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从零到世界第二,丑又火的小米手环

时间:2024-05-22 13:12:31 科技赋能

不管你怎么吐槽小米,它的产品还是卖得很多。

无论你喜不喜欢小米,总有那么多人自觉不自觉地成为小米的支持者。

当我春节回到学校,看到老师们还在使用诺基亚功能手机时,我清楚地感受到了这一点。

她对我说:“很多人都说小米好,我也想换一个更好的手机。

”显然,无论大家眼中的小米产品好不好,人们对小米总是充满了期待。

现在,不仅仅是小米手机,当小米被炒作“国民手机”品牌时,小米手环也让小米成为了全球第二大可穿戴设备制造商。

根据IDC的最新数据(下图),小米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成为可穿戴设备行业第二大玩家,排名领先于已推出六款可穿戴设备的三星,仅次于已推出六款可穿戴设备的三星。

其早在2018年就布局可穿戴被子行业的Fitbit。

值得注意的是,这份报告并未统计Apple Watch。

为什么这么多人不自觉地购买小米手环?首先,作为一个不知不觉就购买了小米手环的用户,经过几个月的体验,我并不觉得小米手环比其他竞品产品更好。

甚至可以说,小米手环的工艺、外观、功能都无法跟上Fitbit、三星Gear等高端产品。

小米手环的主要器件在佩戴时经常会被挤出手环。

不幸的是,在反复地挤、插、挤、再插之后,我还是把小米滑梯的主要操作模块丢失在了某处。

那么为什么小米手环卖得这么好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看看可穿戴设备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

目前,可穿戴设备行业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认知度还不是很高。

与许多厂商大肆炒作可穿戴设备不同,消费者的反应几乎是冷淡的。

显然,智能手表/手环/眼镜/耳机等设备并不会让用户产生购买的冲动。

换句话说,可穿戴设备已经成为用户可以买也可以不买的产品。

“买还是不买”的情况通常是在一个新产品领域处于萌芽阶段(当然,也可能是一个根本没有未来的产品)。

用户没有购买冲动,厂商也没有拿出绝对有说服力的核心功能。

在这种情况下,判断用户是否足够购买这样一款产品的标准就发生了顺序变化。

当一款产品成为“硬需”时,用户的购买标准如下:功能>价格>品牌。

比如购买手机,用户在选择手机时,首先会考虑自己最想要什么功能,然后是价格,最后是品牌。

对于喜欢自拍的女性来说,很可能会选择美颜手机。

美颜手机所谓的超级美颜功能和宣传定位正好满足了她的需求??。

但能否满足她的需求,只有她购买并使用后才能了解。

当用户浏览“必备”产品并冲动购买时,这个标准顺序就完全颠倒了:价格>品牌>功能。

尤其是当前智能手??环的功能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吸引用户的决定因素显然是价格。

最重要的是花最少的钱买一个可有可无的产品。

其次,当用户不熟悉一个新领域时,品牌知名度非常重要。

在确定了几款与小米手环同价位的候选产品后,小米手机的品牌效应开始发挥作用。

小米努力将自己打造成“性价比”的代名词,成为压倒用户心理防线的最后一根稻草。

由此看来,凭借低廉的价格和广为人知的品牌形象,小米手环已经成为脱颖而出的“第一”品牌。

智能手环的价值并不在于独立性。

越有帮助,就越容易获得认可。

当 Galaxy Gear 和 Apple Watch 等产品推出时,很多人选择批评它们,因为这些可穿戴设备并不是独立的,因此没有足够的吸引力可以让用户购买。

然而,在我看来,可穿戴设备,尤其是戴在手上的手环或手表的真正价值并不在于功能和操作的独立性。

首先,功能重叠和不独立并不能证明一个产品是否有存在的必要。

如果把智能手机比作你手中的个人电脑,那么它与台式机、笔记本电脑有很多重复的功能,有些任务需要同步到电脑上才能更容易完成。

但如今用户对智能手机的追求,已经体现了他们手中这台电脑的价值。

其次,尤其是戴在手腕上的可穿戴设备,其最大的价值在于成为未来人类生活的“助手”。

如果智能手表真如一些分析师所说,成为手机的彻底替代品,那么即使苹果找到了更好的与小屏幕交互的方式,也可能没有太大价值。

从目前来看,智能手环的核心价值在于它将成为未来物联网和人类智能生活的数据采集器和身份认证机。

作为比手机更贴近人体的智能手环,随着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将会采集到更多用户的生理甚至情感数据,而这些数据将成为智能生活的基本条件。

依靠手环收集的数据并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分析,我们可以提供更智能的服务,获得更好的生活体验。

其次,手环也成为了用户身份的认证机制。

使用手环解锁手机、开启智能家居已经成为目前最简单的方式。

那么,谁最有可能在智能手环大战中获胜呢?总之,任何一个厂商想要仅仅依靠自己的腕带产品取胜,都会成为炮灰。

原因很简单。

每个人都可以做“遥控”,但并不是所有的产品都能被你的“遥控器”所“遥控”。

系统、硬件终端和标准。

要想在可穿戴设备大战中占据有利地位,你必须至少掌握这三者中的一者。

目前看来,苹果、谷歌已经掌握了系统层面,三星等拥有传统硬件终端(家具)的优势,高通等也开始努力成为物联网标准的制定者。

所以,你看,最近,无论是“绝对不卖假货”的电商巨头,还是“买彩票参与”的搜索巨头,还是买卖版权做版权的“薯片网”视频里,他们都在叫嚣。

生态化。

显然,只有掌握了生态链或者其中的一个环节,你之前布局的很多点才能通过这条链连接起来并产生价值。

可穿戴设备的用户市场有待培育。

新产品的成功取决于它对人们生活和工作方式的影响程度。

而这并不是单纯通过做硬件产品就能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