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众期待的CES终于结束了。
离开拉斯维加斯后,再回头看,你会发现其实很容易把“创新”和“新”的概念混淆。
以可穿戴设备为例。
CES上展出的许多新型智能穿戴设备只是在外观设计上有了新的变化。
EV新能源,如Android版户外智能手表,“不仅仅是智能手表”。
手表”智能健身手表和伪装成时尚手环的运动手环。
然而,与产品华丽多变的外观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可穿戴设备的电池技术仍然没有太大变化。
电池仍然是可穿戴设备的最大痛点。
解决APP运行速度慢的问题,可以优化APP算法;解决软件不美观的问题,可以调整内容;或者即使产品太简单,你也能找到解决方案。
但当谈到电池寿命时,你无能为力。
如果你还没有去过 CES,让我带你回顾一下你在 CES 展会上看到的产品。
你会发现他们在电池方面几乎没有做出任何改进。
这是真实的。
Under Armour发布的新款运动手环续航时间为5天,Fossil的新款智能手环“Dreamer Q”单次续航时间也在5天左右。
当然,只要您仍然使用这些电池,它们就可以在您手中使用很多年。
Misfit推出的新款运动手环Ray只需三颗纽扣电池即可工作半年以上。
当然,这正是 Misfit 对其跟踪服务的电池寿命要求所声称的。
事实上,Misfit 多年来一直在电子手表、计算器和助听器中使用相同的电池。
是的,这里确实有一些公司正在尝试寻找一些新的电池解决方案。
Fitbit 的 Blaze 是一款令人印象深刻的电动汽车。
实际续航时间和官方所说的一模一样,都是5天。
卡西欧即将推出的 Android 智能手表一次充电可持续使用一个月。
不过Fitbit的Blaze不仅内置GPS可以运行,还有一堆第三方应用程序,而卡西欧如果只需要显示时间的话可以使用一个月。
如果作为普通智能手表使用的话,只能使用一天。
还有一款新款 Moto 运动手表。
与去年的老款相比,它居然还内置了GPS,这是连苹果手表都没有做到的。
虽然摩托罗拉采用了混合显示技术来最大限度地延长手表的电池寿命。
然而,最终的结果却令人失望。
无论是 Moto 还是 Apple Watch,电池只能维持一天。
在CES展会上,我们还看到了为Apple Watch推出的钥匙扣式外接电池组。
您可能会认为,随着现代技术的进步,将会有比 Apple Watch 的外部电池组更好、更可靠的解决方案。
但不是。
电池续航问题不仅仅是可穿戴设备的痛点,也让这些公司面临更大的发展问题。
电池的密度无法通过其他技术手段来改变,因此与其依赖电池技术的改进,不如采用其他手段来节省处理器和软件的功耗。
这是大多数可穿戴设备制造商所说的,当然他们也是这么做的,所以如果你发现你的智能手表屏幕每次亮起几秒钟后自动关闭,不要太当真。
这是厂家故意设计的。
如果不是材料问题,就是成本问题。
Fitbit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詹姆斯表示,电池是“最难推进的技术,尽管锂电池每年都会在功率密度方面取得一些进步。
”百分点,但你永远不能 100% 确定电池材料或电池技术会有巨大改进。
”“最大的进步总是来自处理器制造商,”詹姆斯补充道。
“每年,处理器都会变得更好、功耗更低。
消费,传感器也是如此,所以你可以用软件做更多智能的事情”。
Lumo Body Tech 联合创始人 Andrew Chang 曾在美国能源部工作。
他表示,他看到了电池寿命方面的创新,但挑战主要围绕成本,而不是材料。
“已经出现了一些放电率非常低的超薄电池,但由于成本原因尚未得到使用,”他说。
Lumo有一款带有姿态传感器的“智能”运动短裤,它采用锂离子聚合物电池,一次充电可以使用5-7天。
张表示,他将寻找其他更具创意的方法来延长电池寿命。
“当我想把电池续航时间从5天增加到10天时,我不会一直盯着电池。
当你需要某些功能时,我会想办法让芯片组更灵活地工作。
当你需要时打开这些功能并在不需要时将其关闭。
” 苹果能否终结可穿戴设备电池问题?一些公司开始尝试新电池技术的创新,例如无线充电甚至快速充电技术。
Under Armour 的手环充电需要 30 分钟,而其他使用无线充电的产品无非就是更换为无线充电底座或垫子。
与有线充电相比,无线充电可以让每天晚上充电更加方便,但只是改变了充电方式,电池还是原来的电池。
现在有传言称,新款Apple Watch可能会迎来可穿戴设备的春天。
不过,就我看来,我对Apple Watch 2.0只有两个期望:更长的电池寿命和内置GPS。
然而,这两点是完全互斥的。
那么,如果有一家公司能够解决可穿戴电池问题,那一定是苹果公司吗?在电池技术没有新的突破之前,可穿戴设备制造商仍然只能选择这些尴尬的解决方案:备用电池、快速充电和智能软件。
此外,他们必须找到让用户接受这一点的方法。
由于电池技术的限制,智能穿戴设备也会面临更加尴尬的境地:我们每天都给手机充电,因为手机的使用价值很高,我们需要它。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款值得做的可穿戴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