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浅谈可穿戴设备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实现产品数据

时间:2024-05-22 18:20:27 科技赋能

从Fitbit到联合健康集团,业界一直在热议可穿戴设备向保险行业的推广,但国产模式被视为未完待续的营销噱头。

但今天,一种新的、更深入的合作模式即将出现。

随着量化技术帮助保险公司从业务本质上实现产品数字化、细化客户画像,智能硬件为保险行业提供价值的那一天终于到来了。

为什么中国的可穿戴设备以前对保险公司没有实际用途?如果保险公司希望将可穿戴设备整合到他们的商业模式中,他们需要找到简单有效的解决方案,使各方受益,并改善整个用户体验和产品模式。

他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包括:1、数据平台定位重叠造成的同床异梦。

数据化的保险业务需要一个平台让承保人和保险公司进行沟通和互动。

对于保险公司来说,用户数据的隐私性和唯一性是其核心资产。

国内可穿戴企业本能地认为自己也是数据平台,导致双方定位重叠,阻碍合作走远。

据笔者了解,小米手环基本不会将用户实时交给保险公司,而保险公司也对其他平台的机密用户数据泄露感到非常困扰,无法进一步推广。

2、阐述可穿戴设备价值的成本太高,中国消费者难以接受。

智能可穿戴设备起源于美国。

中国可穿戴品牌将美国产品复制到中国并降低价格。

中国人没有美国人的运动环境和需求,大众消费群体长期坚持佩戴可穿戴设备是不可持续的。

在中国,单纯希望鼓励公众跑步不会给保险业带来价值。

3、数据利用深度不够。

用户数据是整个商业模式的核心,保险公司希望充分利用这些数据。

不过,此前小米手环在这方面并没有做太多的工作。

我国的保险公司仍然以营销功能为导向,健康险的比重还不是很高,使得这项业务的存在十分尴尬,发展困难。

现在事情开始发生变化。

今年年底,长生人寿与37度科技达成合作。

他们联合推出了全套服务,可以有效降低用户的癌症风险。

他们利用可穿戴设备收集的数据来评估用户的风险,并为用户提供疾病控制建议。

此次合作在数据利用深度上取得了创新和突破。

笔者认为,本次合作能否成功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1、市场定位问题。

产品需要过滤掉更多参与的客户。

双方的此次合作利用可穿戴设备追踪用户的生活习惯,提供指导和改进建议,记录他们的进步并激励他们实现既定目标。

但用户佩戴的积极性、主动提出改进建议才是产品成功的基本前提。

2、关于产品模式的深度创新。

长生人寿能否根据从用户那里收集的数据为每个用户个性化风险模式。

因此,不同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购买保险,而不是对每个人都一样。

另外,未来可以在保费上提供一些激励,整个产品模式也可以不断优化。

3.数据平台所有权问题。

互联网创业公司都有一个打造平台的梦想,而用户数据是每个保险公司的核心秘密。

双方如何处理这个问题,关系到这种合作模式能否推广。

市场上有很多可穿戴设备,要找到一款合适的非常困难。

保险公司的介入可以充当值得信赖的中间人,让用户选择具有解决方案和保险服务的设备,并为他们提供新的个性化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