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高交会上,可穿戴设备抢尽风头。
“第一天,我们很快就把所有的宣传册和名片发完了,晚上回去时,六位同事奋力拼搏才平息了火。
”某外资企业营销经理李继峰说。
可穿戴公司。
去年可穿戴设备仍以概念为主,但今年却表现出色。
组委会不仅在1号馆最佳区域设立了可穿戴设备展区,还在新闻广场举办了可穿戴设备产业链发展链论坛并邀请厂商和专家与记者交流。
随着传统PC行业持续下滑、智能手机市场增速放缓,可穿戴设备被视为推动市场增长的下一代新引擎。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深圳拥有制造和设计优势以及完整的可穿戴产业链,在全球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这引起了深圳市政府的高度重视。
深圳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高国辉18日表示,规划中的可穿戴设备产业将成为深圳未来产业发展的重要链条。
“未来,深圳每年将投入10亿元支持这一产业快速发展。
” 背??景:“去硅谷找钱,来深圳生产。
”本届高交会上,与可穿戴设备相关的企业众多,其中1号馆设有30余个可穿戴设备展区。
如Swissgear Sarl智能手表、Fitbit Flex睡眠智能蓝牙腕带、九安医疗的血压测量设备等等等,有的可以直接在线操作,有的需要配合APP使用。
“全球可穿戴设备发展迅速,权威机构预测今年出货量将突破1万台,未来可能达到50亿台,深圳将有很大机会。
”深圳微纳研究院院长张国新认为。
深圳市宝安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卢继先介绍,在可穿戴设备方面,深圳已形成涵盖产品设计、研发、模具制造、生产销售各个环节的产业链。
“全球约80%的可穿戴产品是在深圳制造的。
”业内知名可穿戴设备运营商西莓科技联合创始人孙大伟表示,总体来说,美国目前拥有非常先进的技术和创造力。
硬件生产和制造基本上都在深圳,深圳在硬件制造和研发方面相对领先。
“世界各地的聪明人到硅谷找钱,到深圳生产。
”在可穿戴设备展区,有为健科技CEO保罗·哈里斯告诉南方日报记者,他的公司来自加拿大,看好深圳未来良好的产业环境。
将发展中心移至深圳。
现状:医疗、运动可穿戴产品活跃。
“以前制造手机的人现在也在制造手机。
”孙大伟举例说,“中国酷派联盟”(即中兴、华为、酷派和联想)。
“而现在大厂商和小创业团队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深圳作为制造业之都,手机、平板厂商转型可穿戴产品已经是常态。
在8号馆的几个远程展位上,一些深圳小企业正在展示自己自主研发的智能手环、手表。
参展商陈永强,金柴子科技负责人表示,在华强北销售手机的厂商大多都盯上了可穿戴设备这块“蛋糕”,美国高通公司高级经理郭鹏告诉记者,高通公司过去也曾在上游产业链发力。
为客户提供整体手机解决方案,未来相关业务将拓展至可穿戴终端 据日本村田制作所透露,英特尔和联发科也已推出可穿戴设备解决方案。
数据显示,目前可穿戴设备的需求在医疗领域较为突出,主要是健康监测。
此外,安防、军事、运动、宠物等领域的可穿戴市场也值得关注。
最活跃的是医疗保健和健身可穿戴产品。
此外,可穿戴设备还可以促进多个行业的融合。
困境:核心技术不攻克,很难有所作为。
尽管行业有整合,但市场仍处于停滞状态。
在初始阶段。
目前有各种各样的可穿戴设备。
在一些可穿戴论坛上,列出的产品线包括手表、眼镜、手环、服装、耳机、鞋子、戒指、项链、项圈、头盔等。
但根据全球领先的市场研究公司GfK的数据。
该组织最近在中国、德国、韩国、英国和美国进行的调查显示,目前可穿戴产品尚无“杀手级”应用。
孙大伟认为,目前整体市场容量并不大,“还处于市场培育教育阶段。
“未来,苹果、三星等几大IT巨头推出的‘杀手级’产品,将培育市场和消费者。
”孙大伟分析道,目前硬件小型化技术、操作系统、电池续航等方面还不成熟,对于可穿戴产品芯片也是目前面临的前沿技术难题,张国鑫认为,目前可穿戴行业涉及的一些关键技术,如材料传感器、低功耗蓝牙、高灵敏度检测技术等,都存在很大的制约。
“这些方面如果不克服,可穿戴产业的发展将会受到限制。
“另外,可穿戴设备与智能时代的结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单点的智能并不是真正的智能,只有像局域网这样综合性的、主网的智能才能存在。
”这或许是情报真正成功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