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中国人面临着严重的健康问题。
据不完全统计,乳腺癌是中国女性最常见的癌症,每10万人中有21.6例;我国有3.3亿高血压患者,相当于每4人就有1名高血压患者;而随着人口老龄化,每年新增帕金森病患者达10万以上,目前已达1万左右。
当今生活中威胁人们健康的因素越来越多。
随着人们健康防护意识不断增强,各种医疗卫生设备不断进入大众视野。
其中,可穿戴医疗设备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
据搜狐网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为。
每年市场规模已发展到5亿元。
2亿元。
从数据可以看出,可穿戴医疗设备领域正在如燎原之势般增长。
近日,可穿戴乳腺癌检测设备公司Cyrcadia Asia开发出一款智能可穿戴胸罩插件,可以提供乳腺癌的准确早期检测;医疗设备制造商欧姆龙开发了HeartGuide智能手表,可以实时监测血压和心率; Apple Watch 开发了新的 API 来追踪帕金森病症状等。
现在,市场上有很多这样的产品,那么是什么推动了可穿戴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呢?可穿戴医疗设备如此受欢迎,其背后有何魅力?短时间内,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市场规模增长不少。
那么,是什么因素让可穿戴医疗设备大受欢迎呢?首先,可以实时监控。
可穿戴医疗设备可以通过传感器将人体的生理数据反映到人们的移动设备上,为用户提供数据,以便用户实时监测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今年,华硕发布了首款智能手环——ASUS VivoWatch BP。
其主要功能是血压检测和AI健康管理功能。
它也是市场上为数不多的可用于检测血压的可穿戴医疗设备之一。
据了解,华硕VivoWatch BP可以记录血压读数以及其他健康数据,包括心率、睡眠质量、压力指数和活动数据。
而且,这款手环还可以自动识别用户的运动状态,让用户获取的数据更加精准。
如果用户想知道自己的血压,只需要看一下手环就知道了。
无需使用传统的血压计来测量,更快捷、更方便。
如果发现血压升高,可以立即采取措施降低血压,以减少因高血压引起的中风、脑出血等症状的发生。
如今,大多数可穿戴医疗设备都提供实时监控。
例如,北京瑞仁科技医疗有限公司研发的Raing智能儿童电子体温计,具有高低温报警、服药提醒等功能,并可实现终端远程监控。
乐心医疗研发的智能手环mambo HR可以精准测量心率,记录用户的身体健康数据。
这些产品监测到的数据会实时反馈给用户,以便用户能够快速采取对策。
其次,可以降低医疗费用。
由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时效性,它们不仅可以释放传统医疗资源,还可以开辟新的医疗方式。
例如,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往往会出现一些问题,所以去医院需要繁琐的挂号和咨询过程。
如果使用可穿戴医疗设备,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而且如果出现问题,还可以直接反馈给医生,医生可以根据反馈及时进行家访或远程会诊,大大减少了治疗费用医生和患者双方的费用。
据北京日报报道,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管辖范围内的东里社区、西里社区、十里布社区90%的老年人将配备一套智能可穿戴医疗设备。
这些设备的实时监控数据将通过互联网同步到八里庄社区。
李庄区第二卫生服务中心信息平台。
当老人的健康指标出现异常时,医护人员会赶赴现场实施医疗干预。
对于这种微小的异常情况,可穿戴医疗设备可以协助医生及时为患者提供治疗。
同时,患者还可以通过指标的变化及时纠正病理变化,避免急诊和住院,减少就诊次数,缓解医院床位紧张的情况。
第三,提供医疗大数据。
可穿戴医疗设备可以收集用户的健康数据。
这些数据不仅可以提供给医疗机构服务患者,也可以提供给不同行业并驱动其发展。
据了解,像Emdeon这样的公司每年都会通过互联网收集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医疗数据,然后比较和分析更有意义的数据,为医疗组织提供更有价值的信息。
对于医生来说,这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对患者的诊断也会更加科学。
除了给医护人员带来便利之外,可穿戴医疗设备提供的医疗大数据也为其他行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例如,专注于糖尿病管理的可穿戴医疗设备公司WellDoc向保险公司提供数据,保险公司愿意为用户提供承保。
CardioNet作为远程心脏监测服务提供商,可以向科研机构提供监测数据进行研发。
大数据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人们的现实生活中。
可穿戴医疗设备收集人们的身体信息,然后整合这些数据,为人们提供更直观、更有效的服务。
综上所述,可穿戴医疗设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用户提供理性指导,同时也可以为医疗机构和不同行业带来数据支持。
