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人工智能2018!在美丽中奋进,在血泪中成长

时间:2024-05-22 14:41:50 科技赋能

说起科技圈最常出现的词,人工智能是当之无愧的年度话题之王。

有一组数据可以佐证它的受欢迎程度。

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张学礼曾表示,截至2020年9月,全球已有人工智能企业家,中国与贾跃亭位列第二(不包括香港) 、澳门和台湾);北京以企业总数排名第二,成为全球拥有人工智能企业最多的城市。

“每天充斥着有关人工智能的新闻,很容易让人感觉人类已经失去了对自己命运的掌控。

关于‘机器人大军’来临、失业者转变为‘无用阶级’的预言挥之不去。

”时不时地在我们的脑海中感受到人类在‘无所不能’的科技面前的强烈无力感。

”这是李开复2017年出版的《AI未来》书中的描述,也是我们当下对人工智能感受的真实写照。

人类对人工智能应该是又爱又恨。

一方面,他们拥抱它,但另一方面,他们也害怕不确定的未来。

这波始于2006年的人工智能浪潮被称为第三次人工智能浪潮。

经过多年的资本泡沫等非理性发展,人工智能在2018年迎来了落地和商业化的探索之路,最重要的是它开始真正渗透到普通人的生活中。

今年,刷脸支付、刷脸考勤、声控家电、“拿走”无人零售店等生动场景开始流行。

人工智能不仅仅是一个把戏。

从“DEMO”到用户手中的真实产品,从资本泡沫到资本理性回归,2018年的人工智能市场有哪些值得回忆的故事?优质公司正在赚钱。

软年的热钱来得太猛了,资本泡沫也随之而来。

经过一年的动荡,资本市场已经开始平静。

岁末年初,很多人担心人工智能公司是否会很难拿到钱。

尚未盈利的企业正在等待资本注入。

没有资本注入,他们如何生存?带着这些问题回望,我发现人工智能的投融资热情依然不减。

今年上半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融资规模达1亿美元,中国规模达1亿美元,占全球四分之三以上。

然而,和往年一样,游资无处不在,贴上人工智能标签就能轻松拿到钱。

相反,资本集中在优质企业手中。

人工智能领域涌现出商汤科技、旷视科技、寒武纪、依图科技等优质企业。

他们是资本的宠儿。

今年4月,商汤科技完成6亿美元C轮融资,再次刷新人工智能领域全球融资纪录。

本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集团领投,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苏宁等投资机构及战略合作伙伴跟投。

9月,又马不停蹄地获得软银中国10亿美元战略投资。

此外,6月,依图科技宣布完成2亿美元C+轮融资,投资方包括工银国际、浦银国际。

同月,寒武纪宣布完成数亿美元B轮融资。

7月,旷视科技获得阿里巴巴、博裕资本投资的6亿美元D轮融资。

资本的持续追捧,让这些优质企业变成了非常有实力的独角兽,人工智能领域的格局也逐渐形成。

然而,对于一些新兴的早期初创企业来说,这一年过得并不顺利。

因为如果没有相对成熟的产品,或者与细分领域的巨头竞争对手有明显的差异化,就很难说服资本。

自动驾驶是在“血泪”中成长起来的。

今年 3 月 18 日,Uber 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了世界上第一起自动驾驶汽车导致行人死亡的事故。

此消息引起轰动。

自动驾驶一直是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

从事故率和体验水平来看,自动驾驶无疑是对人类力量的解放。

但要真正达到L4以上的水平,还存在很多挑战。

因此,其实从实用或者产品层面来说,只有谷歌、Uber这样的大公司才会致力于L4以上自动驾驶的研发,而很多初创公司则利用L2、L3进入一些场景。

谷歌和Uber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发展一直牵动着人们的心。

很多人都在翘首以待自动驾驶的突破,希望能够实现电影中的炫酷场景。

但同时,我们都对自动驾驶的安全问题存在一些不信任。

毕竟路上遇到的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Uber事故让很多人认识到自动驾驶技术还远未成熟的事实。

