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疯狂的VR内容出口!电影 vs 直播 vs 广告

时间:2024-05-22 18:10:57 科技赋能

今年,VR 视频开始流行。

女王玩得开心,春晚也玩得开心。

互动视觉、花椒直播VR、玲珑文化、小花秀VR、热波科技、奇微科技、微鲸VR、腾讯VR、兰亭数码、蓝枫创视、天社文化、数字王国、魔次元数码、Jaunt China……来自VR直播到VR影视,不乏推出各类融资、并购产品的消息,金额从数百元到上千万元不等。

而且这还只是国内玩家,还不包括Youtube VR、获得1万美元B轮的NextVR、被Intel收购的Voke等。

不过,明明都是VR,却是直播交出的成绩单而电影和电视则完全不同。

在VR直播即将成为演唱会标配的当下,VR影视却步入了成本极高的分钱深坑。

参加春晚VR直播的兰亭数字联合创始人庄吉顺曾表示,兰亭数字今年的VR影视业务比预期差了50%以上。

他告诉笔者,去年的VR直播能够实现投入与产出的平衡,而VR影视的投入产出比是最低的。

VR直播火爆——付费直播?或者付费购买 VR? 2019年互联网行业不得不提的热点事件就是众多直播平台的崛起。

2019年VR直播的火爆很大程度上与直播本身的火爆有关。

VR技术更像是锦上添花。

以名人演唱会为例。

许多粉丝为名人和IP付费,而不是为VR付费。

不过,与其他VR内容变现手段相比,VR直播的成绩还算令人满意。

今年11月以来,李宇春、鹿晗、谭维维、酷玩乐队、保罗·麦卡特尼等相继推出VR版演唱会。

随着VR直播演唱会的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最后的现象级爆款将是王菲年底的《梦幻音乐》VR演唱会。

本次VR演唱会直播由数字王国技术支持,腾讯VR、微鲸VR发行。

腾讯并未给出具体的VR观众人数,但演唱会刚开始时,播放页面显示VR观众人数超过1万人;而微鲸VR则直接给出了8.8万在线观众总数。

最重要的是,本次VR直播采用收费方式,每票30元,可以说是迄今为止最成功的VR演唱会直播商业变现。

首次尝试收费的VR直播演唱会是今年10月腾讯VR对BigBang澳门演唱会进行VR直播,参与人数达到12万人。

目前的VR直播虽然仍以明星演唱会、大型综艺、颁奖典礼+红毯等企业主导的直播为主,但尚未发展成为普通直播的“全民UCG”模式;但市场上已经有很多消费者一流的全景相机,比如Insta、理光、Perfect Vision等,有的非常迷你,可以直接安装在手机上。

由于直播主从普通直播升级到VR直播的边际成本较低,随着全景摄像机和VR终端的进一步普及,还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不过,微鲸VR CEO马凯认为,C端的爆发仍需要时间的积累。

短期来看,体育VR直播、泛娱乐VR直播等垂直领域将更具优势。

VR直播更注重直播的时效性,不追求剧情设计和高后期制作。

具有成本低、内容轻、易于实施的特点。

但与此同时,VR直播比传统直播需要更多的带宽、编码、压缩和传输。

要求比较高。

如果要保证更好的VR观看体验,单个用户的带宽需求将是传统视频的10倍左右。

VR影视的坑——“深,深到爬不出来”。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段友桥曾表示,VR视频的初期拍摄成本比普通视频高出很多倍。

另外,加上后期拼接、效果处理、CG特效,开发成本成倍增加。

庄吉顺还表示,原计划于2019年推出的长篇VR剧《Sister》被迫推迟到上半年。

“结果掉进了3D的研发生产坑”、“技术太新,硬件不成熟,软件太新”。

也不成熟。

”那么VR影视的制作成本有多高呢?一个数据可以说明:2019年,谷歌ATAP团队曾推出过一部VR电影《HELP》。

该片由《速度与激情》系列导演林毅夫执导,讲述了外星人袭击洛杉矶的故事。

该片由81位后期制作,历时13个月,烧毁一万美元(一万多人民币)才最终完成。

然而,总持续时间只有 - 5 分钟。

这意味着一秒钟的成本就超过10万元,眨眼间就错过了几十万。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拍摄使用的并不是专业的VR相机,而是Google ATAP团队使用四台Red EPIC Dragon相机搭配佳能广角镜头制作的DIY拍摄系统。