然而,可穿戴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可以说,优势与挑战并存,其产品仍需完善。
准确性和安全性还有待提高,可穿戴医疗设备仍在路上。
如今,市场上有许多可穿戴医疗设备。
可以说,他们已经成为很多企业的“热门肉”。
然而,俗话说“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骨感”,可穿戴医疗器械市场真的光明吗?从市场上的可穿戴医疗器械产品来看,大部分产品在准确性上有所欠缺,一是检测数据不够准确,体验较差。
可穿戴医疗设备为人体健康大数据的检测提供了技术支撑,但准确度难以鉴定。
腾讯数码表示,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心率的测量基本是准确的,但在血压等其他方面,目前还没有方法可以准确测量,准确度还远远达不到。
例如,37度腕带可以用来检测心率和血压,但测量血压时,血压偏高,没有收到通知。
这说明检测到的数据与监控程序不一致,导致手环没有响应。
用户自然无法及时采取措施,体验较差。
二是个人信息安全问题。
可穿戴医疗设备是最贴近人体、实时监测健康数据的设备。
它不仅可以收集用户的基本信息,还可以收集实时的客观生活信息和主观输入事件信息。
这些个人隐私信息很容易受到黑客攻击。
一旦用户的隐私受到攻击,就可能威胁用户的生命和健康。
国内互联网安全漏洞平台五云网的一名网络工程师曾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目前可穿戴医疗设备还没有相关的网络安全技术标准。
不仅如此,国内一些可穿戴医疗设备厂商还出现了未授权访问漏洞,使得攻击者可以通过接口窃取用户的云端信息。
由于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天然属性,与用户的个人信息强绑定,黑客很容易受到利益或竞争对手驱动的入侵,因此用户的隐私权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三是医生研发参与度低。
近日,联合实验室主任、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刘成宇呼吁更多科研单位和企业真正投入可穿戴设备的医疗研发。
他表示,目前国内可穿戴医疗器械行业,很多企业和研究所没有较强的科研团队储备,因此在医疗领域的技术投入相对较少。
由于医生研发参与度低,某种意义上“无血”的血糖仪、血压计并不可靠,因为这些设备缺乏准确的医疗特性。
因此,这无疑是可穿戴医疗设备面临的挑战之一。
一。
从这一点来看,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对症下药,推动可穿戴医疗设备健康发展,正是因为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发展还存在诸多挑战。
因此,大多数可穿戴医疗健康设备只能提供数据监测功能,无法完成一些非常专业的任务。
数据收集工作。
但未来,可穿戴医疗设备将为用户提供诊断、检测、干预一体化服务,从而为用户提供最便捷、实用的移动医疗健康福利。
具体来说,可穿戴医疗设备的改进可以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收集、汇总疾病数据,使监测数据更加科学。
医疗级可穿戴设备的主要特点是针对某种疾病。
由于这些患者有各自的病理特点,该设备重点检测某种疾病的症状,收集数据,然后与国家鼓励的分级诊疗相结合,并与医疗机构进行有效合作。
不仅需要加强对医疗级可穿戴设备的检测,可穿戴医疗设备还需要掌握主要患者人群入口和数据监测入口,进而加强疾病证??据的记录、汇总、整理和分析,使监测数据更有效。
性、医学和科学。
据Artery Network报道,数字糖尿病护理公司Glooko的胰岛素管理系统通过网站或移动应用程序获取用户血糖相关数据指标,然后进行统一记录、跟踪和分析。
目前,Glooko支持26种血糖仪,覆盖美国85%的品牌,患者可以使用8种移动设备采集数据,方便整合不同设备采集的分散数据。
经过对照实验给出的数据更加可信。
进而实现数据共享,促进移动医疗的发展。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移动医疗平台的发展,未来的医疗级可穿戴设备必将推动其云化建设,将数据上传到云端,实现互操作和共享。
医生远程会诊后可以提出诊疗建议并开药。
。
如果可穿戴医疗设备能够实现患者、医生和云端的无缝连接,那么这将快速推动远程移动医疗的发展。
近日,华智智能打造的“智能制造+云”互联网平台,实现了设备与设备之间、设备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互联互通。
未来,如果这样的平台能够应用到医疗领域,将有利于医疗数据的共享,促进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发展。
最后,提供医疗支持,使其具有医学价值。
目前,正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医疗专业资源的支持,可穿戴医疗设备缺乏真正的医疗功能。
可穿戴医疗设备要想医疗化,需要强大的医学专家团队的支持,需要植入更多的医学原理和技术服务,提升其医疗应用的价值。
如今,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发展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