代的统计范围是0点到4点52分,也就是步行时间。

二代统计的步数为0,这期间因为要倒水、上厕所、伸懒腰,所以步数不可能为0。

二代统计的数据显然不准确。

左边是第一代,右边是第二代。

根据10月11日19:00到20:00的步行统计,我实际上是从芍药居地铁站步行到芍药居北里的。

地图上测量的距离为1.4Km,第一代手环统计锻炼时间为19:17至19:55,步数为步数,距离为1.3Km。

第二代手环统计的是19:46到19:53的运动时间,步数为步数,距离为m,显然第一代的统计更加准确,而第二代的偏差世代规模更大。

左边是第一代,右边是第二代。

我们来看看睡眠监测情况。

10月10日晚,第一代手环统计的是22点51分到第二天早上6点09分的睡眠时间,第二代手环统计的是22点51分到第二天早上6点09分的睡眠时间。

0点48分到3点57分,中间有58分钟的中断。

这两个统计数据都不准确,因为我必须在 11 月 11 日上班。

早上6点不到就起床开始洗漱,中途还要换衣服。

我还没有醒来。

第一代比较准确,偏差有点小,第二代偏差有点太大了。

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二代Bong手环无法对浅睡眠进行统计,会将这种状态记录为静止。

如果中途发生浅睡眠,则会显示为中断。

不过,从记录来看,Bong通常记录的睡眠数据都是深度睡眠。

虽然我无法区分深度睡眠和浅度睡眠,但显然不可能所有的睡眠都是深度睡眠。

  左边是第一代,右边是第二代。

Bong 的应用程序实际上相对简单。

它以流水帐的形式记录当天的状态。

虽然分享起来很方便,但是一看就不够清晰。

如果你想全面了解每天的运动状况,还可以通过“我的应用”中的“我的一天”查看。

以下是对 Bong 应用程序中“我的应用程序”设计的一些抱怨。

号称开放,可以支持更多统计应用加入,但质量参差不齐。

,其中很多功能重复甚至体验非常糟糕。

不做这种公开也没关系。

  总结:两代产品都不值得买。

如今,运动、睡眠状态监测是智能手环比较基础的功能。

其他功能,比如时间显示、微信交友、远程控制其他设备等等,都是锦上添花。

如果基本功能做好了,再努力做其他功能也是无济于事的。

从整个对比来看,二代Bong手环的体验相当差。

不仅做工粗糙,而且数据统计也不够准确。

虽然yes按钮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但这并不是一个解决用户实际需求的功能。

经验的不足是很难弥补的。

虽然第一代Bong手环比第二代手环做工更好,统计更准确,但它的价格非常高(目前已降至1元并缺货)。

就其难以使用的应用程序而言,它确实不值这个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