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赋能

夏普逐渐停止在日本制造,源于富士康推动的战略转型

时间:2024-05-22 11:53:15 科技赋能

已被富士康母公司鸿海收购的夏普宣布将停止在日本生产白色家电。

此前,其位于日本栃木工厂的液晶电视生产也宣布年内停产。

罢,这都与富士康推动夏普战略转型有关。

富士康正在努力降低夏普多类产品的制造成本,以增强产品的竞争力。

富士康需要控制夏普的制造成本。

业内人士都知道,富士康拥有强大的成本优势,这也是驱动其成为全球最大代工厂的重要竞争力。

其成为苹果、小米等多家公司的代工厂就证明了这一点。

推动急剧复兴显然需要充分利用这一点。

事实上,为了控制成本,富士康一直在追求更低的土地和劳动力成本。

十多年来,在中国大陆深圳设立工厂。

随着深圳各种成本的增加,开始向中国大陆转移。

例如,从在郑州设立大型工厂以及最近在印度设立工厂就可以看出这一点。

当然,为了扭转夏普的亏损,它还必须控制制造业务的成本,这将成为其将夏普制造业务转移到日本以外市场的动力。

因此,逐步关闭夏普在日本的制造业务也是必然趋势。

富士康收购夏普后,去年大幅降低了夏普电视的价格,推动夏普电视去年出货量快速增长。

去年上半年,它曾一度进入全球电视前五名。

可见,以价格作为争夺市场份额的手段是非常有效的。

而要获得更大的价格优势,还需要控制夏普的制造成本,这也是其将夏普制造业务转移到海外的动力。

未来,富士康将加速夏普的战略转型。

从过去一年的结果来看,富士康对夏普转型的推动还是颇有成效的。

夏普过去几年深陷亏损,2018年和2016年亏损分别高达1亿日元。

这最终导致夏普资不抵债,被迫在2008年被鸿海收购。

鸿海收购后,迅速推动了夏普的转型。

年初,夏普电视获得了以价格战为主要手段来赢得市场份额的机会。

2016年夏普电视出货量接近1000万台,夏普也成功扭亏为盈。

显然,在现有市场表现的基础上,鸿海将推动夏普进一步深化转型,将海外制造业务转移至日本将成为其新一轮变革。

笔者认为,鸿海正在考虑将夏普的制造业务转移到海外市场,以进一步降低成本。

也是形势所迫。

去年上半年,夏普电视凭借激进的价格战迅速赢得市场份额,但也导致鸿海去年上半年经营失败。

尽管营收同比翻倍,但净利润却由上年盈利转为亏损——。

新台币78万元,这也迫使其放缓了对夏普电视的攻势。

最终,夏普电视去年在全球电视市场份额中仅排名第八。

这表明,如果想要推动夏普电视等品牌业务的发展,就需要控制产品成本,而将海外制造业务转移到日本显然是一个好办法。

预计技术研发业务将继续位于日本。

毕竟鸿海收购夏普的重点之一就是夏普的技术,而日本在技术研发方面还是有其巨大的优势。

事实上,从夏普目前的布局来看,确实是这样。

据称,夏普的面板研发、白色家电设计研发等业务将继续留在日本。

至于富士康本身,其实一直在努力转型,试图摆脱过度依赖代工业务的现状。

毕竟代工业务的利润太低,而其大客户苹果一直在努力引入更多的代工厂以及富士康的竞争压低了代工价格,其收购夏普就是转型的途径之一。

希望在发展自主品牌业务的同时,提升技术和产业链实力。