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身体记忆刘鑫!智能手环的差异化关键在于软服务细节

时间:2024-05-22 12:57:20 科技赋能

OFweek可穿戴设备网:自小米宣布进军手环领域以来,部分手环团队采取降价应对这场风暴,部分团队暗示他们会采取差异化的路线来寻找合适的生存空间。

当被问及具体的“差异化”时,不少团队创始人未能回答,表示正在努力思考和探索。

“身体记忆”手环团队负责人刘鑫对这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和一些创业者一样,刘鑫并不认为小米手环会对他们产生太大影响。

相反,他相信它们将在整个生态系统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她眼里,小米手环更像是手机的配件。

属于大公司的战略布局,备受大众关注。

而她和她的团队更关注中高端用户,也就是热爱运动的人,所以他们的手环仍然以“十倍的价格”出售。

据刘鑫介绍,它们与普通的健康管理手环有很大不同,而且这并不局限于用户群体。

他们更加注重“软服务”,做了大量差异化工作。

除了让设备自动收集步数和心率外,它们还会建议佩戴者进入日常饮食菜单、筛查常见症状,并根据相关机构和个人提供的数据提供更有效的运动建议。

“我们的部分数据来自国家体育总局,根据国内的情况,我们会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年龄、什么时间适合什么样的运动。

另外,根据用户提供的饮食习惯和病理描述,为了进一步描述它们与普通健康手环的区别,刘鑫向笔者提出了两个观点:第一,运动必须持续15分钟以上,身体的热量才会开始有效地燃烧。

其次,他们的手环其实是一个小型的计算中心,可以在不脱离手机的情况下判断心率值是低于还是高于。

超过一定数量,闹钟就会震动。

这也是他们虽然优化了,但还是要每周充电一次的原因之一。

在商业模式上,刘鑫表示,他们与普通手环团队也有些不同。

除了针对大众中高端运动爱好者外,他们还将与国家体育组织合作进行定制,并于近期获得了两家大公司的订单。

有点引人注目的是,他们的手环也在努力与企业文化融合。

虽然之前我们听到过一些关于“KPI和腕带”的笑话,但在一些相对传统的公司,他们确实采用这种方式来监控员工的日常锻炼情况。

借助他们的数据库,他们可以为每个企业进行定制化定制,让员工自愿围绕不同的锻炼偏好进行竞争;有特殊情况的用户可以自行调整,而不是强迫他们这样做。

完成一定的KPI。

刘鑫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公司里负责文化的员工,让他们得到更灵活的计划制定和监控,而不是让一个好的起点变成大家暗自抱怨的事情。

除了在“软服务”上做出差异化,刘鑫等人也开始用急需服务来改变普通手环“只能佩戴三个月”的现状。

最近,他们开始在新产品中添加支付功能。

用户可以使用自己的产品进行消费、查看交易金额和交易记录。

未来,他们还将计划涉及交通系统,将“可穿戴”变成“必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