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智能硬件的先行者,智能手环、手表等可穿戴设备已经走红,受到创业者和资本的追捧。
然而,随着生产的成熟,苹果、三星等巨头的进入,以及风险投资的冷漠,整个市场变得两极分化:没有噱头、实用性不足的入门级硬件产品面临破产潮,而Fitbit、以苹果、Garmin、三星为代表的小米可穿戴设备巨头在出货量上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市场。
尽管IDC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同比增长67%,但这些可穿戴设备巨头的日子并不好过。
如图所示,出货量前五名分别是Fitbit、小米、苹果、Garmin、三星和步步高,今年一季度市场份额分别为24.5%、19.0%、7.5%、4.6%和3.6%。
今年第一季度可穿戴设备出货量 作为最早进入智能手环领域的公司之一,Fitbit是智能硬件第一,也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环和手表制造商。
季度出货量1万台,市场份额24.5%,仍占据行业第一。
但股价暴跌和利润低于预期表明这家健康追踪设备制造商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竞争环境。
苹果的处境更加惨淡,出货量从上季度的1万台锐减至1万台,市场份额仅为7.5%,滑落至市场第三位。
“所有轻手环创业都会消亡。
过去不需要,现在也不需要,以后也不需要手环来告诉我走了多少步,除了功能性的手镯。
”线性资本创始人王怀表示。
面对日益同质化的市场竞争,智能穿戴厂商也在选择不同的方式,逐渐聚焦细分市场、细分群体。
他们可能会专注于探索核心功能,或者将其与时尚结合起来,创造出更清晰的产品。
定位增强用户粘性。
“从功能上来说,智能穿戴设备将会更加丰富,不同的应用领域将会出现多种可穿戴产品。
例如针对儿童市场的具有防丢功能的智能手表和智能鞋、针对健康的可穿戴监测设备等。
”弗若斯特沙利文全球合伙人、大中华区总裁王欣博士告诉《第一财经日报》记者。
从计步器起家的Fitbit已深度参与其中去年,其收购了一家专门从事定制健身计划的公司Fitstar,以增强其产品的在线运动功能,其开发的两款新产品的核心功能都集中在健康追踪上。
,包括监测心率、各种日常活动、睡眠以及提供健康摘要。
“专业性和针对性一直是Fitbit产品设计的原则。
一些智能手表为用户提供了太多的功能。
我们一直专注于健康健身领域,在此基础上,我们会慢慢深化更多的智能功能。
Fitbit CEO James Parker 告诉《第一财经日报》。
在智能手环从少数玩家向大众消费产品转变的过程中,产品细分变得越来越明显。
James Parker 坦言,他也观察到了智能穿戴设备的功能差异化。
针对老年人、儿童等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智能可穿戴设备在这些领域是盈利且成功的,但仍需关注核心领域,据 James Parker 介绍,Fitbit 将会。
“在美国,我们发现Fitbit产品广泛应用于临床试验,根据健康数据记录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因此我们希望在全球范围内复制这一现象。
” James Parker 告诉《第一财经日报》,Fitbit 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将更多的数据整合到数字健康系统中,比如向大公司销售产品作为员工福利的一部分,帮助员工更高效地管理自己的健康状况,让员工的工作效率更高。
其次,要做好数据迁移,与医院合作,获取更多的患者健康数据,同时在数据管理和潜在价值挖掘方面下功夫。
无论是用户忠诚度还是长期的数据积累价值,与医疗健康的深度融合将极大解决可穿戴设备需求疲软的问题,相应的数据采集、传输、分析、管理能力也将成为可穿戴设备的护城河可穿戴设备制胜红海 同样进入这一细分市场的智能可穿戴硬件厂商Misfit在被FOSSILGROUP收购后走的是完全不同的道路,时尚成为了其新的发展路径。
例如,Misfit与施华洛世奇合作推出了智能水晶手表,并在产品的美观和时尚上做出了许多改变。
智能手环FOSSILGROUP中国区副总裁Annemiek Ballesty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科技与时尚的结合将使产品独一无二。
相反,这将导致制造商瞄准不同的细分市场。
未来,FOSSIL拟开展个性化定制珠宝。
虽然目前受到材质、尺寸、功能与时尚平衡的限制,但当市场进一步细分时,仍然存在可观的商机。
Misfit全球副总裁兼大中华区总经理刘凯表示,未来智能穿戴设备将分为三个不同的细分领域:专业、运动健康、时尚。
“这就是过去几年我们谈论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原因。
可穿戴设备,未来一定是可穿戴智能。
“垂直化、细分化的发展将为可穿戴设备的跨界形态带来多种可能性。
此前,消费技术协会消费电子展及企业运营战略。
高级副总裁Karen Chubka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未来的智能可穿戴设备不会仅限于常见的手环、手表等,可穿戴厂商也在尝试将可穿戴设备与人体进一步融合,甚至成为人体的重要器官之一。
皮肤贴片正在成为可穿戴市场中越来越受欢迎的产品形式,它们不仅可以用于运动数据跟踪,还可以用于药物输送和患者监测,尽管相应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并且难以替代。
手环、手表等可穿戴产品短时间内就丰富了功能,不得不说,未来的可穿戴产品“从产品形态上来说会更加便捷、无缝”。
应用场景。
”王欣说。
据Fitbit的IPO招股书显示,在上市前,Fitbit曾获得风投公司FoundryGroup、TrueVentures、软银等投资。
作为首家获得风投投资上市的可穿戴设备制造商,股价走势的下跌揭示了人们对Fitbit的担忧。
资本市场。
获得小米和京东投资的Misfit在产品发布两年后就急于出售。
部分原因来自于不耐烦的资本压力。
从硬件业务到内容业务,在细分化、专业化的基础上,Fitbit和Misfit都在寻找新的故事,尝试在硬件成本定价方式之外,通过软件和附加值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