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杀手级功能”首先在雷军微博的自拍中曝光,随后在小米发布会上正式向公众发布。
由于我很早就对智能产品感兴趣,而且产品发布时79元的价格相对较低,所以我立即选择购买,并成为了第一批用户之一。
首先,我简单介绍一下该产品的一些情况。
小米手环的核心是小米粒。
只需一推即可将其移除。
建议先充电。
充满时会有指示灯亮起。
然后打开手机的蓝牙(建议使用手环时保持打开状态,蓝牙4.0是基于技术优化的,对手机的电池电量消耗很少)。
顺便说一句,您需要在手机上下载“小米运动”App。
打开应用程序并搜索手环。
连接成功后,手环会震动并轻敲手环即可完成匹配。
这个设置非常方便。
后续操作根据应用提示即可完成,不再赘述。
我们来谈谈手环本身。
戴在手腕上的第一感觉就是硬!据说这是最后的手段。
有传言说原来用的口香糖比较软,但米粒很容易流失,所以就忍了。
但问题还是要说。
胖子不在乎,瘦子却会觉得卡住。
这种卡感觉和戴手表不一样。
扣上后,手链因其结构而呈现出准椭圆形。
手表的腕带采用转轴连接,可以更好的贴合手部曲线。
另外,手环末端的环形结构很容易因为时间长了老化、疲劳等原因而断裂。
当然,归根结底,这只是一条表带的问题,但作为一款智能穿戴产品,智能只是一个噱头,佩戴仍然是本质,这一点不容忽视。
功能是亮点。
小米手环支持查看运动量、监测睡眠质量、智能闹钟唤醒等,您可以通过手机应用实时查看运动量,监测步行、跑步效果,识别更多运动项目通过云。
小米手环可以自动判断是否进入睡眠状态,分别记录深度睡眠和浅度睡眠,并汇总睡眠时间,帮助用户监测睡眠质量。
当然,除了运动、睡眠、智能闹钟等功能外,小米手环还可以与小米手机进行互操作。
小米手环可以作为用户ID,支持手机无密码解锁。
基于MIUI云服务,未来还将不断实现更多的小米手环功能。
但根据长期的经验,我认为现阶段比较实用的一些功能如下:(1)智能闹钟,对于在宿舍里深度懒惰的癌症患者来说是个好消息。
如果早上起不来,闹钟就一直响,总是先叫醒室友,很容易引发矛盾。
手环的静音震动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并且支持智能唤醒,提前30分钟将你从深度睡眠中唤醒,对于起床困难的人来说是个好消息。
那么这就涉及到另一个功能——睡眠质量检测。
首先表扬一下小米手环的聪明之处。
当你睡觉时摘下它时,你实际上可以找到它。
小米手环可以智能检测你的深睡、浅睡、入睡和起床时间。
刚开始使用的几天,我会在醒来时打开手机看几遍,但过了一段时间我就不会太注意了,但没关系。
睡眠质量的检测需要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上,才能给佩戴者更可信的反馈。
用户可以每隔十天半看一次自己的统计数据,但用户健康状况的综合反馈需要应用程序给出。
加强。
(2) 来电提醒。
作为一名学生,我的手机在上课时基本上是无声无息、丢失的。
这个功能可以防止我错过一些重要的电话和信息。
(3)练习记录。
小米手环不仅可以记录步数,还可以根据运动强度判断你是在散步还是在运动。
当您举起手臂时,3 个指示灯会闪烁,提醒您当前的目标运动水平。
完成进度。
(不过可能是灵敏度的原因,我!摇一摇!就会亮。
) 总体来说,手环的整体造型还是不错的。
它造型简单,略显时尚,支持功能很多,非常实用,操作也很好。
稳定,考虑到其低廉的定价,还是比较良心的。
最大的问题!它不支持时间显示,这可能是由于续航问题导致显示器功耗不足,但它带来的续航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其余功能我就不多说了,但我想分享一些关于腕带等产品的想法。
小米一直在努力提升小米手环的功能支持和智能程度。
以几十元的价格实现这些功能并不容易。
同时甚至还起到了一定的行业标准作用。
之所以这么说,我们来看看后来出现的一些同价位产品在功能方面很少有太多创新。
有些突破只是贴在屏幕上。
事实上,它们只是一些时尚产品。
对于智能手环,我粗略地认为,市场永远不在于手环本身,而在于支撑它存在的环境。
例如,您可以在公交车和地铁上刷腕带,也可以在校园晨跑时刷卡。
随着这些环境的普及,腕带或者智能穿戴产品的发展将会有更好的未来。
否则,无论它的设计如何,无论它有多么漂亮,无论它有多少功能,它都无法取代手表在人们手腕上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