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空气净化推向市场以来,它似乎成为了很多企业进军家居市场的突破口。
无论是传统家电厂商,还是以小米、锤子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还是初创公司,都推出了自己的空气净化器产品。
然而,原本因雾霾、空气质量不佳而火爆的空气净化器,如今在销量和销量上却亮出了“红灯”。
作为受季节和环境因素影响较大的家电产品,空气净化器企业面对不利的市场走势,也积极展开“自救”。
从目前来看,空气净化器的迭代更新速度非常快,正逐渐从纯功能性产品向设计美观、功能复杂的综合性产品过渡。
于是乎,目前市面上的空气净化器就变得“千奇百怪”了。
一些空气净化器厂商甚至在商业模式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空气净化器的“技能树”失衡了呢?销量和销量双双暴跌,空气净化器触及天花板。
毫无疑问,这几年糟糕的空气质量让空气净化器这个产品迅速流行起来。
但去年成为了这款产品发展的转折点。
北方整个冬季几乎有几天没有雾霾,蓝天白云成为常态。
于是,空气净化器这个原本就“恐慌”的产品瞬间陷入了低谷,直到现在仍然无法恢复。
奥维云发布的空气净化器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空气净化器市场零售额为58亿元,同比下降29.5%,降幅为历年最大。
上半年家电品类。
研究机构中怡康数据显示,今年1-6月空气净化器零售市场总体规模为1万台,较去年同期下降28%。
销量和销量的直线下降,意味着空气净化器已经触及发展天花板。
事实上,空气净化器此前更多的是必需品,人们购买空气净化器的动力主要是为了应对雾霾天气和恶劣环境。
因此,相关企业也将发力重点放在了技术层面。
CADR值(洁净空气输出量)、CCM(累计净化量)、过滤器类别等级、能耗等级、电机品质、净化技术等,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
然而,面对新的市场环境,单纯从纯粹净化的角度打造空气净化器产品似乎已经落后于时代了。
各种稀奇古怪的事情!空气净化器展现出新的形态。
既然已经确定单纯净化已经不能形成消费动力,相关企业很快就找到了新的突破口。
最重要的方向之一是在保证净化能力的同时融入更多时尚的设计元素。
这样可以让空气净化器摆脱冰冷的形象,变得更加符合家居氛围。
比如国内品牌SMASK推出的一款空气净化器,上部是一个鱼缸,下部可以净化空气,从而成为客厅角落里的一道风景。
韩国设计师Seokmin Jang的创意也正在受到相关企业的关注。
他设计了一款壁挂式空气净化器,自带绿植系统。
这样一来,不仅净化了空气,还给家居增添了更多的自然元素。
此外,一些企业将“沙漏”元素融入到空气净化器的设计中,使其看起来更具艺术感。
而且当这款空气净化器工作时,沙漏中的水滴也会上下移动,增添了几分美感。
而康丰则另辟蹊径,在家用空气净化器产品中采用了医疗级技术。
康风推出的空气净化器除了净化空气外,还可以去除细菌和病毒,满足了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除了设计,空气净化器的商业模式也在发生变化。
例如,一些企业采取“先租后买”的模式。
消费者只需缴纳押金和租金即可使用空气净化器一段时间。
这个方法非常适合冬季推广。
虽然没有直接销售产品,但“先租后买”的模式显然更具发展潜力。
没有“技能树”,适应市场变化才是关键。
看看这些空气净化器。
它们是否打破了你对此类产品的固有认知?它们给人的感觉是整体变得“温暖”,更有设计感。
在如今空气净化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这些产品的出现其实也算是注入了“新鲜血液”。
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这样的空气净化器会更容易接受,从而产生消费欲望。
因此,形态、模式发生变化的空气净化器其实并不是“技能树”。
它们只是适应市场变化的措施。
毕竟,在当今激烈的竞争中,能够生存下来才是最重要的。
只有能够适应市场变化,才能成就“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