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暴风魔镜的概念符合资本市场的需求,但薄弱的技术基础未必能支撑出令人满意的产品。
近日,国内知名虚拟现实(VR)设备厂商暴风魔境宣布获得第二轮融资2.3亿元,估值14.3亿元,位居国内行业第一。
从今年4月首轮融资1万美元,估值约3.1亿元,到第二轮融资2.3亿元,估值14.3亿元;自今年9月发布第一代产品以来,已经经历了四次产品迭代。
今年12月出货量突破50万;同时,也帮助暴风科技成为了当年的“妖股”之一,再加上神奇的广告语——“魔镜魔镜,告诉我,什么是VR?”。
确实,在目前国内VR市场,暴风魔镜知名度很高,受到资本青睐。
暴风镜为何受到资本青睐?至于暴风魔镜为何受到资本青睐,很多人第一反应一定是VR(虚拟现实)的火爆。
自今年3月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Oculus,将虚拟现实技术从开发者层面推向资本前沿以来,犹如“潘多拉魔盒”被打开,资本纷纷关注VR领域并开始布局。
无法阻止它。
索尼、谷歌、微软等都有自己的虚拟现实项目。
例如,去年洛杉矶E3视频游戏展上,谷歌、三星、HTC、OculusVR都带来了众多虚拟现实设备和产品。
国内厂商也在发力,百度、腾讯、乐视、小米等大牌纷纷宣布进军VR市场。
从视频、游戏内容到球形摄像头、头戴式显示器等设备,可以说几乎所有消费电子厂商都加入了这一领域的竞争。
至于原因,无非是整个VR市场增长迅速,前景广阔。
据Digi-Capital报告显示,2018年投资者在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领域投资近7亿美元。
其中,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投资连续六个季度增长,第四季度吸引投资2.5亿美元仅是年中的六倍。
预计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将成为下一代平台,每年将带来约1亿美元的增长。
此外,虚拟现实咨询公司KZero也发布数据显示,到2020年,虚拟现实硬件设备的销售额预计将从今年的14亿美元增至24亿美元。
对于虚拟现实软件,该公司预计年销售额可能达到 28 亿美元。
换句话说,谁先进入市场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谁就拥有更大、更美味的市场蛋糕。
当然,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暴风魔镜之所以如今能成为国内行业的佼佼者,就在于其入局较早,且战略布局总体清晰。
据悉,暴风视频的发展历程始于2016年7月,不过这个时间点比较微妙——当年3月,Facebook斥资20亿美元收购了Oculus;同时在E3展会上,索尼展示了Project Morpheus原型机,正式公开了其虚拟现实项目;当年6月,谷歌刚刚在I/O大会上发布了第一代CardBoard,为消费者带来了廉价版的虚拟现实眼镜解决方案。
直到今年1月,暴风视频CEO冯鑫宣布正式筹建北京暴风魔镜科技有限公司,独立运营暴风魔镜。
在这方面,暴风视频显然比大多数国内厂商更有远见。
至于战略布局,暴风科技负责魔镜内容的副总经理王刚曾表示,暴风和创业团队最大的区别在于,它的目标是打造一个平台,而不是专注于某个领域。
技术和产品。
如何实施平台战略?即依靠其积累的用户、内容和视频技术资源,首先以低成本产品获取用户。
当魔镜成为暴风虚拟现实的入口,形成完整的VR生态链时,利润自然就来了。
就这样我们可以看到,宝峰魔镜的迭代速度是比较快的,基本三个月一次,其次就是它的价格低,使用要求低。
宝风魔镜:萧何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尽管估值已跃居国内行业前列,但宝峰魔镜的前路并不平坦。
甚至可以说,风暴才刚刚开始。
正是因为VR市场是下一个蓝海,暴风魔镜即将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且不说来自谷歌、三星、HTC、OculusVR等国际市场的竞争,就国内市场而言,3Glasses、大鹏等一大批VR势力都在争夺领先地位。
百度、腾讯、乐视、小米等都虎视眈眈。
就连暴风魔镜也必须正面面对。
乐视、小米的同质化竞争。
乐视和小米仍在利用VR来丰富他们的生态方式。
以乐视网为例。
乐视进军VR行业的第一步就是打造中国最大的VR内容应用平台。
乐视网表示,将全面开展VR内容库建设,涵盖电影、演唱会、教育等各个内容领域。
依托与乐视影业、乐视体育、乐视音乐、乐视网等乐视网其他子生态的密切合作自制等,以及与大量第三方内容提供商的合作,我们打造了国内最强大的VR内容库。
由此产生的一个重要问题是,这种生态模型还有待检验。
因为国际主流VR玩家,如Oculus Rift、三星Gear VR、HTC Vive等,从来不提生态策略。
以VR行业最著名的公司Oculus为例。
作为沉浸式虚拟现实技术的领先公司,它依靠的是其独特的技术受到巨头的青睐,而不是软硬件结合的生态系统。
从Rift首次亮相到消费者版发布,整整花了三年时间。
另一方面,暴风魔镜从2019年9月发布的第一代产品到现在的暴风魔镜4,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已经更新了四次,发布频率堪比2019年的新品发布。
中国手机制造商。
而这也是暴风镜被诟病最多的地方。
虽然暴风魔镜的概念符合资本市场的需求,但薄弱的技术基础未必能支撑出令人满意的产品。
在暴风魔镜3发布之前,VR垂直媒体元码创始人Nada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暴风之前的两代产品“只是一块5块钱的纸板,然后用塑料,其余的都是价格昂贵的噱头”。
CardBoard是谷歌推出的开源项目:用纸板DIY一个支架,结合玻璃镜片,可以在手机上观看专属的VR内容(主要是电影和电视),呈现立体、全景等视觉效果。
大概就是这样。
虽然暴风魔镜从1到4在数据传输速度、分辨率、GPU、可视角度等方面都进行了不少优化,但仍然差强人意。
例如,一旦你将它与Oculus进行比较,你就可以判断出差异。
从产品理念上来说,Oculus不需要手机。
它自带屏幕、处理、体感等,拥有丰富的内容生态系统。
从产品形态上来说,Oculus拥有完整的显示输出屏幕、内容SDK以及对第三方视频接入的兼容性,而暴风镜则更像是一款手机屏幕查看器。
其结构和光学原理都比较简单,并且没有显示模块。
总之,暴风魔镜4仍然没有摆脱“不是VR眼镜,只是投影镜架”的帽子。
更重要的是,即使有Oculus这样的行业领军企业,VR技术仍然没有被彻底攻破,更何况暴风魔镜誓言要打造一条贯穿平台、中间件、操作平台、应用、硬件供应商等的VR产业链。
最终用户。
呢绒?真不知猴年马月。
结论说到底,暴风镜就是雷军口中的“猪”。
虽然这只“猪”也历经磨练,经历坎坷,才取得了今天的成就,但就目前而言,它本身还没有长出“翅膀”,它无法像马云所说的驾驭风、掌握风。
它还是一头“猪”,风一过,还是有可能摔死的。
当然,虽然业内人士称2020年VR行业将爆发,打通各类终端屏幕,但也明显的是,目前VR仍是一个不成熟的行业,技术、内容、市场都不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