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时尚、运动的人或许早已成为MisfitShine智能手环的粉丝,但对于更多中国消费者来说,它一直是一款小众的智能穿戴设备。
现在,Misfit希望更多的中国人记住它。
在北京参加GMIC期间,Misfit首席执行官Sonny Vu接受了界面新闻记者的专访。
他表示,公司在中国的目标是成为“第二大”智能穿戴品牌。
没错,不是第一,而是第二。
这家来自硅谷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公司把“第一”留给了其投资方之一的小米,后者占据国内手机市场最大份额。
但在此之前,它还有一个短期目标,那就是成为中国第一的海外智能穿戴品牌。
中国和美国是该公司的两个主要市场。
“目前,大约三分之二的收入来自美国以外的地区,其中一半来自中国。
” Misfit首席执行官Sonny Vu告诉界面新闻,Misfit标志性智能穿戴产品Shine今年第四季度全球销量突破100万台。
仅中国市场销量就占全球销量的30%。
这家年初才正式进入中国市场的公司,在美国一直保持着较高的关注度。
其三位创始人SonnyVu、前苹果CEO John Sculley和AgaMatri联合创始人Sridhar Iyengar于2018年通过众筹在Indiegogo网站上推出了首款智能可穿戴产品,10小时内完成了10万美元的筹款目标,并且两个月的筹款期间共筹得847,000美元。
据路透社报道,Misfit 获得了李嘉诚旗下 Horizo??n Ventures 领投的 B 轮融资。
C轮获小米、京东、纪源资本、顺为资本投资,融资总额1万美元。
吸引这些投资者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该公司的产品有很多独特之处。
主要产品Shine是一款时尚的运动追踪器,您可以将其作为装饰品佩戴在手腕上,甚至挂在脖子上。
与其他可穿戴设备相比,它不仅防水,更重要的是,纽扣电池方案解决了用户需要频繁充电的问题,电池寿命通常可达3-4个月。
据腾讯发布的《智能可穿戴白皮书》数据显示,国内智能穿戴设备认知率已达54.6%,主要集中在手表、手环、眼镜三大品类。
但实际使用率仅为2.9%,转化率极低。
。
对此,SonnyVu 表示,大多数 Misfit 用户在一个月后仍会继续佩戴其产品,充电不足是一个重要原因。
好看、轻薄、耐用,这是一提到Shine第一个想到的特点,很快就被其他智能穿戴设备公司纷纷效仿。
SonnyVu也非常清楚,目前中国有大约20款模仿Shine的可穿戴产品,但他并不担心这些产品会影响他的销售,“因为Shine在设计上的投入是其他公司无法比拟的”。
与众多知名品牌的合作,使公司的用户基础提升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Misfit与Victoria's Secret合作推出Victoria's Secret Pink Shine,与可口可乐合作推出Coca-Cola Red Shine,还与施华洛世奇合作推出Swarovski Crystal Shine。
这些独家合作产品让Shine在市场上更具竞争优势。
对于拥有巨大市场的中国,除了已经销售的Shine和Flash系列产品外,Misfit还计划推出一款特别产品。
“这款产品将由中国设计师为中国消费者量身定制,不再是进口产品,也不仅仅是在现有软件上添加中文版本。
” SonnyVu向界面新闻记者强调,为了完成产品,Misfit在深圳、北京、上海举办了粉丝活动,并安排工程师直接与用户沟通,充分了解用户的需求。
这种做法得益于Misfit对小米商业模式的观察。
该公司从小米了解到,与用户建立直接互动并通过主动互动征求他们的意见很重要。
尽管创始人SonnyVu有在微软中国工作的经历,并且对中国市场足够重视,但Misfit此前已经意识到对中国用户的了解仍??然不够深入。
为了更好地立足中国市场,Misfit在智能硬件企业集中的深圳建立了一支由35人组成的工程师和设计师团队,主要负责研发,预计年底将扩大到60人今年的。
此外,北京还有4名员工,主要负责社区开发、客户服务和拓展区域,到年底这一数字将增长到20人。
该公司希望打造一个专门与用户互动的平台,类似于米粉社区。
与小米等国产品牌售价79元的低价手环相比,售价近1元的Shine系列属于中高端产品,这让Misfit并不担心定位重叠。
的消费群体。
但从整体产品线来看,该公司并不希望所有产品都仅限于中高端产品。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Misfit新推出的Flash系列产品是一款可以控制智能家居设备的可穿戴设备,价格是Shine的一半。
在美国,Misfit已经与一些智能家居产品合作,例如Nest、August智能锁,他们也希望与中国本土智能家居品牌合作。
销售渠道方面,Misfit不仅通过官网、京东、天猫、乐宇商城等线上渠道销售,还与苹果专卖店、维多利亚的秘密、施华洛世奇实体店合作进行线下销售。
SonnyVu表示,Misfit在中国有很多合作伙伴,也有很多分销渠道。
但与快速拓展的销售渠道相比,Misfit面临的更大挑战是如何提高其产品和品牌在中国的知名度。
单一的手环产品和运动监测功能显然不足以解决上述问题,因此该公司正在寻求扩展到更多领域。
身份识别、安全、离线支付、智能家居等都是Misfit非常感兴趣的领域,并认为它们是可穿戴产品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
“我们不再完全是一家智能可穿戴产品公司,我们在智能家居和软件方面也取得了很多突破。
” SonnyVu表示,这是公司从MisfitWearable更名为Misfit的主要原因。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上周Misfit针对Apple Watch推出了“MisfitMinute”健身指导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