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从儿童用户行为角度分析如何做儿童可穿戴设备

时间:2024-05-22 14:34:11 科技赋能

可穿戴设备蓬勃发展,注重儿童安全的可穿戴设备在市场上更受欢迎。

目前国内市场上有几家公司在做儿童智能穿戴设备,包括以搜狗、Helium为代表的手表、手环,以及智能定位鞋。

这个领域有很多不同的品牌。

今天我们只从儿童用户行为的角度来分析如何制作儿童可穿戴设备。

搜狗唐猫儿童手环儿童卫士,左边是二代产品,右边是一代产品   1.安全不等于定位。

从空间位置来看,家长最担心孩子安全的应该是户外陌生的环境。

或者在室内,第二个地方是学校,第三个地方是家里。

定位是基本功能,但并不意味着安全。

例如,如果你在幼儿园或楼下的社区被撞昏了,家长可能知道位置,但不知道孩子已经不安全了。

孩子发烧或者生病的时候,可能很难或者不可能准确地向幼儿园老师或者家长解释,所以监测孩子的心跳和体温相对于定位来说是更重要的功能。

同样,基于重力感应和垂直距离判断“跌倒、跌倒、长时间站立、高速移动”等行为的能力也比定位功能更重要。

因为对于3-10岁的孩子来说,当他们活动时,他们更容易摔倒。

除了睡觉,他们很少长时间保持静止。

如果他们这样做了,这可能是“发生了什么事”。

对于走失、被拐等情况,孩子的生命至少在短时间内可能是安全的,但行为受到限制。

如果孩子被拐卖,不适合给孩子打电话,或者孩子用本产品给父母打电话寻求帮助,只会让人贩子扔掉手环。

如果对儿童安全最大的担忧是迷路和被绑架,那么隐蔽的便携式设备或鞋中的跟踪设备会更方便、隐蔽且更适合跟踪。

(被拐卖的儿童会被人贩子立即换上外衣,但鞋子和内衣往往被忽视。

)因此,儿童安全可穿戴设备,更深入,可以从儿童的行为和极端行为角度提供合理的判断。

行为判断。

安全信息和可靠使用。

2. 监测重点应解决家长对孩子安全的担忧。

大部分都是因为孩子不在身边造成的。

当孩子在路上、在幼儿园、在学校时,工作中的家长无论时间、精力都应该监督孩子。

这是一种不合理的做法。

假设一个在幼儿园的孩子,每天都是由家长送去学校,或者坐校车去学校,在课堂上吃饭、午睡,然后下午家长去学校接孩子。

他在学校的控制下有6-8个小时,从时间、精力和责任上来说,最好由专职老师来监控孩子入学到离校安全到家这段时间。

专任教师将监控所有学生安全到家,学校将设立数据监控交互中心。

孩子们甚至被迫佩戴安全装置。

每个孩子家里都会设置一个设备或登记点来自动配对。

只要他们到家,或者一旦被家长接管,监控过程就会自动完成。

人们对这种儿童可穿戴设备能否被幼儿园或小学的学校和课堂老师接受存在一些疑问。

因此,我认为更合理的儿童安全保护应该与学校合作作为基本且必要的装备。

学校是集中管理的中心,家长点对点的管理是辅助管理。

3、儿童心理 不要猜测儿童安全佩戴装备能否做好。

不要猜测孩子的心理。

我们每个人都像个孩子一样长大。

从3岁到10岁,这是一个充满乐趣和活动、充满好奇心的时期。

但70后、80后、90后,每个时代童年的环境、游戏和孩子都有不同的游戏行为。

应该找几家幼儿园去观察、模拟真实的情况,以孩子的行为为出发点。

孩子们天性贪玩、好奇,对新事物的好感往往不会持续太久。

目前的手环、手表品类过于注重儿童操作。

我认为这没有必要。

如果主要目的是安全监控,那么设备应该尽可能隐蔽、尽可能小、靠近身体而不被发现,或者尽可能被动,不需要主动就能进行持续的安全监控。

由儿童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