目前市场上的全景相机很多,但能够达到影视制作水平的全景相机屈指可数,包括业界熟悉的Jaunt ONE、数字王国的Kronos和Zeus、诺基亚的OZO等。

许多VR影视制作和直播平台仍然使用多台GoPro/红龙相机搭建的DIY拍摄系统,例如NextVR和腾讯VR。

对此,拍摄设备和拼接方式高度集成的企业优势将更加凸显。

微鲸VR曾经推出过VR纪录片《极地》。

马凯告诉笔者,“我们拍摄VR电影有优势,因为我们投资了Jaunt,这让我们拥有最好的VR摄像机。

如果是实景拍摄,成本和传统内容没有什么区别。

”只是后期制作成本多一点,但VR影视内容的制作周期较长,需要懂VR技术和影视的专业人士来开发适合VR表现的剧本、美术等。

就像3D电影一样,技术和人才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

”现有的VR视频拍摄软件和硬件集成度很低,而且没有2D视频的镜头控制,从导演到演员每个人都在摸索。

如何引导观众的视线并在VR中讲述故事。

传统的拍摄技术经历了这么多年的进步,拍摄了上千部电影,才达到了今天的成熟阶段。

现在他们突然破碎,所有专家导演都归零,正在摸索着前行。

影视视频可能是当今最紧缺的 VR 内容,但它们也是征服大众 VR 的最重要部分。

VR影视是VR视频内容的终极呈现。

从内容金字塔来看,变现价值最高、影响力最广的金字塔顶端的电影层在VR领域仍是空白。

只有对剧情和剪辑要求不高的纪录片,以及《灵魂摆渡》《追凶者》《隐形人》这样的VR网剧、VR短剧才会出现。

每集时长不足10分钟,用户粘性较低。

同时,影视主要依靠C端变现,目前拥有VR终端的消费者数量仍然不高。

达到一定的C端量还需要时间。

横空出世的黑马——VR营销。

令人惊讶的是,兰亭集势2016年的VR营销业务居然构成了公司营销的最大部分,成为重要的现金流来源。

在内容实验过程中,他们发现VR内容可以轻松引导用户荷尔蒙的出现和分布。

如果再辅以VR数据采集和沉浸,可以促进销售、吸引噱头等。

事实上,今年以来很多大品牌都在VR营销上做出了不同程度的尝试,包括可口可乐、麦当劳、迪奥、丰田对于消费者来说,大品牌本身就是熟悉的IP,而VR广告一般较短、制作精良、画面精美、情节有趣。

它们内容轻,完成度高,能够吸引消费者。

欢迎广告商。

去年12月,移动广告公司、VR广告行业先驱Airpush发布了一份关于VR广告效果的研究报告。

研究从内容参与、品牌认知、品牌行为和品牌整合理念四个方面比较了VirtualSKY广告与传统广告的品牌提升效果。

结果显示,利用上述指标,VR广告的效果是传统视频广告的1.5至1.8倍,尤其是在产品记忆方面。

在所有品牌测试中,沉浸式VR广告效果至少提高8倍,内容分享率更高。

提高了至少2倍。

营销方面,兰亭为宝洁和淘宝制作了首部互动剧情+虚拟购物VR微电影《我的VR男女友》,由杨洋、迪尔穆拉特迪尔穆拉特主演。

最终微博关注量1.4亿,视频点击量1万,数据最终周销售额超过月销售额的三倍。

随后,奔驰、联合利华、宝马、TCL等品牌推出了一系列VR营销内容。

庄吉顺告诉笔者,年兰亭数字将加入大数据采集,很快将与联合利华合作发布用户大数据VR研究系统。

就在几天前,VR广告制作初创公司SubVRsive刚刚获得WWP的1万美元融资。

SubVRsive的客户包括狮门娱乐、宝洁等,投资方WWP是全球最大的传播集团之一。

去年11月,其与IMAX等公司共同参与创立了1万美元的VR内容基金。

结论:VR设备推广的过渡期。

一方面,VR直播、VR营销都是轻内容,而VR影视尤其是优质故事片是重内容,用户粘性较高;因此,VR直播和VE营销的火爆,以及VR影视的冷落,不仅证明了重度VR内容的缺乏,也证明了在VR内容发展的初期,轻内容更容易变现。

另一方面,目前流行的VR直播仍以企业主导的演唱会、派对等直播为主,VR营销由企业广告主推动,这也证明了目前VR内容仍以B端为主。

要想引领生产,距离平台和UCG还有很远的距离。

VR内容的细分有很多,但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互动游戏应用类别,非互动全景视频类别——VR视频、VR直播、VR网剧等都属于全景视频。

先不说全景视频是不是真正的VR技术。

毕竟,它已经成为大多数用户进入VR时代的必由之路,也是VR终端设备推广的重要过渡方式。

不过,全景视频更像是在现有的二维画面上添加了VR功能,并没有太多专门为VR打造的内容。

这种无用、非必需的产品无法让观众长期忍受VR硬件带来的不适、画面不清晰、流量巨大等诸多问题。

毕竟,专门为平板显示打造的内容只有在平板屏幕上才有最好的观看效果。

为了真正形成VR用户粘性,内容制作者需要针对VR量身定制作品,制作出符合VR特点的作品。

只有这样,观众才会真正愿意为VR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