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国际空间站首次迎来AI,为人们呈现丰富的表情和笑容,增加宇航员交流频率

时间:2024-05-22 13:35:09 科技赋能

外太空是生命禁区。

长期以来,除了太阳之外,只有人类能够在这片区域持续活动。

最早由各国共同建立的大型空间是国际空间站。

它于2001年设计并实施,虽然是人类历史上最大的空间站,但它只是一个密闭的小黑匣子。

一个人只要长期被关在这么小的黑屋子里,其实就会出现很多问题。

因此IBM和空中客车公司联手打造了这个重11磅的大脑,它可以漂浮在外太空,帮助宇航员执行日常任务。

这个人工智能的名字很长。

它被称为Crew Interactive Mobile Companion(简称CIMON)。

因为我们想顺利调用,所以就叫它Simon。

西蒙是一批货物的一部分,其中包括重约 2.7 吨的太空补给食品和水。

它们一起被放入太空舱,将于7月2日从猎鹰9号发射到外太空,与国际空间站对接。

西蒙预计将于 12 月 12 日再次返回地球。

这个金属球是利用 3D 打印技术将金属和塑料混合而成的,在地球上净重 11 磅,大约与篮球大小相同(可能略小)。

更大),并运行 IBM Watson 系统的修改版本。

这种人工智能金属球将由专门的宇航员在空间站进行测试。

这种人工智能的用途之一就是增加与宇航员交流的频率,同时也可以消除未来的一些孤独感。

这种人工智能的主要工作是跟踪宇航员完成太空任务的进度,并就如何最好地进行提出建议。

就像桌面助手一样,Simon 可以识别语音、合成声音,并且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交互。

毕竟,外太空是一个死寂黑暗的地方。

小团队如果长期生活在这么小的空间里,每个人都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

西蒙的出现可以预见我们将走向更加光明的外太空。

人工智能也将为我们的外星科技点亮一盏火炬,照亮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