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Apple Watch交互功能和使用场景的亲身体验

时间:2024-05-22 16:20:35 科技赋能

借了同事的Apple Watch,玩了几天。

今天写下一些个人的交互和使用场景感受。

Apple Watch界面主要分为:表盘主界面、通知界面、快捷视图(Glance)、首屏图标选择界面和App界面。

Apple Watch 的主要交互方式包括:点击和滑动。

与手机的交互方式相比,主要的两种交互方式是侧面数字表冠旋转和重压。

另外,Apple Watch不具备手机的长按、双击、多指等交互操作。

侧表冠旋转交互:可以旋转表冠实现列表界面的精准滚动;在圆形选择界面上切换选项,例如:在喜欢的联系人界面上旋转来切换联系人;缩放选择;例如,通过旋转表冠,可以从主屏幕的应用程序选择界面切换到当前位于中央的应用程序界面;按键交互:调出右键菜单,最多可放四个功能;再按一次进入编辑模式;例如,按表盘主界面进入选择界面,选择表盘,或者自定义表盘显示元素; Apple Watch 页面导航方式 Apple Watch 有两种导航方式:页面导航和分层导航。

页面导航主要适用于扁平结构,各个页面没有直接关联;分层导航适用于架构或层次结构较复杂的情况。

通知已连接到 iPhone,您可以使用 iPhone 上的 Apple Watch 应用来定义哪些应用可以显示在通知中心中。

Apple Watch可以通过主界面查看时间、天气、日程、运动等相关信息(表盘上显示的信息可以自定义,如天气、日程、时间、星期、运动等)。

来电、消息、电子邮件等即时消息通知,让用户可以立即收到通知,并可以选择忽略或干脆回复。

贴心提醒功能贴近手腕,实时监控用户当前状态。

如果检测到用户久坐,每隔一小时就会提醒用户站起来活动一下。

用户可以选择忽略Apple Watch上的通知消息或单击查看它们。

详情查看界面提供简单的回复操作,主要是语音识别输入和表情回复。

复杂的操作不适合较小的手表屏幕,Apple Watch 也不支持。

关于通知,除了一些即时消息之外,一些可以读取用户地理位置信息的应用程序也会根据用户当前的地理位置,结合当前的时间和场景来预测推送通知。

例如,当我个人使用时,大众点评会在我外出时弹出窗口提示我附近商家的折扣信息,并刷新我的位置。

快捷方式视图可以通过iPhone上的Apple Watch快捷方式视图定义哪些应用程序可以出现在快捷方式视图中,并且可以调整排序。

轻轻抬起手腕,向上滑动调出快捷视图,向左或向右滑动切换页面,查看一些精细的信息摘要(电量、日程、运动状态)或进行简单的操作(音乐播放控制、心率测量、切换手机)模式等);或 选择视图,点击进入进行进一步操作。

快捷方式视图不仅仅是应用程序的快速入口。

快捷视图的显示空间有限,因此在设计快捷视图时需要相应的app对信息进行过滤和提炼。

仅以简短的形式呈现最重要的信息。

就我个人而言,根据我的经验,页面只能通过向左或向右滑动来切换。

设置页面过多会影响切换效率。

预计用户实际使用时设置页面不会超过10屏。

关于iPhone和Apple Watch的关系:毫无疑问,第一代Apple Watch严重依赖iPhone。

没有 iPhone,Apple Watch 还能做什么?只能显示时间、计时、闹钟、心率测量。

但我们不能简单地将 Apple Watch 视为另一个屏幕。

Apple Watch是iPhone的扩展和补充。

比如作为扩展:更贴近用户,让数据采集和测量更加方便、快捷;作为补充,或者在行走或专注于某项任务时,它可以通过振动等轻微提醒,及时向用户传达重要信息。

毕竟,智能手表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挖掘使用场景、培养用户使用习惯方面还远远不够。

这是一个屏幕时代。

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电视和手表也将是一个连接的时代。

手表有着离用户更近的天然优势,因此在连接人与其他设备方面有更多的想象空间:智能遥控器、智能家居伴侣钥匙、控制汽车门开关、数据采集等。

吐槽:关于支付宝和微信的Watch Kit应用功能,支付宝仅保留三个重要的支付相关功能:支付码、余额宝收入、查看汇率;而微信则保留消息、好友(添加好友请求、雷达添加好友、明星好友)、朋友圈和个人二维码。

对于以发图片为主、更新频繁的朋友圈,在手表上查看并不方便。

我个人认为对于用户来说更实用,因为用户对于支付需求已经形成了习惯。

因此,设计师和开发人员根据手表的使用场景和限制重新评估设计至关重要。

由于懒惰或工作量问题,他们无法复制移动设计。

PS:关于手表未来的发展,除了解决众所周知的电池续航问题外,我们希望支持更多更符合手表的实用功能:比如公交支付、血压测量、体温测量、 E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