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人与机器不可能融合吗? 8月30日,张建伟院士在上海宣布

时间:2024-05-22 12:44:09 科技赋能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人机融合已成为机器人未来最重要的发展趋势。

也就是说,机器人和人类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人机融合不是给机器人下达指令。

,而是让机器人成为人类的伴侣。

所谓人机一体化,是指机器人能够与人在同一自然空间工作,能够紧密协调,能够独立提高技能,能够自然交互,同时保证安全。

实现这一点后,人类和机器人之间的关系就会发生变化,成为一种友谊,可以互相理解、互相感知、互相帮助。

人与机器的融合意味着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升,而这也将成为机器人市场加速扩张的重要助推器。

机器人走向人机融合是必然趋势。

目前,机器人主要分为三大类: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和特种机器人。

其中,工业机器人在3C组装制造、物流仓储搬运、农副产品制造等领域应用最为广泛;服务机器人在机器人助手、聊天、陪护等领域拥有较大的市场空间;特种机器人的主要应用市场是智能汽车、无人机、医疗手术和金融交易决策等领域。

虽然想象空间巨大,但现实中的机器人与人们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

中科院自动化研究所研究员乔红表示,一方面,机器人融合了多个学科体系,需要融合软件、硬件等不同知识,产品开发难度很大,需要研发团队规模大,研发周期长。

进入市场需要更多时间。

另一方面,目前大多数工业机器人工作在结构化的环境中,服务机器人只能完成一些简单的任务,而特种机器人也依靠远程控制来完成特定的任务。

能否真正实现人机融合?乐观派认为今年可以实现,而悲观派则认为绝对不可能。

张建伟,德国汉堡大学教授、汉堡科学院院士,多年来专注机器人技术研究,拥有深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与此同时,在人工智能技术取得突破后,张建伟院士与时俱进,对智能机器人进行了深入研究。

他对全球智能机器人行业以及欧洲华人专业人士产生了广泛影响。

8月30日至8月31日,张元廷院士将在OFweek(第二届)人工智能产业大会《AI赋能,人机共融》上发表主题演讲,深入探讨人机融合的可能性以及目前遇到的技术。

障碍,以及人工智能技术在其中发挥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有效劳动力逐年减少、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机器人需求快速增长。

人机融合如果能够真正让人与机器自然相处,将是实现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的重要一步。

加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