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游《口袋妖怪GO》的蓬勃发展,让之前“冰冷”的增强现实(AR)技术得以顺利落地到大众面前。
当玩家通过手机摄像头捕捉真实场景中的“精灵”时,感受到这一全新人机交互平台带来的革命性的用户体验。
由此,科技巨头和投资者看到了AR技术的巨大市场潜力。
在虚拟现实(VR)行业成为资本角逐的战场之后,AR“淘金热”也开始了。
“小乐趣”《口袋妖怪GO》引发的 后续效应的成功,让人们看到了“将虚拟世界融入现实世界”带来利润的可能性。
实体商家纷纷设置精灵“诱饵”增??加客流,相关题材的电影开始拍摄,大量AR游戏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发。
多家科技巨头近期纷纷表示要大力推广AR技术……“AR将人们从小屏幕中拉出来,放到了更大的屏幕上。
” “自然的物理空间可以衍生出许多线下相关服务,包括通过控制人流带来商业和社会价值。
”中国AR初创公司梁丰台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廖春元表示。
继微软的Hololens眼镜和谷歌之后另一家科技巨头 Glass 也加入了 AR 硬件的竞争。
CPU 巨头英特尔最近宣布,其 AR 眼镜“Remote Eyesight”将在下个月的英特尔大会上发布。
他认为《口袋妖怪GO》是“创新应用和整个生态系统发展的证明”。
Facebook CEO扎克伯格日前也对媒体表示,虽然AR仍然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并且在商业化方面落后于VR,但在未来五到十年内,有望推出VR头盔类似于Oculus Rift成熟的AR产品“今年以来,似乎每隔几个月就会有关于AR的大事件在微信朋友圈上刷屏,从谷歌眼镜、微软HoloLens,到‘ AR初创公司Magic Leap基于光场技术推出的大型AR项目。
“鲸鱼视频其实是在‘教育’市场,激发了很多潜在的应用需求。
”廖春元说。
新一代计算平台或许可以用“润物细无声”来形容通用计算平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
。
最早的人机交互界面是单调的DOS系统和键盘。
后来,Windows开始使用图形界面和鼠标。
如今,智能手机平台和移动互联网已成为主流,用户范围和应用场景大幅增加。
“智能手机屏幕小,不支持自然交互,所以还不是极致。
只有AR才能突破整个物理世界。
近眼显示让人们可以随身携带60英寸的虚拟大屏,还可以支持人与人之间的语言和动作的交流,自然交互。
”廖春元表示,AR有潜力成为下一个主要的通用计算平台。
“现实与现实结合”是AR的核心。
如果说VR技术是让人们完全沉浸在计算机模拟的沉浸式虚拟世界中,那么AR技术则是利用摄像头分析真实事物的位置和角度,将虚拟图像叠加在现实世界上。
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计算机科学系教授顾险峰表示,AR技术的门槛比VR更高。
要使虚拟物体与真实场景自然融合,需要实时感知周围环境的几何信息;追踪头部位置和姿势,需要实时定位和地图构建技术(SLAM);要实现人与AR系统的交互,还需要手势的实时识别。
这些都是AR需要改进的技术难点,但《口袋妖怪GO》的成功让人们认识到“在技术尚未成熟的同时,AR技术已经可以改变游戏模式”。
廖春元认为,VR的关键点是虚拟性,可以伪造真实的事物,将人从物理世界中分离出来,置于程序世界中,适合娱乐、直播、电影; AR的重点是现实,是在现实的基础上叠加的,离不开线下世界。
场景化操作,因此在现实生活中拥有更广泛的应用场景,如导航、工业设计、旅游、教育、医疗保健等。
市场研究公司Digi-Capital发布的报告称,到2020年,市场规模AR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亿美元,远高于VR的1亿美元。
中国寻求“单点突破”,中国投资者也开始涌向AR领域。
《口袋妖怪GO》游戏上线没多久,就有大量经纪公司组织组团考察AR公司,廖春元已经接待了很多组团。
“2018年、2016年,人们对AR了解不多。
但未来,尤其是最近,很多资本已经开始布局,VR热潮开始有些放缓,AR正在成为热点”廖春元说。
今年2月,Magic Leap宣布获得7.94亿美元新一轮融资,由阿里巴巴领投;联想和腾讯投资了硅谷热门的 AR 初创公司 META。
百度分别于2018年和2018年注册了两项AR专利,涉及移动终端的增强现实方法和系统。
其深度学习实验室也一直在进行三维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与国内VR行业已初步实现从硬件设备、内容制作、分发平台等全产业链布局不同,国内AR初创企业仍处于探索阶段,主要集中在AR应用层面,可既做底层开发平台,又做智能手机。
正式发布眼镜和其他硬件产品的公司仍然只有少数。
“虽然在先进性上,中国还是落后美国一点,毕竟美国介入得更早。
但中国发展得很快,初创企业会做一些差异化的工作,可以在单一突破上超越它, ”廖春元解释道。
廖春元认为,AR的核心是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
放眼世界,中国人在这方面“一点也不差”。
在图像识别、人脸、手势识别等基础技术方面,国内外差距正在迅速缩小,并有追赶之势。
在谷险峰看来,从技术角度看,中国的硬件发展速度和规模目前正在追赶欧美。
未来AR行业一定能与欧美竞争。
“这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教育的支持等等。
年轻人的投资。
“此外,中国巨大的移动市场和消费者帮助新技术迅速传播。
”这并不意味着某些东西在完全成熟之前就不能产品化。
技术和数据可以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进行优化,实现产品化和商业化。
当这样的点越来越多,最终就会连接成一条线。
做面条的时候,AR已经渗透到生活的各个角落。
”廖春元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