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董明珠麾下的格力加入造芯大军并不奇怪

时间:2024-05-22 19:06:27 科技赋能

董明珠又上了热搜。

此次她上榜,是因为她亲自出面解释了自己成为“网红”的原因。

“我能成为‘网红’的原因有三个:格力做手机、拒绝资本运作伤害制造业、为格力员工盖房子。

”语速快、语速快的董女士,成为网红的理由绝对超越了以上三个。

事实上,她的每一次公开演讲都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包括之前的“格力要造芯”。

对此,她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别人说要做芯片,股价却涨了;格力要做芯片,股价却跌了。

为什么?因为董明珠真的在做” ”。

薯条很热。

紫光推出自研存储芯片,华为发布全球首款消费级7nm工艺芯片。

由于中兴通讯的阵痛,中国芯片制造业进入了强劲发展时期。

按照董女士的风格,她加入芯片制造大军并不奇怪。

从做手机到做机芯,董明珠这些年一直在镁光灯下飞扬,但她似乎始终没能跟上潮流。

每次,董小姐都“着急”。

格力为什么要做电芯?格力公布年度财报的时间点很有趣,中兴事件正在升温。

在财报的利润分配预案中,格力电器一反常态,明确表示不派发现金红利、不送红股、不以公积金转增股本。

随后,格力市值一日蒸发1亿元。

为此,深交所发出关注函,要求格力电器解释不派息的原因。

后来给出的理由大家都知道:格力将投资1亿元进行核心制造。

在那段“非常时期”,多家企业声称造芯,格力选择发声的时间也颇耐人寻味。

但按照董明珠的说法,造芯的目的就是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格力空调一年销量几千万台,一台空调里面有好几个芯片,这样算下来,我们每年的芯片采购量就接近50亿。

”目前,我国的空调芯片大部分是从国外采购的。

其中大部分来自德州仪器、意法半导体、日本瑞萨、台湾瀚智等。

格力电器总裁兼董事会秘书王敬东也在电话会议中表示,“中兴事件对格力影响很大,它提醒我们需要增加对集成电路的投资。

”如此看来,格力做出核心也是情理之中。

1、巨额芯片采购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仅1-7月,格力空调总销量就突破万台,内销同比增长超过50%。

此外,格力家用空调自2018年初以来已连续13年领跑全球空调市场。

可见,如果通过采购获得格力空调芯片等零部件,这方面的资金投入将大幅增加。

只会增加。

2、新技术对芯片的要求越来越高。

自2011年成立以来,格力基本沿着单一业务路线发展,每年空调收入占总收入的80%以上。

然而,随着空调作为必需消费品的普及度逐渐扩大,以及用户对更多产品功能的需求增加,传统意义上的空调行业实际上已经到了天花板,市场拓展空间十分狭窄。

空调行业也成为技术创新的战场。

这一趋势从美的“每晚低电耗”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并受到大量消费者青睐就可见一斑。

近年来,格力、美的、海尔、TCL等行业龙头企业在空调技术创新上同一起跑线相互竞争已成为常态。

对于美的“每晚每度电耗电量低”,董明珠曾明确表示“这是虚假广告,根本不是技术创新”。

相反,董女士非常重视“新技术品种”。

一方面,她将格力的口号改为“掌握核心技术”,并在2005年至2015年间申请了8项专利。

另一方面,截至2017年底,格力拥有的科研人员总数也突破10万人。

从格力目前的产品线来看,光伏空调是格力的创新成果之一。

如此一来,格力的产品对芯片性能的要求势必会越来越高,对于一些独特产品的“定制”需求也会越来越多。

如果这个时候完全依靠采购,中间环节就太繁琐了,结果也可能不理想。

自制芯片可能是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

3、智能生态建设,产品种类的增加可能是因为空调行业发展太顺利,以至于被大多数人忽视了。

事实上,格力的全称不是格力空调,而是格力电器。

除空调外,格力还涉足冰箱、洗衣机、净化器、热水器等电器产品。

近年来,格力似乎特别重视“生态建设”,先后进军手机、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医疗等多个新兴领域。

