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北斗导航将应用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等领域

时间:2024-05-22 18:51:25 科技赋能

OFweek可穿戴设备网 现在,无论你身在何处,只要点击智能手机上的按钮或操作汽车导航系统。

位置和走的路——这就是卫星导航技术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随着我国第23颗北斗导航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入轨,标志着北斗导航卫星系统(BDS)正式进入特定区域全天候精准服务。

国务院近期发布的白皮书详细阐述了我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和发展理念。

白皮书指出,北斗系统已经攻克了全球组网的核心关键技术,计划左右同时完成35颗卫星的发射和组网,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我们将积极引导北斗系统在智能手机、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个人消费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推动北斗系统与新兴技术、新兴产业的融合。

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

发展。

多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并积极推动卫星导航产业发展,从国家层面对卫星导航产业的长远发展作出统筹部署。

从本质上讲,中国的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始于20世纪70年代,21世纪初逐步形成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是年底前建成北斗一号系统,为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服务。

向中国提供服务;第二步第一步是年底前建成北斗二号系统,为亚太地区提供服务;第三步,同期建设北斗全球系统,为全球提供服务。

国务院新闻办介绍,北斗系统是我国围绕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自主建设和运营的卫星导航系统。

为全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候、高精度的定位、导航和授时服务。

国家重要空间基础设施。

在建设和运营方面,北斗系统创造性地提出了“先区域、后全球、先主动、后被动”的建设思路,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形成了覆盖亚洲的区域网络太平洋地区短时间内。

服务能力,建立独立的高精度时空基准。

形成了独特的技术体系,世界上第一个由地球静止轨道、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和中地球轨道卫星构建的混合星座,以及世界上第一个短报文通信特种业务。

目前,全球组网核心关键技术已全部攻克,系统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可为国内用户提供米级、分米级实时定位服务。

据了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目前在南北纬55度、东经55度之间的区域具有定位精度,即北起阿拉斯加,南至澳大利亚最南端,西起阿拉伯半岛,东至夏威夷中途岛。

优于10米,测速精度优于0.2米/秒,授时精度优于50纳秒,在特定区域处于全天候精准服务状态。

未来,随着系统建设和服务能力的发展,将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海洋渔业、水文监测、气象预报、测绘地理信息、森林防火、通信系统、电力调度、救灾救灾等领域。

减灾、应急搜救等领域,为人类社会生产和经济生活提供综合服务。

作为中国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品牌,我国北斗系统成为继美国GPS、俄罗斯格洛纳斯之后全球第三个拥有独立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国家。

目前,我国已形成由芯片模组、应用终端、运营服务组成的较为完整的北斗产业链,建立了北斗产业保障、应用推广、创新三大体系。

推动北斗系统在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重点领域的应用,积极引导北斗系统在智能手机、车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个人消费领域大规模应用,推动北斗系统在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等重点领域的应用。

推动北斗系统与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融合。

新兴技术与产业融合发展。

据北斗系统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今年4月,采用北斗技术的终端数量突破万台,采用北斗作为手机芯片的手机销量突破万台。

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出货量超过30%的智能手机使用了北斗芯片。

此外,北斗时空手表也已进入市场。

这款手表可以直接接收北斗卫星导航信号。

时间精度非常高,可以达到50纳秒。

它还可以实现定位、导航、计步等多项功能。

功能。

这一系列的数据和产品明确地告诉大家,北斗离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近。

北斗导航系统也被公众广泛使用。

在车联网上,北斗系统可以报告车辆安全状况,降低空载率;在船舶互联网上,可以实施应急救援、灾害预报、天气预报等;物联网上,可实现产品追溯、食品安全监管等;在人联网方面,可以为老人、儿童等提供照顾和照顾。

卫星导航系统作为全球公共资源,多系统兼容、互操作已成为发展趋势。

中国始终坚持和践行“中国北斗、世界北斗”的发展理念,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以及各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全球卫星导航发展,让北斗导航更好服务造福世界,造福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