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前瞻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可穿戴设备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今年第三季度智能手表表现不佳,出货量同比大幅下滑。
具体来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仅为1万台,同比下降51.6%。
智能手表出货量的大幅下滑,折射出整个可穿戴设备行业的尴尬处境。
去年智能手表取得如此出色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当时Apple Watch的大规模铺货。
然而,今年以来,以 Apple Watch 2 为代表的可穿戴设备的关注度迅速降温,出货量下滑显得“理所当然”。
糟糕的表现让可穿戴设备制造商面临生存危机。
比如,曾经的独角兽Jawbone从巅峰跌落谷底,其股价被投资者减至每股1美分;美国可穿戴设备领军企业Fitbit今年第一季度利润暴跌77%。
国内可穿戴设备厂商的日子也不好过。
智能手环的代表小米凭借低价策略占领了大部分市场。
但其相应的营收却被小米视为微不足道,处境十分尴尬。
对于苹果、小米、Fitbit 等大品牌来说更是如此。
可想而知其他中小可穿戴设备厂商的处境如何。
今年可穿戴设备市场突然降温的最大原因可能是智能手机的冲击。
智能手机发展到今天,硬件、功能等各方面都已经相当成熟。
换句话说,现在的智能手机已经可以称得上是“智能”了。
因此,很多可穿戴设备可以实现的功能也可以在智能手机上实现,比如跑步健身、健康追踪等。
对于可穿戴设备来说更致命的是,数据分析和查看仍然依赖于智能手机。
因此,可穿戴设备的作用只是数据收集或装饰。
这导致可穿戴设备变得可有可无,消费者购买动力明显减弱,下滑是自然而然的。
缺乏足够的市场规模也使得可穿戴设备制造商的创新和发展动力减弱。
许多手表和手环经常出现统计错误和计算错误等错误,导致消费者满意度直线下降。
可穿戴设备出货量的持续下滑也说明了这一点。
今年第二季度,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为1万台,同比下降32%。
第三季度暴跌51.6%,可见情况有多么糟糕。
未来,可穿戴设备可能会成为小众运动爱好者的玩物,曾经充满黑科技的可穿戴设备将淡出大众视野。
出货量的暴跌只是可穿戴设备衰退的开始。
或许一大批可穿戴设备厂商会破产倒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