显然,董明珠已经走上了一条疯狂扩张的道路,而且看起来不会轻易停下来。

由此,格力对芯片的需求随着生态的扩张,无论是生产需求还是智能终端设备,都开始从单一转向多元化。

就像小米自研的鹏牌处理器一样,其最终目标是未来让小米生态链中所有连接物联网的设备都使用自家的芯片。

从这一点来看,格力造芯似乎势在必行。

事实上,董明珠早在3年前就有造芯的打算。

格力是如何造芯的?今年8月,注册成立了一家名为珠海零界集成电路有限公司的公司,作为格力电器的全资子公司,董明珠担任董事长。

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显示,珠海零境集成电路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经营范围包括半导体、集成电路、芯片、电子元器件、电子产品的设计、销售。

产品。

王敬东随后也证实,新公司的主营业务是芯片设计,主要以空调芯片为主。

很多人表示,格力之所以如此“大手笔”设立芯片公司,是因为空调芯片技术不高,很容易自行研发。

虽然相比众多大厂竞相争夺的手机芯片市场,空调芯片的追随者较少,但事实上,做空调芯片的挑战并不小。

据称,格力第一代“核心技术”是在现有控制芯片的基础上,开发了“变频核心算法”,该芯片可广泛应用于家电、新能源汽车、工业变频伺服等领域。

其他领域。

与基于ARM架构的移动终端拥有标准数字接口相比,家电芯片的难度更多体现在大量模拟电路的设计上,即集成由电容、电阻、晶体管等组成的模拟电路同时实现了运算放大器、分频等功能。

与数字电路设计相比,模拟电路设计难度更大,因为电路本身的稳定性难以控制,需要反复流片验证。

如果想要实现商用,一般需要解决“ADC采样精度”和“PWM输出控制精度”两个技术难点(其实是所有电机控制芯片的核心技术难点):ADC采样精度、准确、快速电流、电压信息采样,保证反馈给主CPU的信号准确、及时、全面; PWM输出控制精准,控制信号准确快速输出,保证电机控制稳定流畅。

此外,模拟电路设计中还必须解决多通道同步等协调问题和通信问题。

可以说,格力想要从头开始,将面临设计缺乏标准化的问题,一切只能依靠工程师的经验。

第二个大问题来了,人员成本和重复流片。

按照行业一般用工标准,芯片工程师的年薪绝不会低于万元。

芯片的研发周期较长,涉及多次返工和流片。

从空调芯片28纳米甚至45纳米的工艺要求来看,一次流片的成本至少要上千万。

当然,董明珠愿意花一亿元打造核心。

资金暂时没有问题,但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据董明珠在股东大会上透露,格力自研芯片现已量产,明年将率先应用于格力空调。

