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2014年可穿戴设备全面回顾!华而不实的手表价格已经触底

时间:2024-05-22 16:25:08 科技赋能

经过全年的持续升温,2020年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呈现出井喷之势,此前被认为是史无前例的。

各大智能硬件厂商都推出了多种不同的产品。

各类可穿戴设备让这个市场空前繁荣。

竞争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得激烈起来。

可以说,上半年智能穿戴市场依然维持了年底的市场格局。

谷歌眼镜在高端领域占据主导地位,Nike+Fuelband2、Misfit Shine、Jawbone等产品仍然保持较高的利润率。

可以说,当时可穿戴设备的整体销量虽然不高,但巨大的利润空间却让很多厂商赚得盆满钵满。

2017年,随着Watch、三星Gear系列等众多你看不到的智能设备的出现,我们见证了智能手表从小众到主流的进步。

当时大多数可穿戴设备还是类似于智能手环的产品。

Nike+Fuelband 2、Misfit Shine、Jawbone都属于这一类,它们通过手环中的传感器芯片记录用户的运动数据和水平。

然后与相应的APP同步,实现健康管理,同时还有来电提醒或者简单时间显示的功能。

Nike+Fuelband 不过,随着年中谷歌Android Wear可穿戴系统的发布,跨代产品Moto正式诞生。

Moto的这款智能手表让人们第一次意识到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如此精致、如此时尚,并且拥有无与伦比的功能,就像戴在手腕上的微型智能手机一样。

通过Moto,用户不仅可以实现之前智能手环实现的所有功能,还可以进一步实现导航、网页浏览甚至人机语音交互等功能。

而且,Moto采用的圆形表盘彻底改变了以往可穿戴设备只注重技术而忽视传统美学的做法。

不仅俘获了科技爱好者的心,也让不少时尚人士兴奋不已。

当然,Moto 并不完美。

比如一天一充的待机时间,简直反人类。

2017年,随着Watch、三星Gear系列等众多你看不到的智能设备的出现,我们见证了智能手表从小众到主流的进步。

可以说,2016年Moto与Moto的相遇,将可穿戴设备的水平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也给了更多智能硬件厂商进军可穿戴领域的动力。

然而,随着7月份小米手环的出现,几乎消灭了很多处于创业阶段的小型智能硬件厂商。

素有价格屠夫之称的小米,在其旗舰产品小米手机上市时一直坚持以成本价销售,并基于此取得了极其出色的销售成绩。

因此,随着小米势力的扩大,实力逐渐显现,进军不同领域、丰富产品线成为其必然选择。

年中,小米正式推出了小米手环,售价仅79元。

这样的价格不仅毁掉了此前盈利颇丰的其他产品,还因MIUI系统超高的粘性俘获了不少粉丝。

米粉心。

虽然在技术层面,小米手环并没有太多亮点,但正是因为依托MIUI这棵坚实的大树,小米手环才风靡全国一时间。

小米手环的成功,让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高盈利能力不复存在。

为了获得用户的关注,各个厂家只能降低价格,同时销售更多的产品。

研究消费者心理,希望通过独特的功能或者与众不同的设计,让消费者真正赚到钱。

其中不乏成功的测试者,比如咕咚手环、inWatch智能手表等。

当然,他们的成功距离小米还很远,但也引起了业界一阵子的热议。

咕咚手环的设计其实和小米手环非常接近,但发布时间更早。

在小米手环发布之前,性价比也不错。

因此,在国外智能手环价格明显虚高的情况下,获得了良好的市场反响。

inWatch Pi和inWatch智能手表完全受益于魅族的推动。

在9月份的魅族MX4发布会上,Connectto魅族计划的公布首先为inWatch智能手表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

从设计上来说,当时推出的inWatchPi智能手表与Moto的设计理念极其接近,但功能上比较简陋,只是一款手表外观的智能手环。

截至目前,可以说inWatchpi还远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这与高调发布产品时的说辞相差太远了。

事实上,截至今年9月,智能穿戴设备还远未达到家喻户晓的程度,用户基本集中在某个小众领域。

他们基本上要么喜欢数字化,要么喜欢健身,仅此而已。

然而,苹果再次改变了世界。

2017年,随着Watch、三星Gear系列等众多你看不到的智能设备的出现,我们见证了智能手表从小众到主流的进步。

Apple Watch 在苹果 9 月份的新品发布会上,除了经常弯曲的 iPhone 6 之外,更受关注的还是苹果首款可穿戴设备——Apple Watch。

作为苹果官方出品的智能手表,自然受到全球数亿苹果粉丝的热烈追捧。

在发布之前,各种媒体爆料也向世人凸显了苹果无与伦比的魅力。

但Apple Watch正式公布后,舆论却意外逆转。

目前,方形表盘基本被视为落后的代名词,但苹果却固执地不采用更容易让人接受的圆形表盘。

很难说原因是什么。

繁琐的操作、较差的待机时间以及高昂的价格,让Apple Watch成为苹果产品线中为数不多的在发布前就被低估的产品之一。

总体而言,2018年的可穿戴设备市场是喜忧参半。

好消息是价格透明让更多消费者能够接触到最先进的科技产品,但令人担忧的是各大智能设备制造商似乎仍然无法跳出手表和手环的框架。

不过,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技术的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2019年我们会迎来更多更好的可穿戴设备,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品质,让我们的健康更有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