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网易在京东金融平台发起“共创”活动,动员音乐爱好者打造首款智能音箱“网易三音”“云音箱”距离众筹结束还有8天,但完成率已达%,众筹金额已突破1万。
考虑到该产品售价为1万元,众筹规模为1000元起,这样的成绩是非常了不起的。
从众筹页面来看,目前已有知名支持者为网易三音云音箱捐款10元。
大多数人都支持最低档的人民币,但也有15名支持者选择了10个10元的音箱。
智能音箱价格战,网易不参与。
轮流补贴小爱音箱mini、天猫精灵魔方、叮咚mini2、小度智能音箱等后,冲击了市场教育和用户认知。
人们似乎已经得出结论,智能音箱的价格应该是一两百元。
无论是市场反馈数据还是京东等电商平台的直接观察,千元左右价位的智能音箱销量远低于入门机型。
猎豹移动今年推出的小宝AI音箱,主打音质,并精心将价格定在万元,但显然不如预售阶段的万元尝鲜价那么有吸引力。
去年,出门问问高调宣布推出Tichome,主打发烧级音质。
CEO李志飞表示,以低成本与竞争对手竞争可能不太可行。
不过,今年它仍然推出了不到1元的Tichome迷你版。
黑网易三音云音箱战略性放弃音质,依靠性价比开拓市场,已成为厂商共识。
但网易云音乐似乎正在沿着出门问问和喜马拉雅的道路走下去。
相比出门问问,网易云音乐更像喜马拉雅。
毕竟,它有一条内容护城河。
QuestMobile《年中国移动互联网年度报告》显示,一线城市手机网民最喜爱的前10款应用中,网易云音乐以0.62的活跃渗透率TGI位居第一。
截至今年11月,网易云音乐正式宣布用户数突破4亿。
有足够的用户池来转化销量,网易三音云音箱的定价似乎也有足够的底气。
不管价格高不高,网易本身认为价格在智能音箱中算处于第一梯队,但只是从价格上来说。
但这个价格,让网易感到愧疚。
我觉得是这样的。
今年3月份,有传言称网易将推出智能音箱,5月份又传出要发布。
直到7月23日,网易三音云音箱才在京东正式上线众筹。
只是“悄悄”说比“正式”说要好。
不是通过发布会,而是在众筹平台上上线,难免有人会说这是为了试探市场反应。
显然,制作扬声器并不难。
无论是依靠深圳的供应链解决方案,还是依靠自身的研发,当前市场上的玩家都可以打造出对用户来说可用且物有所值的产品。
然而,通过巨额补贴获取用户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
在小爱同学、天猫精灵百万销量的刺激下,以百度小度智能音箱为代表的补贴玩家定价疯狂。
小度智能音箱售价89元,尝鲜价89元。
目前京东已售出7万多台。
如果单台补贴超过100元,至少浪费了1万元。
如果真的有几百万销量的话,补贴金额就上亿了。
当然,百度起步很晚,真正补贴几亿的还是阿里巴巴。
当年双十一期间三天销量破万的天猫精灵X1,是通过售价从99元降到99元,补贴4亿元取得的。
然而,这显然不是长久之计。
阿里巴巴的另一款产品天猫精灵方糖售价89元,京东叮咚mini 2会员价79元,现已恢复正常价格。
即便如此,动辄几千万、上亿的补贴确实是大厂商才有的底气。
20天1万元的众筹金额不算小,但要等于用户购买计划就有点牵强了。
与4亿的用户基数相比,支持的用户还不到一个,比例确实巨大。
最终,音质可能达不到大多数用户的要求。
音质是必需品吗?这取决于用户的耳机。
过去,网易只是通过网易的严格筛选才推出蓝牙音箱。
突然推出智能音箱会不会迈得太大了?真的不。
首先,供应链层面的整体解决方案已经非常完善。
良好的音质和好看的ID设计,才算是一款合格的智能音箱。
至少在研发周期上,网易已经努力了很长时间。
据悉,网易这款三音云音箱的研发工作已经接近一年半的时间,从立项到交付的时间比正常的九个月要慢很多。
老板丁磊亲自主导产品研发。
网易三音云音箱的出现据说是苹果HomePod的加长版。
事实上,因为它是红色的,所以显然是以灯笼为原型的。
不过据悉还有黑色版本,其来历不明。
远场语音识别和语音合成由若琪提供,硬件解决方案由Spichi提供,网易AI事业部做语义理解,最后是音质。
虽然我们没有听说过网易三音云音箱,但是音质好不好,从网易做的蓝牙音箱上就可以了解了。
据悉,网易打造的三音云音箱是专为音乐爱好者定制的。
为保证卓越的音质,扬声器单元由丹麦百年HiFi扬声器制造商Peerless独家打造,采用磁流体全频扬声器技术,精准还原人声。
从尺寸上就可以猜到,音质绝对是不错的。
智能音箱的普及印证了人们对音乐的需求,但仅涉及单一的室内公共播放场景。
在地铁上听歌的网易云音乐用户还是不少的。
不过,在地铁线路上行走时佩戴降噪耳机的用户并不多见。
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数据显示,近 50% 12 至 35 岁的人使用个人音频设备的音量太大。
这完全符合人们使用非降噪耳机的习惯,即因环境噪音过大而增大耳机的音量。
然而,大家能想象到的舒适的音乐体验,可能就是木地板、纯棉沙发、纱帘、黑胶唱片、流动的音符。
一切都被贴上了“安静”的标签。
可想而知,那些能够忍受大声伤害耳朵的声音的用户,对音质的挑剔远不如对音质好坏的辨别能力。
我国降噪耳机市场目前由Bose和索尼占据主导地位,而FIIL、小鸟音响等新来者尚未成为大玩家。
由于技术含量高、市场集中度高等因素,降噪耳机的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价格基本都在千元以上。
品类认知度不足,价格又让相当一部分用户望而却步。
所以现在的情况是,地铁里挤满了带着苹果原装耳机听音乐、看剧的人,正走向不可逆转的耳朵损伤。
追求音质的用户往往有足够的购买力去追求好的音响设备。
另一方面,好的音响设备并不能吸引那么多追求音质的用户。
靠音质吸引用户付费并转化为音箱销量,我们给网易打个问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