当然,格力也强调,芯片设计只是初步规划,未来不排除全面设计和量产。

因此,除了空调常用的芯片外,一旦“零界”进入稳健发展阶段,其业务也必将随着格力的领域拓展而扩大,比如手机等智能终端设备,以及目前的新产品。

在“危机”中的能源汽车等当然,这些只是我们的猜测。

王敬东还表示,“因为新公司刚刚开始筹备,团队也在准备,很多信息需要等待才能向外界明确交代。

”格力现在的“拓展业务”又如何呢?已经?如上所述,格力一直在追潮流,但始终没能真正进入潮流,无论是最近所说的“造芯”,还是之前的“造手机”、“造汽车”。

大多数时候,董女士以自信开始,却以缓慢的沉默结束。

还有一个关于格力做手机的笑话是董明珠被雷军刺激了。

2016年,在央视年度经济人物颁奖典礼上,董明珠与小米雷军同时获得年度经济人物奖时间。

颁奖典礼上,两人现场打下了“著名”的“10亿赌注”。

一场看似玩笑的“赌注”,引发“董女士想做手机,雷布思想做空调”的传闻。

这也让格力和小米两家公司陷入了“风口浪尖”。

不知道是否是迫于压力,董明珠以一种“孤注一掷”的态度进入智能手机领域。

2016年,她在广州中山大学公开演讲时宣布,格力第一代手机已经出厂,由自己使用。

不久之后,这款手机就开始销售。

董明珠当时豪言壮语,“格力手机卖一万部还是一亿部都没关系,我们的质量是全球最好的,三年之内就能灭掉小米。

”最终的市场影响力想必大家都看到了。

手机代工厂一般将客户分为万台客户、50万台客户、10万台客户。

格力手机客户数量不足5万台,供应链普遍持消极态度。

2019年,格力推出第二代手机。

与上一代相比,这款手机的曝光率似乎有所增加,尽管是负面的。

按照原计划,格力二代手机总共生产了30万台,但最终只卖出了1万台。

为了增加销量,董明珠开始强制格力员工和供应商使用格力手机。

格力手机被当做年终奖发,甚至只在格力手机上运行劳务派遣APP。

非格力手机无法正常使用。

这种内在的强制消化,实在是太不可思议了。

“强迫”必然会引起反弹。

很快,大量二代手机在闲鱼平台低价销售,一度让格力陷入尴尬境地。

虽然进行了调查,但一番闹腾之后,事情还是不了了之。

今年6月,格力新款手机被工信部公布。

不过具体的市场反馈还要等手机发布后才能看到。

与格力手机同样命运的还有一款新能源汽车,那就是珠海银隆。

珠海银隆成立于2007年,次年通过收购美国Altitech(从事储能系统和钛酸锂电池研发)53.3%的股份,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

其首款新能源汽车直到2016年才正式发布,但董女士表达了乐观态度。

为了收购银隆,格力今年10月召开临时股东大会,对格力电器拟发行股份收购银隆并定向募集配套资金的方案进行了投票。

在完整预案共26项分议案的表决中,涉及收购银隆的一项议案被龙氏相关议案获得通过。

然而一个月后,格力突然发布公告称,珠海银隆决定终止交易,格力也终止发行股份购买该资产的计划。

收购银隆受阻后,董明珠在12月亲自投资银隆10亿元,甚至拉拢万达的王健林和京东,足见其造车决心。

但神的算计不如人的算计。

银隆首款新能源汽车发布后,已向广东证监局办理注册手续并发布受理公告,准备正式开启A股IPO之旅。

但“意外”却出乎意料地来了。

今年1月,业界爆出珠海银隆负债水平过高的消息。

据报道,包括电动汽车充电/储能设备、磷酸铁锂电池等供应商在内,银隆至少欠下12亿元贷款。

此外,为了拓展版图,银隆半年内陆续在成都、兰州、天津、南京等地建立了8个新能源相关产业园项目和生产基地,总投资高达1亿元。

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银隆的核心优势“锂酸电池”也开始被行业挤出主流市场,发展空间极其有限。

一连串的“负面炸弹”落下,银隆几乎无力反抗。

先是大规模裁员,随后多地工厂停工,甚至被曝单方面暂停IPO辅导、放弃上市。

业绩也迅速萎缩,降幅达46%。

此前,今年5月刚刚开工建设的南京银隆新能源项目,于7月18日被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查封,查封的财产包括:位于南京溧水经济开发区的土地和南京银隆新能源公司的土地。

商用车项目正在建设中。

虽然四天后就解封了,但这也说明他的命运很不幸。

至于其余7个百亿级项目,目前尚未曝光明确的进展信息。

在银隆深陷泥潭期间,蔚来、小鹏、拜腾、威马汽车等新能源汽车制造势力正在迅速崛起。

即使不被看好,蔚来新车仍于9月12日在纽约正式上市。

就连特斯拉也在中国建厂。

即使银隆能够摆脱困境,市场格局估计也已经被翻天覆地。

与当年堵门追债、半年拿下数万单的时候相比,董女士依然保持着“雷厉风行”的气质:敢想、敢做、敢说。

随着手机、新能源业务接连受挫,“格力芯造”再次普遍不被外界看好。

但董明珠有一句话值得肯定:格力并不是单纯考虑目前营收数据的变化,而是考虑核心技术的掌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