据《连线》报道,美国参议员理查德·布卢门撒尔在一份声明中表示,“这一悲惨事件清楚地表明了自动驾驶在让乘客、行人和司机真正安全地共享美国道路之前的重要性。

”汽车技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渴望创新,但也不能忘记基本的安全。

“这一事件给很多自动驾驶探索者敲响了警钟,自动驾驶相关公司也再次强调了安全问题意识。

12月,Uber终于恢复了自动驾驶汽车的道路测试。

同月,谷歌自驾驶公司Waymo在美国正式推出付费无人驾驶出租车服务Waymo One,拉开了全球自动驾驶技术商业化的序幕,加大了研发型企业的布局。

我国人工智能领域的企业特点是:应用型企业多,研发型企业少。

但今年,人工智能芯片作为上游产业,迎来了人工智能芯片的热潮。

具有可重构计算和深度学习的软件定义芯片当企业不再满足于单纯提供解决方案并希望避免产品同质化时,如果拥有人工智能芯片技术将具有巨大优势。

“盲目做算法的模式总是有商业限制的。

如果我们从芯片出发,加上算法,就能提供整体解决方案。

”腾讯科技这样解释了人工智能芯片的重要性。

目前,人工智能芯片厂商包括英特尔、英伟达、高通、博通、IBM、ARM等,国内该领域的实力代表有华为、寒武纪科技、深鉴科技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除阿里巴巴和百度外,不少专注整体解决方案的公司也加入了该领域的竞争,如商汤科技、云智胜、地平线机器人等。

相关人士分析商汤科技C轮融资的目的,将用于自主研发芯片。

云之声推出了全球首款物联网AI芯片UniOne,并围绕该芯片推出了AI物联网解决方案——Swift。

而且,Rokid还发布了语音人工智能芯片,来势汹汹,称已经量产。

芯片研发属于底层创新属性,投入高、产出风险高,而很多中国企业更注重流量。

因此,我国草根创新氛围并不浓厚。

不过,这次人工智能芯片如此火爆,让更多企业感受到掌握底层创新带来的更多商业可能性。

大佬的“离开” 9月11日,谷歌云AI部门负责人李飞飞宣布离开公司,返回斯坦福大学任教。

李飞飞于2007年担任斯坦福大学助理教授,并于2017年晋升为终身副教授。

她于 11 月加入 Google,担任 Google 云计算小组内新成立的机器学习小组的负责人。

2019年12月,谷歌成立中国人工智能中心,由李飞飞和李佳领导。

关于离开,谷歌发言人表示,她一直计划返回斯坦福大学。

此消息一出,引发广泛讨论。

此外,年底,机器学习和大数据领域科学家张同辞去腾讯AI Lab(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职务。

据澎湃新闻报道:“至于张同的下一站,据说他将前往香港科技大学做研究。

” 2019年3月23日,腾讯宣布任命顶尖人工智能科学家张桐博士为腾讯AI实验室主任。

人工智能领域的大人物离开公司回到学术界是很难放手的。

他们被认为是人工智能与商业融合的早期领导者。

事实上,它们在实验室和实际应用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

然而,在人工智能高速发展的那一年,他们却转身离开了商业市场。

这或许是因为这些人工智能前沿专家已经在思考开发更前沿的人工智能。

例如,李飞飞曾说过:“人工智能科学还很不成熟,作为一名科学家,我感到谦卑。

这门科学才诞生了60年。

一些经典科学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比如物理、化学、科学每天都在进步,让人类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与它们相比,人工智能距离认识自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人工智能与复杂生命的融合仍然是一个话题。

勘探。

一方面,现有的机器视觉、深度学习、语音交互等技术在与场景深度融合的可能性方面还需要更多的尝试。

另一方面,很多人还在大胆尝试让机器拥有情感,成为更聪明的人工智能。

这些愿景需要在技术和道德上再次讨论。

人工智能与人类生活的最佳状态是什么?我们仍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