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搭载医疗保健的可穿戴设备未来投资前景巨大

时间:2024-05-22 13:11:57 科技赋能

OFweek可穿戴设备网:国产可穿戴设备已进入“大众”通道。

周二,微信正式宣布,即日起,微信公众平台将添加新的设备功能。

目前支持接入智能穿戴设备,其他硬件设备产品将陆续开放。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迹象。

虽然到目前为止,除了时尚前卫的明星圈子之外,绝大多数人对于“圈内热闹”的可穿戴设备还略显陌生,但不可忽视的是,“可穿戴设备”正在逐渐渗透到大众生活中。

普通人的日常生活。

这种趋势已经迫在眉睫。

事实上,今年以来,包括智能手环、智能手表在内的智能穿戴设备已在国内悄然兴起。

自去年6月国科电子正式推出国科智能手表以来,奇虎于去年10月发布了专注于儿童安全的智能手环。

此后,包括华为、中兴、酷派等在内的一大批硬件公司也纷纷研发智能手环。

可穿戴产品。

艾媒咨询发布的报告数据显示,预计2020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出货量将突破1万台,市场规模达到9000万元。

国内的“可穿戴热潮”只是这一全球趋势的一个缩影。

英国移动咨询公司CCSInsight近日发布预估,随着大量新产品即将推出,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将增长20%。

数据显示,2019年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为10,000 单位。

CCSInsight预计今年出货量将增至1万台,到今年将增至1.35亿台。

从累计销量来看,未来五年可穿戴设备总销量将达到3.7亿台。

根据市场研究公司IDC的报告,2020年全球可穿戴设备数量将超过10000台,是2017年的三倍。

从现在到2019年,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将产生年复合增长率78.4%。

力争年内全球承载能力达到1亿。

不同机构的预测数据略有不同,但相同的是数据背后充满信心的增长预期。

业内人士表示,从数据中可以看出,整个行业对可穿戴市场充满信心,必将成为走在前列的行业。

这个行业经历的“风暴”之一就是资本的早期渗透。

资本实验室数据显示,今年全球可穿戴技术领域共完成64笔投资交易,披露交易金额达5.6亿美元。

事实上,资本首先蛰伏的意图和迹象已经很明显。

今年4月,可穿戴芯片初创公司Ineda宣布公司获得1万美元融资。

投资者包括半导体行业巨头高通和三星电子。

这一投资计划似乎源于对现状和未来前景的不满。

预计。

Ineda 为智能手表和其他可穿戴计算设备设计低能耗芯片。

“在当今的市场上,人们使用智能手机技术来支持这些手表,这创造了好的产品,但没有突破性的产品。

”稻田主席 Sanjay Jha 说道。

据悉,稻田将利用这笔资金开发超低能耗芯片,将可穿戴设备的使用时间延长至一个月而不需充电。

Ineda 董事会成员 Krishna Yalagada 表示:“可穿戴电子产品和物联网产品是一个开放的创新领域,Ineda 在正确的时间以真正颠覆性的结构进入了这个市场。

”国内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也正在经历这样的场景。

不过,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进入年份后,可穿戴设备的投资更多集中在医疗健康领域。

今年3月,移动健康初创公司“37健康”获得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

其产品是血压管理器应用程序。

投资方包括冰红资本、五岳资本、英诺天使基金、北软天使基金等私募机构和天使投资人赵志平先生。

据“37健康”创始人介绍,其正在与国内多家血压计厂商合作,其中与台湾某知名血压计厂商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软+硬”的商业模式。

咕咚网万元A轮融资也与医疗健康相关。

本次融资项目由深创投领投,中信资本创投参与,产品包括咕咚社区、咕咚运动App、手环、蓝牙体重秤等,通过咕咚手环、APP等监测用户运动、睡眠等情况。

,并在云中执行它们。

创建个人健康记录。

此前,咕咚曾于2016年获得盛大资本1万元天使投资。

业内人士表示,从今年一季度的投资趋势来看,进入可穿戴领域的资金猛增,医疗健康领域也日益增多。

受到投资者的青睐。

可以预见,这一领域还将持续升温。

其中,移动医疗健康服务的刚性需求成为支撑可穿戴市场的重要逻辑。

“医疗健康问题一直是全民的痛点,一方面是传统医疗的短板和局限性。

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加剧、人口流动性加大,便携式医疗老年人和亚健康人群的护理和医疗,远程实时了解家人的健康状况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移动医疗健康服务也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可穿戴设备领域,商业模式也比较明显,因此也成为可穿戴创业和投资的热门领域。

”有分析师表示。

事实上,健康和医疗可穿戴设备兴起的背后是移动健康的崛起。

据艾媒咨询统计,2018年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达到18.6亿元,较上年增长17.7%。

预计到年底,我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达到3000万元,其中医疗器械市场销售规模将接近50亿元。

业内预测,由于医疗保健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及苹果等科技巨头新产品的逐渐成熟,可穿戴医疗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不仅如此,与可穿戴设备密不可分的大数据应用在医疗保健领域优势明显。

上述分析人士表示,健康医疗设备提供的服务细分,用户群体相对固定,用户特征明显,需求明确,可用数据较多。

与此同时,传统医疗器械厂商、互联网科技公司、移动互联网创业团队都在探索这一领域。

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改变了医疗健康服务模式,使远程医疗、慢病监测、医疗大数据管理成为可能。

“目前医疗/健康可穿戴领域的方向比较明确,产品需要打磨,用户需求需要良好的体验驱动。

技术并不是不可突破的瓶颈,关键在于把握并满足需求。

”用户的刚性需求,最终落实到产品和服务上。

”上述分析师表示,医疗健康可穿戴设备的壁垒仍在专业领域,硬件创业团队与传统行业跨界合作,连接智能、互联网和专业服务,为用户提供更便捷、更优质的服务。

健康/医疗服务将是一个很好的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