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中国人工智能国家队云从科技宣布正式完成新一轮融资。
据悉,云从科技迄今已累计完成4轮融资,发展资金总额超过35亿元。
除元和元电、越秀金控、刘益谦等原有股东继续投资外,本轮还新增了多家中国国家级战略投资者,其中包括知名地方政府基金,包括中国国信、广州产业投资基金、广东粤科金融集团、上海联盛资本、渤海产业投资基金等国内顶尖资本。
新一轮融资后,云从平台的作用将变得更加重要。
云从科技透露,新一轮融资将加速中国国家人工智能平台及大数据技术相关研发的拓展,也将应用于人工智能技术和硬件上下游产业。
布局建设研发中心,培养人才队伍,支撑行业智能化转型。
过去一年,云从科技不断强化人工智能平台作用,与多家企业和机构建立了学术和商业合作伙伴关系。
9月26日,云从科技与浪潮集团宣布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双方将结合各自优质技术和资源,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开展深度合作和应用创新。
此前,云从科技已与中科院、上海交通大学、四大银行、公安部、民航局等建立了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
云从科技与浪潮集团的战略合作,实现了人工智能平台架构三要素的优势互补。
此外,云从科技分别于3月和1月承担了国家发改委“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和“高精度人脸识别系统产业化及应用项目”的建设任务。
AI企业的营收任务依然艰巨。
云从科技联合创始人姚志强前不久接受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前沿,国家和地方政府也给予了很多政策支持,但这并不意味着收入随着人工智能的爆发,虽然越来越多的机会被发现,但目前很多人工智能公司的收入却很不理想。
这主要是因为目前的技术还达不到行业应用的红线,整体技术有待优化。
目前,云从营收约10亿元,未来希望保持4至5倍的增速。
金融收入约占30%,安防约占60%,零售、金融、教育、交通、社区都是云从的布局板块。
云从科技提供的数据显示,该公司已成为中国银行业最大的人工智能供应商。
农业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招商银行总行等全国多家银行均采用了该公司的产品,平均每天为全国银行提供比价服务2.16亿次。
在安防领域,公司产品已在29个省级行政区投入实际使用。
截至今年3月,已协助当地警方在多起案件中取得成效,得到了公安部的高度认可。
在民航领域,已有54个机场选择了云从产品。
从银行起步对于云从科技的商业化进程具有一定的优势。
一方面,占领银行人脸识别应用入口后,银行的营销、风控、贷款等业务未来将为公司营收提供较大支撑,且银行对供应商的选择也相对保守并认可一家公司。
以后就不会轻易更换了。
另一方面,在银行领域的声誉可以为企业进入其他行业提供一定的便利。
同时,银行渠道也方便企业向其他行业拓展。
当然,对于包括云从科技在内的所有人工智能公司来说,公司发展的关键不仅在于人工智能技术的水平,还在于对行业的理解。
人工智能企业需要深入不同行业,了解其痛点。
人工智能公司正在为首次公开募股铺平道路。
今年获得高端后期融资的AI公司不少。
2020年6月,依图宣布完成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诚资本、工银国际、浦银国际等。
2019年7月,有消息称旷视科技已获得阿里巴巴超过6亿美元融资,但旷视科技并未对此消息做出回应。
2019年9月,商汤科技宣布获得软银中国10亿美元投资,估值升至60亿美元,融资总额超过20亿美元。
完成本轮融资后,云从科技已累计获得超过35亿元的发展资金。
云从科技在宣布本轮融资时也表示,公司正在为IPO铺路。
尽管今年不少人工智能头部企业获得了高额融资,但不可否认的是,资本市场的资金荒也存在。
因此,增加年收入、保证利润是大多数AI公司的首要任务。
只有在这个前提下,AI企业才有希望尽快完成IPO,从而获得新鲜且充足的资金来继续完成市场拓展。
业务分流与平台建设。
亿欧科技频道主编梁洁敏表示,目前看来,人工智能企业并不适合在香港联交所或海外交易所上市。
原因是,从全球范围来看,中国企业应用AI技术最快,因此海外市场没有可比企业。
在中国市场更具标杆价值的企业。
对于海外投资者来说,创新理念普及成本高、业务实施与资本市场环境脱节、投资者感知少、缺乏明确的标杆企业。
因此,在国内交易所上市仍然是国内人工智能企业的首选。
虽然现在政策已经开通了绿色通道,即“如果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四个行业存在独角兽,符合相关规定的,一旦出现,可以实施‘立即审查’”。
他们被列出来了。
”金融数据之后,如果数据不好看,还是会造成舆论和资本市场的不信任感。
因此,人工智能企业能否在IPO前实现有效盈利仍然是最关键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