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俄罗斯世界杯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时,加拿大蒙特利尔也举办了足球世界杯,但参赛的球员是不是人类,而是机器人。
近日,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比赛中,浙江大学ZJUNlict队获得机器人足球比赛小组冠军。
这是浙江大学队第三次夺冠。
用“嘴”运球,机器人世界杯的比赛规则与人类世界杯有些不同。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ZJUNlict队队长黄哲元介绍,机器人世界杯比赛场地为12米×9米,分为两半场,各半场5分钟,死者球和补时将暂停。
两队各有八名球员。
为了测试机器人的避障能力,比赛过程中不允许双方发生碰撞,因此球员之间不会出现真正的世界杯火花四溅的场景。
该机器人嘴里有两根金属棒,可以击打球来传球和射门。
运球涉及通过嘴吸球。
双方争夺时,一不小心,球就会被对方吸走。
机器人传球非常快而且准确。
基本上是直接传到嘴里的。
比职业球员更精准,而且不需要停球。
“最强大的大脑”控制着游戏的结果。
虽然机器人很小,但在游戏中所展现的技??术却非常令人印象深刻。
浙江大学控制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ZJUNlict团队主教练熊荣告诉记者,赛场上的机器人都是执行者,所有指令都是由外界“最强大脑”发出的场。
据了解,机器人世界杯比赛场馆上方共有8个摄像头,负责各个区域的图像记录和传输。
每个机器人的顶部都有几个色块。
摄像头将图像数据传输回具有“最强大大脑”的电脑主机。
主机根据色块判断机器人的位置、方向和状态,并根据全局情况及时分析并下达各机器人下一步动作的指令。
“最强大脑”算法的实时性非常重要。
“一个图像周期是16毫秒,我们必须在16毫秒内完成计算并发出指令,否则就会出现延迟和错误。
”熊荣表示,有些团队的机器人智能非常好,但消耗大量计算资源。
如果机器人不能及时接收指令,就会在场上显得“傻”。
随着人形机器人逐渐三夺机器人世界杯,熊荣表示,Robocup的目的是引领技术发展,而不仅仅是为了踢足球。
这些足球机器人的很多技术正在逐渐应用到工业中,比如轮式运动、导航等,这些都在工业机器人领域有所体现。
此外,多机器人协作技术还有军事应用。
机器人世界杯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出一支完全自主的人形机器人队,到2020年能够夺得人类足球世界冠军球队。
从目前的技术来看,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一段时间。
熊荣认为,人形机器人目前存在行走稳定性、持续运行能量供给等问题。
近年来,浙江大学研制了乒乓球打球机器人和时速3.6公里的跑步机器人。
不过距离2018年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